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微导管放置GDC栓塞动脉30例。平均在3天之内行栓塞治疗。结果29例栓塞成功,1例栓塞过程中动脉破裂出血死亡,1例栓塞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7例栓塞术后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动脉破裂出血1例,余病例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21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结论动脉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及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效果 GDC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尼莫同防治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26例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同注射液和口服尼莫同片,观察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6例患者均行头颅CT复查,其中5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96%;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34%。结论临床中尼莫同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能预防脑血管痉挛,并且联合临床护理,可以最大化的降低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

  • 标签: 尼莫同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外动脉搭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外动脉搭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手术患者。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熟悉专科器械和手术步骤,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血流均比术前增加,生活质量好。结论手术室的护理至关主要,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术中熟练、灵活主动的手术配合、手术体位的摆放以及器械的清洗、灭菌及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脑缺血性疾病 手术配合
  • 简介:1手术入路选择经蝶入路到达底中线腹侧始干一个世纪以前,当初仅局限于垂体窝的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局部解剖的充分了解,该手术入路现已扩展至蝶鞍以外的区域。

  • 标签: 颅底手术 鼻内镜 分区 路径 入路选择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中耳乳突炎并发耳源性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4例急性中耳乳突炎引起的并发症患者,耳源性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1例,耳源性脑膜炎2例,耳源性硬脑膜外脓肿1例.结果4位患者经乳突凿开术,配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二期行乳突根治术,均获痊愈.结论急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一经诊断或怀疑并发症者应立即行扩大乳突凿开术,通畅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 标签: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中耳乳突炎 急性 乳突凿开术 血栓性静脉炎 耳源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感染时,鞘注射抗感染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则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注射抗感染治疗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OS评分、ADL评分及脑积水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的感染控制率、GOS评分和ADL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并鞘注射抗感染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出血术后 颅内感染 腰大池引流 鞘内注射 护理干预
  • 简介:影像导航系统是将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影像导航手术通过术前的影像资料结合手术装置实现术中局部组织的实时定位。影像导航下的鼻镜手术在鼻窦、底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鼻底手术的定位精度,同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和临床经验综述了影像导航技术的发展,从操作原理、临床应用和发展方向介绍影像导航辅助下镜技术的特点。

  • 标签: 外科手术 影像导航 内窥镜检查 鼻窦 颅底
  • 简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儿童原发性外耳道胆脂13例(13耳)。男8例、女5例,年龄5~14岁,病程1~6个月。按照Naim等对外耳道胆脂的临床及病理分期[1],13例患童中有1期9例,2期4例。1.2临床表现13例儿童外耳道胆脂未合并外耳道感染期间几乎无耳部症状,发病时主要临床症状是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耳痛、耳液溢。1.3外耳道检查采用耳镜数字显像及摄影记录,13例胆脂均发生于骨性外耳道,胆脂主体呈团块膨胀性嵌

  • 标签: 临床观察 儿童外耳道 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对8例神经镜辅助下锁孔入路前窝底占位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无一例脑脊液漏发生。提出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全面的术前评估,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确保仪器性能良好,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熟悉手术步骤、术中配合要点并严格无菌操作是提高手术效率防止感染的必须措施;加强各种术中护理,做好术中细节管理,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前颅窝肿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镜经口鼻切除脊索的手术配合和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口鼻切除斜坡脊索的患者,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熟悉专科器械和手术步骤,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果8例患者3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脑脊液瘘,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手术是否顺利是和护士密切配合息息相关,因此,护士应该熟悉手术步骤,手术解剖结构,并掌握手术专用器械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充分与术者沟通手术进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斜坡脊索瘤 手术配合 经口鼻蝶 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散发淋巴囊发病与VHL基因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切割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对3例散发淋巴囊肿瘤细胞VHL基因位点染色体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行分析.结果3例散发淋巴囊中有2例发生VHL基因位点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该两例肿瘤细胞中分别存在着VHL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异常.结论VHL基因的异常导致其功能改变不但是VHL的致病原因,而且是散发性淋巴囊发病的重要的基因遗传学基础.

  • 标签: 内淋巴囊瘤 散发性 VHL基因 微卫星标志杂合性丢失
  • 简介:底指前、中、后窝及其所对应的底外面的结构。以枕外隆凸、顶切迹及眉弓的连线为界,将头颅分为此连线以上的盖和此线以下的底。底上托脑底,下连肌肉、筋膜、韧带和骨骼等,

  • 标签: 颅底外科 后颅窝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听神经(AcousticNeuroma,AN)原发于第八神经鞘膜,主要源于第八神经的前庭神经分支,故又称前庭神经雪旺氏鞘膜(vestibularschwanmonoma,vs)。至今听神经无论是诊断评估还是手术治疗皆有长足进步。随着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听神经的确诊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耳神经外科领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 标签: 听神经瘤 外科治疗 前庭神经分支 影像学检查技术 神经鞘膜 手术治疗
  • 简介:底区域是指眶下裂与岩枕裂延线相交的三角形解剖区域,由于该区域内含颈内动脉、颈静脉球、后组脑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耳蜗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故该区域的手术对从事耳神经及侧底外科的医师一直极具挑战。面神经出脑桥后可分为6段,即小脑脑桥角段、听道段、迷路段、

  • 标签: 颅底肿瘤(Skull Base Neoplasms) 面神经损伤(Facial NERVE Injurie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的位置。范围。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1995年1月~2005年10月诊治的952例胆脂患者的治疗结果,对其中10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的起源.临床特征及手术前后的听力进行了评估。结果10例先天性中耳胆脂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6岁(10~24岁),其中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年。术前平均纯音听阈为55dB,平均气-骨导差为45dB。有2例患者的鼓膜像上可以看到典型的先天性中耳胆脂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8例术前分别被诊断为耳硬化症或听骨链畸形。所有病例都在外耳道径路鼓室探查清除胆脂后进行了一期鼓室成型术。除了1例因为病变广泛选择了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型术。本组所有病例的胆脂均位于中-后鼓室,主要是在砧镫关节处。术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小于20dB。所有病例术后至少随访1年半,2例病人因为术后听力下降进行了二期手术。本组病例中经手术探查或CT复查,没有发现胆脂残留或复发。结论原发性中耳胆脂临床罕见。常被延误诊断,其预后和残留。复发比例主要决定于病变范围。

  • 标签: 先天性胆脂瘤 中耳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转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vs26.93%)(P<0.05);12、24个月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vs38.46%,38.46%vs19.23%)(P<0.05)。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有效抑制脑转移生长,提高局部控制率。

  • 标签: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 简介:1病例报道患者,男,44岁。因右面部肿块1个月于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肿块,于2015年9月4日入院。右侧面部颧骨下方可触及约4cm×4cm×3cm的略韧肿块,无压痛。鼻腔检查未见异常,颈部无异常。CT显示右侧上颔窦前壁大小约3cm×2cm×2cm肿块,内有钙化斑块(图1)。

  • 标签: 上颌窦囊肿(Maxillary Cyst) 神经鞘瘤(Neurilelrmloma) 诊断(Diagnosis) 治疗(Therapy)
  • 简介:目的探讨豚鼠淋巴管和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特点。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豚鼠淋巴管和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结果淋巴管的管腔面光滑、平整,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少且短。细胞间隐窝小而少。淋巴囊近端部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明显增多、变长,细胞间隐窝明显.偶尔可见细胞顶部的胞饮小泡。淋巴囊的中间部腔面上皮突起,复合折叠形成褶皱,细胞间隐窝多而大,突向囊腔的细胞多,囊腔充满细胞和细胞碎片。根据电子密度上皮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型,其中暗细胞较多,两型细胞表面均有大量长的微绒毛。细胞顶部可见到较多的胞饮小泡。淋巴囊远端部的结构与淋巴管近似,腔面光滑,上皮褶皱小,无细胞间隐窝,上皮细胞以亮细胞为主,表面微绒毛少而短,几乎没有胞饮小泡。结论淋巴管及淋巴囊各部分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各有特点,这种结构特点可能与其在内淋巴代谢中的不同作用有关。

  • 标签: 内淋巴管 内淋巴囊 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