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甲受累是银屑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影响大约10%~80%银屑患者和70%~90%的银屑关节炎患者,其影响手部外观及损害正常功能,给患者带来疼痛和沉重的心理负担,但甲银屑的治疗经常被忽视。文中综述了甲银屑的临床表现、甲银屑的严重程度评分指数以及甲银屑的各种诊断方法,尤其是单独甲受累的情况;并详细讨论了可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物理治疗、系统治疗和生物制剂等,以便临床医生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指(趾)甲 银屑病 评估 治疗 生物制剂
  • 简介:银屑是免疫介导的系统性疾病。根据流行学调查资料,估计我国有超过六百万患者,中、重度银屑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银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银屑的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性、关节型、脓疱型及红皮型,不规范的治疗常常导致寻常性转化为脓疱型及红皮型,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银屑病 生物制剂 研究进展 红皮病型 皮肤性病学
  • 简介:传统的系统应用药物和生物制剂在银屑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其治疗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临床反应,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国外应用银屑转换治疗的报道屡见不鲜,证实了部分患者采用转换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并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应用银屑转换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银屑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 标签: 银屑病 转换治疗 生物制剂
  • 简介:外用药物是治疗银屑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银屑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可以使绝大多数银屑患者的病情得到临床控制。现结合个人经验,介绍银屑的外用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1银屑的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有多种,可根据病情单独应用,亦可联合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外用治疗
  • 简介:报道反转型银屑1例。患者男,31岁,头皮、鼻唇沟、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自觉瘙痒2年。专科检查:头皮、鼻唇沟、肘部、腋窝、腹股沟、阴囊可见红色的斑疹、丘疹、斑块,大小不一,境界较清,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表面覆有粘着性鳞屑。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见灶状中性粒细胞聚积,真皮浅层血管丰富并充血,炎细胞浸润,未见确切棘层细胞松解。诊断:反转型银屑。治疗:予阿维A胶囊30mg,每日1次;维生素E胶囊0.1g,每日3次;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艾洛松、卡泊三醇外用,每天1次。2周后患者诉皮疹较前变暗,瘙痒明显减轻。

  • 标签: 银屑病 反转型
  • 简介:银屑是皮肤科的常见、多发病,而头皮是银屑的好发部位,其部位特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头皮银屑治疗本身的复杂性加上缺乏循证医学和双盲的研究,使其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对于头皮银屑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现就头皮银屑的治疗及其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 标签: 头皮银屑病 治疗 进展
  • 简介:42岁男性患者,右前臂淡红色斑块、鳞屑伴痒痛1个月,皮损沿Blaschko线排列。5年前相同部位及2年前项部均曾出现过类似皮损。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线状银屑

  • 标签: 银屑病 线状 BLASCHKO线
  • 简介:银屑的其它外用药物种类较多,包括焦油类、蒽林和角质松解剂等,随着对银屑治疗临床实践研究的深入,掌握这类药物的正确应用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对加强银屑的外用疗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治疗银屑的其它类外用药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这类药物的较为全面的信息及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银屑病 外用制剂 焦油类 蒽林 角质松解剂
  • 简介:银屑是慢性、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细胞增生性、难治性皮肤,中医有“白疙”、“干癣”、“松皮癣”之称,病因不明,近年来发病较以往有明显增加,是当前防治的重点。

  • 标签: 银屑病 血证论治 研究
  • 简介:脂肪细胞因子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大量生物活性分子,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密切相关。银屑与Ms在流行学、炎症机制甚至易感基因上有着紧密联系。脂肪细胞因子在银屑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提示了银屑与MS之间存在关联。从脂肪细胞因子人手研究银屑发病机制、病情发展及其与伴发疾病的关系等,是为治疗银屑寻找新方法的途径。

  • 标签: 脂肪细胞因子 代谢综合征 银屑病
  • 简介:报告1例神经梅毒合并银屑。患者,男,58岁,因“记忆力下降10年”就诊,1月前在外院复查,发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量实验1∶160阳性。此次入院检查梅毒非特异性抗体(RPR)1∶2阳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脑脊液常规:红细胞0.006×10^6/μL,潘台氏蛋白阴性,白细胞12.00×10^6/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乳酸脱氢酶24.0U/L;脑脊液生化:钠149.4mmol/L,氯126.0mmol/L,葡萄糖3.9mmol/L,脑脊液蛋白873.0mg/L;脑脊液梅毒抗体定量(RPR非特异性抗体):阴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椭圆形浸润性斑块,大小不一,部分相融合成片,上覆银白色鳞屑。

  • 标签: 神经梅毒 银屑病
  • 简介: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CD4+T辅助细胞,它不同于经典的Th1和Th2细胞,有其独立的分化途径,表达控制其分化的独特转录因子——孤独受体。它通过分泌IL-17、IL-22等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现已证实其在防御胞外菌感染、介导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细胞与银屑的关系作一综述,期望可以对银屑的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TH17细胞 银屑病 IL-17
  • 简介:人的皮肤具有屏障功能,它在保护皮肤抵御外界刺激及保持皮肤微环境的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银屑是一种通过表皮角化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最近的研究揭示了表皮屏障相关基因的缺陷与银屑的风险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皮肤屏障功能的异常,与银屑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是银屑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 标签: 银屑病 遗传因素 皮肤屏障缺陷
  • 简介: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损伤以及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与一些皮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研究发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能是银屑发生的重要诱因,然而皮肤屏障缺陷与银屑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该文主要对近年来皮肤屏障与银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皮肤屏障
  • 简介:银屑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sA)是一种银屑相关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关节炎,发病率高。对于活动期PsA,理想的干预方法需同时考虑其皮肤和关节症状,应对两方面均有效。传统治疗方法在大部分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仍有部分顽固病例不能得以很好控制,遂更多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本文将对PsA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 标签: 外阴硬化性苔藓 中药 他克莫司软膏
  • 简介:银屑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环孢素A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以抑制白介素-2为主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生成为机理,从而发挥对银屑的治疗作用。目前无论是环孢素A单一药物的短程、长程和间断维持疗法,还是与其他治疗银屑的系统性药物、生物制剂及紫外线光疗联合应用,均在银屑皮损控制及疗效维持等方面有较为明确的治疗作用。本文将现阶段临床上环孢素A在银屑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药物特性等问题作一总结,为环孢素A临床用于银屑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环孢素A 银屑病
  • 简介:男性10岁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反复红斑、丘疹、鳞屑1年。皮肤科情况:颈周及腋窝散在鳞屑性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侧腹股沟区可见境界相对清楚的大片红斑,表面相对湿润,鳞屑不明显,其中腹股沟内侧皱褶处局部浸渍,腹股沟区红斑周围、股内侧散在鳞屑性红色丘疹;头皮、躯干及四肢无类似皮损;指(趾)甲未见异常。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乳头处小血管增生,部分区域充血,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最后诊断:屈侧银屑

  • 标签: 银屑病 屈侧 儿童
  • 简介:银屑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中医称为"白疕"。外用中成药治疗银屑因其针对性强、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银屑治疗中。银屑的外用中成药种类多样,疗效不一。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古今外用中成药对银屑治疗的作用,为银屑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外治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制剂治疗银屑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1.9)、EMbase(1984—2011.9)、CochraneI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1年第4期)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1979—2011.9),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制剂组与西药抗生素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001)。3个研究报告了丹参制剂及西药抗生素治疗银屑的不良反应,其中西药抗生素组与丹参制剂组引起皮肤瘙瘁、口干、腹胀及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西药抗生素组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当前的有限证据表明,丹参制剂组的有效率与西药抗生素组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丹参制剂组比较西药抗菌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丹参制剂 银屑病 系统评价
  • 简介:背景:银屑的严重类型,如红皮银屑,可能伴较高的病残率与病死率。目前治疗红皮银屑的方法有限且令人不满同时伴随器官特异性毒性反应。近来,一类新型靶向生物治疗制剂涌现出来。依那西普是一种竞争性抑制人类TNF-α的重组融合蛋白。依那西普在治疗银屑性关节炎和中、重度斑块型银屑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目的:评价依那西普为期24周治疗红皮银屑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10例患者,其中8例男性,2例女性,接受依那西普25mg/次、2次/周的皮下给药治疗。用银屑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0~72分)评估疾病的严重性。结果:依那西普耐受良好且疗程结束后显著降低疾病的严重性。24周后,PASI平均评分由39.1(基线)减至5.1。在第12周,10例患者中的5例(50%)获得PASI评分自基线大于75%的改善。在第24周,10例患者中的6例(60%)获得或维持PASI评分自基线大于75%的改善,而2例患者(20%)维持50%一75%的改善。结论:在本研究中,依那西普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红皮银屑,为当前治疗提供了一项安全、方便的选择。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依那西普 前治疗 PASI评分 银屑病性关节炎 生物治疗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