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冷冻减脂是新近出现的非手术类的局部减脂塑形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吸脂手术或其他非创塑形治疗的一种替换和选择。动物研究和临床实验均证实了冷冻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技术不良反应少,减脂效果明显,治疗所导致的脂肪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冷冻治疗远期效果的原因。

  • 标签: 减脂技术 冷冻
  • 简介:目的:探讨冷冻加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局部皮损用液氮冷冻治疗后于局部隔日注射月γ-干扰素100万U,10次/疗程。结果:61例中,33例经1疗程治疗无复发,15例经2疗程治疗并观察6个月无复发,其余13例经3疗程治愈,所有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冷冻加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具有一定疗效,未见明显反应;但非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尖锐湿疣 治疗 冷冻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评价液氮冷冻治疗头面部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科门诊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的35例头面部化脓性肉芽肿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3次(平均2.69次)液氮冷冻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痊愈,每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持续时间1~3天(平均1.3天),所有患者均无局部感染出现。结论:液氮冷冻治疗面部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液氮 冷冻 头面部 化脓性肉芽肿
  • 简介:目的观察液氮冷冻联合中药派特灵预防肛周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先用液氮冷冻去除疣体,待创面愈合后:A组给予中药派特灵1:50倍稀释液局部湿敷;B组给予外涂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C组局部不做任何药物治疗。A组和B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复发率为13.04%,显著低于B组(38.46%)和C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和C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氮冷冻联合中药派特灵能有效降低肛周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肛周尖锐湿疣 液氮冷冻 派特灵 复发
  • 简介:目的:观察5%苯扎溴铵溶液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泛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先予5%苯扎溴铵溶液浸泡至疣体松软、范围缩小,再进行冷冻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液氮冷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6例、好转4例;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9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0,P〈0.05)。结论:5%苯扎溴铵溶液浸泡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泛发性跖疣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发性跖疣 5%苯扎溴铵溶液 液氮冷冻
  • 简介:目的:观察液氮冷冻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肛管及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3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3例)采用液氮冷冻联合ALA-PDT治疗,冷冻组(40例)采用液氮冷冻方法治疗,ALA-PDT组(40例)采用ALA-PDT治疗.每周复诊1次,在4周内治疗次数最多不超过4次.在末次治疗后第4,8和12周观察有无复发病例,并观察不良反应.末次治疗后12周进行有效率评估.结果:治疗组、冷冻组及ALA-PDT组治疗结束后12周有效率分别为90.7%、50.0%、55.0%,治疗组与冷冻组、ALA-PDT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14.78,11.79,P值均〈0.05).结论:液氮冷冻联合ALA-PDT治疗肛管及肛周尖锐湿疣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 标签: 尖锐湿疣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液氮冷冻
  • 简介:为了研究生殖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我们于1996年5月~1998年5月对本院60例生殖溃疡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60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性病科门诊,均以生殖溃疡为主诉而就诊。其中男42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2.33:1;年龄25-43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20天-2月,平均为1月。已婚者50例,

  • 标签: 生殖器溃疡 临床分析 诊断
  • 简介:生殖疱疹是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性传播疾病。该病有间断排毒的特点,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近几年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多,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关于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的研究较多,本文就该病的最新研究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原发及复发 研究及治疗 进展 免疫调节剂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外阴肿物伴瘙痒3年余,于2009年9月25日就诊。患者3年前龟头冠状沟处出现一粟米大小质中菜花样肿物,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尖锐湿疣",未治疗,肿物逐渐增大,瘙痒加重。1年前肿物破溃,于外院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未作HPV分型检查;给予口服及静点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多种抗生素治疗,肿物瘙痒感暂时减轻,但反复发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梅毒 生殖器
  • 简介:皮肤附属肿瘤是一类在形态上分化起源于单一或多个皮肤附属结构的良、恶性皮肤肿瘤。大多数皮肤附属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容易误诊,皮肤镜可以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目前,有关皮肤附属肿瘤的皮肤镜下表现文献报道不多,本文通过综述文献报道的皮肤附属肿瘤的皮肤镜下特征,探讨其与组织病理的关系。

  • 标签: 皮肤 附属器肿瘤 皮肤镜
  • 简介:微囊性附属癌(microcysticadnexalcarcinoma,MAC)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局限性、侵袭性、恶性附属肿瘤。迄今为止仅有300例病例报道,其中仅8例患者年龄小于18岁,尚无小于6岁患者的报道。现报道1例出生时即有皮损的病例,该例患者为目前报道中年龄最小的病例。

  • 标签: 先天性 病例报道 侵袭性 囊性 肿瘤 硬化性
  • 简介:目的:对门诊确诊的184例生殖疱疹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方法:治疗组方用中药清热解毒,利湿养阴,扶正固本汤,结合西医抗病毒药和免疫增强剂;对照组每天静脉给予抗病毒药和肌注、口服免疫调节药。两组均连续用药6天。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规定治疗时间内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生殖器疱疹 分析
  • 简介:报告3例以生殖疱疹为首症的艾滋病。例1,女,35岁,外阴溃疡伴疼痛2月余;例2,女,27岁,外阴肛周溃疡反复4月,伴发热咳嗽气促、体重下降;例3,男,37岁,尿道口反复糜烂1年,龟头包皮阴茎多处糜烂4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多发严重难以愈合的糜烂溃疡,经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抗体阳性,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HSV-Ⅱ-DNA定量检测阳性。提示对以多发难以愈合的溃疡为表现的生殖疱疹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艾滋病。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简介:目的:观察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96例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与96例健康男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联合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记忆或注意障碍、抑郁心境和会谈时行为表现等方面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给予心理干预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障碍,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存在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男性 复发性 心理干预
  • 简介:患者男,90岁。龟头反复出现水疱伴发瘙痒1年。查体:龟头见多个紧张性水疱和结痂。外周血和疱液中抗BP180抗体均呈弱阳性,诊断为局限性类天疱疮。予以白芍总苷胶囊口服、3%的硼酸溶液浸泡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1周后龟头水疱干燥,3周后龟头黏膜完全恢复正常。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局限性类天疱疮 外生殖器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疱疹的豚鼠模型的效果和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先进行豚鼠生殖疱疹造模。然后用中药抗病毒胶囊对生殖疱疹豚鼠进行治疗,用外阴症状评分和阴道拭子病毒滴度进行疗效的评价和机理的探讨。结果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疱疹豚鼠的疗效基本等同西药阿昔洛韦,其作用机理可能为抑制病毒的增殖和提高动物免疫功能而发挥疗效。结论抗病毒胶囊是治疗生殖疱疹的有效药物。

  • 标签: 中药 抗病毒胶囊 治疗 初发性生殖器疱疹 豚鼠模型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溃疡性疾病(GUD)的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念珠菌、滴虫及加特纳菌等检测;检测所有STD患者血清的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在8962例病人中,就诊时生殖有溃疡的STD与生殖无溃疡的STD病人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75%(5/285)和1.53%(133/867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OR=1.15.95%CI=0.47—2.81);梅毒、生殖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81%(22/784)、0.74%(6/814)和1.49%(110/7364),梅毒病人的HI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殖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2.81%VS0.74%,x^2=9.92,P<0.005,OR=3.89,95%CI=1.67—9.05;2.81%VS1.49%,X^2=7.66,P<0.001,OR=1.90,95%CI=1.21-3.00)。结论本研究提示本组GUD病人HIV感染率较国外低,梅毒与HI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生殖疱疹病人与HIV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HIV感染 GUD 梅毒 生殖器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