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文献法搜集各种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结果综述了考试焦虑的情绪中心治疗,认知中心治疗和学习技能中心治疗三种治疗取向,对每种取向中的具体考试焦虑治疗方法和效果加以比较,分析了考试焦虑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考试焦虑治疗研究的发展方向。结论认知中心的治疗是应对考试焦虑的较好方法,其它取向的治疗需要辅以认知中心的治疗才有效果。

  • 标签: 考试焦虑 非药物治疗 情绪 心理治疗
  • 简介:我们收治一例良性颅骨骨化性纤维瘤,鉴于本病少见,好发于四肢长骨,多见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且该类病例多为骨科或放射科同仁报导,经查询国内文献未见发生于颅骨的骨化性纤维瘤的报导,特此结合文献复习将病例介绍如下:

  • 标签: 颅骨 非骨化性纤维瘤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毒症大鼠模型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及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毒症大鼠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层IGF-1阳性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IGF-1和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观察脑神经元凋亡。在毒症模型基础上,给予侧脑室定位注射IGF-1或生理盐水,相同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及脑神经元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毒症组大鼠皮层IGF-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增高,IGF-1表达减低,神经元凋亡增加(均P〈0.05)。侧脑室注射IGF-1后,caspase-3表达和神经元凋亡较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而侧脑室给予生理盐水大鼠caspase-3表达和神经元凋亡与毒症组相似。结论毒症大鼠的脑皮层IGF-1表达明显减低,细胞凋亡增多。给予外源性IGF-1后,细胞凋亡减少。提示IGF-1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上调对毒症大鼠起到脑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凋亡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8例发病3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皮层梗死46例,皮层出血15例,皮层下梗死49例,皮层下出血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当日进行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对照组77例,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56%患者出现了至少一个认知域的损害,40.6%患者出现执行功能障碍,37.5%患者出现视空间结构能力的损害,26.6%患者出现记忆力障碍。左侧半球病变记忆力、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得分均较右侧半球病变差(P〈0.05),而视空间结构能力评分,右侧半球较左侧半球差(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最常出现的认知损害是执行功能,所以我们建议在急性脑卒中早期尽量进行包括执行功能在内的涉及多个认知域的神经心理测验,以期较全面地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神经心理学 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采用翼点小骨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116例,总结围手术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究肾癌患者围术睡眠状况并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涿州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睡眠情况的因素。结果:失眠组患者患病时间、肿瘤分级、肿瘤大小均高于正常组(P〈0.05),失眠组PSQI总分为(8.25±2.43)分,正常组PSQI分为(4.96±1.48),失眠组高于正常组(P〈0.05);化疗、放疗、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与睡眠状况存在正相关。结论:肾癌患者围手术睡眠质量下降,放疗、化疗、肿瘤直径和病理分级是影响睡眠状况的因素。

  • 标签: 肾癌 围手术期 睡眠状况 研究
  • 简介: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性癫痫已多有文献报道.而由酮症性单纯高血糖所引起的癫疴发作则鲜见论述。我院自1996年2月-2006年8月诊断、治疗酮症性高血糖癫痫患者3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血糖 糖尿病性癫痫 临床分析 癫痫患者
  • 简介:不寐(器质性失眠症)诊疗方案是针对不寐患者的全部诊治过程,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寐 中医 诊疗方案
  • 简介:高血压性ICH病因中,脑血管结构病变如脑AVMs、海绵状血管瘤、reteMCA等可能通过病变局部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患者ICH风险增加;抗凝药和溶栓药物的应用可能通过改变患者血液凝结状态导致ICH;目前还发现抗抑郁药物等其他药物也有潜在导致患者ICH发生的风险,其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还发现,一些全身性因素如血糖异常、肝功能异常,甚至儿童时期的生长暴露也可能影响患者的ICH风险。

  • 标签: 脑出血 病因学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non-ga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s,NGAVF)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NGAV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切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切除扩张的静脉球;消除了颅内出血的风险,解除了病变的占位效应。3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NGAVF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术中需精细操作,遵循以下原则:先切断供血动脉,然后切断回流静脉,最后去除球样扩张的静脉。

  • 标签: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调序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作用、及降低用药的毒副反应,改善睡眠障碍,改善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调序治疗仪治疗的患者125例.其中单纯应用调序治疗仪治疗的60例(甲组),调序治疗仪+药物治疗(氯丙嗪)的65例(乙组),并引用陈晋东等观察的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关数据做参考对照(丙组).疗效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基础研究采用脑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与提高,根据临床症状用改善率统计.结果(1)调序治疗仪对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呈双向性调节,使多种神经递之间相互作用呈有序化.(2)甲、乙两组入组时与治疗后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分别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甲、乙两组的显效率做组间对照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甲、丙两组对照却有显著性意义(P<0.05).乙、丙组的显效率做组间对照,也分别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3)对乙组进行TESS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对照,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18项不良反应中有7项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有6项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所降低的副反应具有广泛性特征.(4)对甲组进行TESS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显示:调序治疗仪无副作用.(5)乙组失眠发生率治疗前为17%,治疗后降为零.(6)乙组治疗前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后五项认知功能障碍全部有改善.改善率最低的75%,最高达95%.结论调序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不仅对阳性症状效果显著,亦对阴性症状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用药的毒副反应、改善睡眠、改善和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是当前精神病临床治疗中一个全新的具有特色的药物治疗手段.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调序治疗仪 中枢神经递质 临床疗效
  • 简介:急性脑梗死是主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的近80%,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也是各种脑损伤后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针对缺血性损伤的不同环节进行特异或非特异的干预(包括药物与物理措施)是临床研究和临床Ⅱ、Ⅲ试验的热点,此类干预包括血管再通重建循环、神经保护性干预、以及各种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包含中医药的治疗)。

  • 标签: 急性期脑卒中 规范化治疗 应用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发作间歇脑电图的变化相。方法收集门诊已确诊为癫痫间歇病人100例,按国际导联10-20系统安置头皮电极,在觉醒状态下,取坐姿进行单极导联描记,常规以过度换气,争开眼反应作常规诱发试验。结果显示异常率为77%,其中,出现癫痫样或可疑癫痫样放电占27%。结论若提高阳性率,需反复多次进行脑电图检查,本文亦说明癫痫患者发作间歇大脑皮层功能似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目前脑电图仍是一种脑功能检查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癫痫发作 间歇期 脑电图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
  • 简介: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性症状为特征。事实上,帕金森病的运动性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皮脂溢和多汗是帕金森病患者两个常见的运动性症状,然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总结归纳现有的研究成果,就帕金森病皮脂溢和多汗的流行病学,两种症状与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等内容作简要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皮炎 脂溢性 多汗症 综述文献
  • 简介: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是垂体腺瘤中的常见类型,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观察到NFPA引起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NFPA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常可致错误诊断,当泌乳素水平在25~200μg/L范围,NFPA可能被误诊为泌乳素微腺瘤;在120~400μg/L范围,可能被误诊为泌乳素大腺瘤。明确NFPA的泌乳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有助于NFPA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从NFPA的分类及诊断,NFPA导致泌乳素高分泌的原因,NFPA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特点,及泌乳素水平鉴别NFPA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垂体肿瘤 非功能性 泌乳素 高泌乳素血症
  • 简介:卒中研究在预后、诊断和治疗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其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明确。近几年,长链编码核糖核酸(longnoncodingRNA,lncRNA)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尤其在肿瘤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卒中研究中,人们发现了lnc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卒中诱导脑内大量lncRNA表达改变,提示lncRNA可能参与卒中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可能会为卒中的预防及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 标签: 卒中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生物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的睡眠状况的因素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收治的泌尿外科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06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价,按照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质量尚可组(〈8分,34例)和睡眠质量差组(≥8分,72例),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的负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分析睡眠质量与患者负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将睡眠质量差组按照速记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耳穴埋籽护理方式,观察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睡眠状况不同的2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睡眠状况差的患者SAS得分[(47.59±12.75)分]和SDS得分[(56.35±15.32)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尚可组的SAS得分[(37.89±6.71)分]和SDS得分[(41.33±12.01)分];利用Peaso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与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患者的睡眠状况与患者的SAS得分(r=0.649)和SDS得分(r=0.446)呈正相关;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58.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30.6%),无效率(2.8%)低于对照组患者无效率(16.7%),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的睡眠状况与患者的负性心里状态有关,临床上建议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可采用耳穴埋籽法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临床上锦衣管饭推广。

  • 标签: 泌尿外科 围手术期 睡眠状况
  • 简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肥胖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近年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也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纳入血浆Hcy.在研究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诸因素后,发现收缩高血压与脑血栓形成有关。

  • 标签: 收缩期高血压 脑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