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2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0例儿童和青少年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内分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分型、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随访结果。结果50例中男21例(42.0%),女29例(58.0%),年龄10-18岁,平均发病年龄15.5岁,平均病程45.5个月。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微腺瘤40例(80.O%),大腺瘤10例(20.0%);侵袭性腺瘤4例(8.0%);均行经鼻蝶窦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48例(96.0%),次全切除2例(4.0%);随访时间1年,其中44例(88.0%)获得完整随访,7例(15.9%)在术后1年内复发或未缓解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蝶入路手术是儿童青少年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首选和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该病具有复发倾向,需要定期复查垂体MRI垂体内分泌激素,复发者可行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

  • 标签: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儿童 青少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影像进修人员的基本现状,为提高卒中影像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9-2015年(2009年除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卒中影像诊断的142例学员进行调查,包括学员年龄、性别、职称、原单位的类别、学习时间等。结果全部学员平均年龄(34.9±6.2)岁,男性学员占67%(95/142),中级专业职称占51%(73/142),所在医疗单位76%(108/142)为三级医疗机构,学习时间的中位数为6个月。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影像诊断进修医师以三级医院的主治医师为主要人群,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前期教育基础,职业成长空间大,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

  • 标签: 卒中 影像 教学 进修医师 继续教育
  • 简介:睡眠梭是非快速动眼睡眠显著特征性脑电形式之一,但其特征亦复杂多变,在不多年龄、不同疾病中有不同表现。其产生与丘脑核团关系密切,但丘脑外核团也参与调控。睡眠梭在睡眠稳定、学习记忆、脑发育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睡眠梭重要特征、产生机制重要功能在近年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睡眠梭 脑电 睡眠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以数字化成形钛网行颅骨缺损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原因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例利用数字化成形钛网行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的临床资料。结果钛网外露创口宽径≤3cm7例中,3例经二次清创缝合或二次清创+皮瓣转移术后恢复;4例二次清创缝合后或二次清创+皮瓣转移后1个月仍出现化脓迁延不愈,行钛网取出术,经二次成形术后恢复。外露创口宽径〉3cm的5例行钛网取出术,经二次成形术后恢复。结论对于钛网外露、露口反复出现化脓者,尽早行钛网取出术。规范化的手术术后管理,出院后健康宣教,可最大程度避免钛网外露。

  • 标签: 颅骨成形术 数字化成形钛网 钛网外露 治疗
  • 简介:目的为深入了解《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作者的需求,从而改进办刊方法,提升办刊质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微信二维码向作者收集投稿的关注点建议等相关数据和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5份,问卷调查主要作者群年龄在25-50岁,工作年限≤20年,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主治医师以下职称,任职于三级医院神经外科。作者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阅读本刊,投稿时关注:杂志是否为核心期刊、审稿和发表周期,投稿目的主要为公布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职称晋升等。作者对杂志审稿速度和发表速度的满意度较低,希望能加快速度。作者均表示正在使用微信,但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订阅数量偏少。多数作者表示会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但对学术不端认识不够全面。结论通过本次调查问卷,编辑应根据作者投稿关注点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吸引更多稿源,实现杂志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期刊 作者 调查问卷 投稿关注点
  • 简介:目的本课题为了研究早期手术与初始保守治疗对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到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损伤48h内的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分组后12h内手术清除血肿)和初始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期如认为有必要方行血肿清除术)。如患者少于两处大于10mL的血肿以及无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则满足条件。主要预后的评估是对患者6个月的情况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问卷调查。对患者6个月进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问卷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58例中34例(75.6%)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为预后好,较初始保守治疗组的29例(50.0%)高,相对危险度(OR):0.43;95%置信区间(CI):0.21-0.88;P=0.02。初始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手术治疗组相比死亡率更高[21(36.2%):7(15.6%),P=0.023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对创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较初始保守治疗能使患者有更好的结局。

  • 标签: 创伤性脑实质出血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93例初诊初治的肢端肥大症病人,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标准使用TI-RADS评价系统。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72例(77.4%)合并甲状腺疾病设为甲状腺异常组,其中良性69例,恶性3例;余21例设为甲状腺正常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甲状腺体积与生长激素随机值(P=0.002)、生长激素谷值(P=0.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值(P=0.004)均呈线性相关;T3水平与IGF-1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甲状腺异常组比甲状腺正常组具有更高的GH负荷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风险均显著提高,且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体积、功能与异常升高的生长激素、IGF-1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做好肢端肥大症合并症的早期评估和规范化诊疗,重视术后的内分泌学治愈。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甲状腺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总结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技术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皮质造瘘位置选择、工作通道的走向、预防出血内镜直视下止血方法等相关技术细节。结果49例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101.03±21.30)mL、手术时间(62.12±9.29)min、切口长度(5.02±0.37)cm骨窗面积(6.65±0.31)cm^2。术后24h内行CT扫描,49例患者中43例血肿清除完全,5例血肿少量残留,1例未复查CT,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1例因脑疝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存活4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5例。结论①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满意预后良好的特点。②恰当的皮质造瘘位置、顺血肿长轴工作通道的走向和术中轻柔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副损伤;术前术中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机会,内镜下“内镜结合吸引器”等直视下止血方法简便实用,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技术细节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烟雾病的幕上巨大脑膜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烟雾病的幕上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DSA检查明确颅内外血管代偿和肿瘤血供来源,行左侧大脑半球巨大脑膜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全切肿瘤,病理结果为WHOⅠ级脑膜瘤。病人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提示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激素水平低下,给予激素补充治疗,情况改善后出院。结论脑膜瘤合并烟雾病病人的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缺血性、出血性并发症。术前脑血管DSA明确诊断、合适的手术策略精细的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巨大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幕上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机械损伤后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miR-124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可能的影响。方法孕15—18dC57BL/6种孕鼠胚胎脑皮质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以10μL移液器塑料滴头在培养皿内划割,造成机械性损伤,伤后不同时间点(1h,6h,12h,24h,72h,144h)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miR-124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神经纤毛蛋白(Nrp-1)、微管相关蛋白(Tau)、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水平。然后用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进行干预,观察miR-124表达量的改变对实验的影响。结果神经元机械损伤后miR-124和Nrp-1、Tau、Gap-4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用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显著升高和降低miR-124的表达后,Nrp-1、Tau、Gap-43表达显著下降,其中抑制剂组下降较模拟物组明显(P〈0.05)。结论创伤区miR-124的适度高表达可能与轴突再生有密切联系,这为本课题组今后尝试梯度调控miR-124以调节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机械损伤 微小核糖核酸-124 轴突再生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31例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CVST患者分组为高Hcy正常Hcy组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比较不同组之间血Hcy水平的差异Hcy对CVST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①CVST组中Hcy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叶酸,维生素B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CVST患者组中高Hcy组与正常Hcy组预后比较,好转率高Hcy血症组低于正常Hcy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CVST患者预后不佳。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脑静脉窦血栓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的认知、行为意向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室静脉输液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全国不同级别医院手术室护士222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操作知识、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意向、静脉输液知识培训需求。结果: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知识处于中等水平(53.3%),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意向较正向(87.4%),所在医院定期开展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的护士行为意向得分高于无培训的护士,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2.662,P=0.010)。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知识掌握不足,所在医院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的护士有比较恰当的操作行为意向。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应重视和加强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概念的传授与培训。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静脉输液 知识 行为意向
  • 简介:目的: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消化科治疗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氢氧化铝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比较2组疗效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后者;观察组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抑郁量表评分(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状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黛力新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观察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6(CDC6)与颅咽管瘤(CP)的相关性,探讨其对CP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P标本中CDC6的表达情况,并合成CDC6小的干涉核糖核酸(siRNA)片段,转染CP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干扰CDC6表达后CP细胞生长水平,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脑组织与CP组织中CDC6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而生长曲线显示下调CDC6的表达之后,CP细胞增殖变慢,曲线变缓,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细胞生长被明显抑制。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发现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后期(G2)明显缩短,提前进入合成(M)期。结论CDC6在CP细胞中表达量较正常细胞高,而且参与了CP细胞的增殖调控。

  • 标签: CDC6 CP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IV)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配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IV组、HSYA组、AST-IV和HSYA配伍组等5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再灌注72h评分后处死;脑组织制片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表达;氧化炎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疗效,AST.IV组、HSYA组、AST.IV和HSYA配伍组均能改善大鼠神经损伤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CD31表达,改善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TNF-α和IL-β水平,其中配伍组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AST-IV和HSYA配伍可以显著发挥协同抗脑损伤作用,其抗炎、抗氧化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是潜在作用机制。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黄芪甲苷 羟基红花黄色素A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对患者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者50例,依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病患接受双侧开颅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病患实施单侧骨瓣开颅手术入路治疗。对2组病患的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进行观察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等较参照组均明显更低,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2.0%,2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2组SSQOL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采取单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预后更好,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十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和探究对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总体效果以及对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ASHQ睡眠因子。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ASHQ睡眠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鼻部不适和打鼾症状和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其是一组安全、高效的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鼾症病 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睡眠质量
  • 简介:主讲老师简介:孙洪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睡眠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的治疗和研究,睡眠与奖赏记忆,物质依赖心理渴求的临床干预和神经机制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多个97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