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牛心包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和组织细胞成分组成,经去细胞处理后,主要成分为I胶原蛋白,经特殊处理后其临床应用广泛。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实验组样品以牛心包为基材,经环氧固定、除抗原、组织材料诱导改性等处理后制成。我们通过动物体内对照实验,评价了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这种新型人工硬脑膜补片的植入转归过程。

  • 标签: 颅脑手术 人工硬脑膜 家犬
  • 简介: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四原则是随机、对照、重复与均衡。上期的讲座中我们介绍了随机与对照原则,本期笔者将结合具体实例向读者阐述实验设计中如何正确把握重复与均衡原则。

  • 标签: 实验设计 对照原则 随机
  • 简介:我们知道,实验设计的要点除了“三要素”之外,还应正确把握“四原则”,即随机、对照、重复与均衡。实验设计坚持这四个原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其原理在于它能有效地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实验误差降到最低限度。无论违背了哪一个原则,实验结果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在上期讲座中我们介绍了实验设计的三要素,本期将结合脑血管病科研方面的实例重点阐述如何正确把握随机与对照原则,包括如何运用SAS程序实现随机化。

  • 标签: 实验设计 对照原则 随机化 最低限度 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
  • 简介:紧张头痛也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系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其终身患病率为37%~78%[1].我院自2000-2003年经门诊治疗的紧张头痛患者95例,其中以A行为(typeAbehaviorpattern,TABP)者居多.为了观察二者间的关系,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A型行为 紧张型头痛 压迫性头痛 压力
  • 简介:目的比较TOAST分中不明原因脑梗死与其他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的潜在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比较TOAST分中不明病因的危险因素、病史、生化指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的差异,推测不明原因的可能病因。结果不明原因组的发病年龄比小动脉闭塞组小(P〈0.01),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组吸烟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别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组饮酒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不明原因组患心脏病者的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闭塞组(P〈0.05;P〈0.01)。不明原因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不明原因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而3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卒中病史比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空腹血糖(Glu)及白细胞(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组发病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是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并未增加不明原因患者的风险。结论年龄、饮酒及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有较强相关性,对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应强化这方面的检查,可能会减少不明原因的比例。

  • 标签: TOAST分型 不明原因型脑梗死 病因
  • 简介:卒中(stroke)的分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卒中第一次出现在英语里是在1599年的牛津英语词典里,"strokeofGod'shands",直译是被上帝之手打倒。stroke一词在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使用之前,人们使用的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460-370BC)在2400多年前创造的卒中/中风(apoplexy)一词,意思也是被突然打倒。apoplexy提示病情严重、意识丧失,患者在当天或几天之内死亡。apoplexy/stroke相当于中国的卒中/中风。

  • 标签: 卒中 分型 出血 缺血
  • 简介:一般认为,当颈椎退行性变累及椎动脉、影响椎动脉向大脑后循环供血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即可明确诊断为椎动脉颈椎病。然而目前,对椎动脉颈椎病的诊断较为混乱,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其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清楚,一些病因学学说尚待进一步论证。

  • 标签: 颈椎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研究休闲运动中调节心理状态的心理按摩机制。方法临场测定法。结果心理按摩机制运动效应不同,结论运用心理按摩手段可促进良性效应。

  • 标签: 心理按摩 老年 良性 健身运动 实验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研究品系和性别等因素对小鼠甲醛实验的影响,为选择敏感、有效的小鼠疼痛模型提供可靠的实验参考。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通过给予不同品系、性别的昆明、BALB/c和C57BL/6小鼠右脚爪注射5%的甲醛溶液,记录并分析小鼠在甲醛实验早(0~5min)、晚(20~60min)时相每5分钟的舔咬爪时间。结果(1)在甲醛实验早时相,各观测时间点不同品系小鼠舔咬爪时间均无差异,而在晚时相:雄性昆明小鼠25~30min的舔咬爪时间(23.25±17.27)S明显少于C57BL/6小鼠(63.33±18.20)s;雌性昆明小鼠在20~25min舔咬爪时间(64.63±52.71)S较BALB/c小鼠(17.00±22.34)s和C57BL/6小鼠(32.17±27.42)s显著增多;C57BL/6小鼠在50~55min舔咬爪时闯(0.83±1.33)s明显比昆明小鼠(47.50±51.03)S少;(2)不同性别的小鼠甲醛实验表明,BALB/c小鼠雌雄间各观测时间点均没有显著差异。雄性昆明小鼠在25~30min的舔咬爪时间(23.25±17.27)s明显少于雌性(64.63±52.71)s;雄性C57BL/6小鼠在25~30rain的舔咬爪时闻(63.33±18.20)S明显长于雌性(22.83±18.41)s。结论品系和性别因素对小鼠甲醛实验有明显影响,为增加稳定性宜选择雄性近交系小鼠(BALB/c和C57BL/6)进行实验

  • 标签: 小鼠 疼毒测定 性别因素 品系
  • 简介:慢性脑低灌注与正常老龄化和Alzheimer病(A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VO)大鼠慢性期的神经病理改变与人类老龄化和AD时慢性脑低灌注很相似,被广泛用来研究慢性脑低灌注对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变性疾病的影响。对近年来有关2VO模型研究成果与人类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慢性脑低灌注是神经变性疾病的原因"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何以2VO模型为神经变性疾病以及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合适的实验对象。

  • 标签: 慢性脑低灌注 实验研究 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
  • 简介:目的研究冰片促进三氧化二砷(As2O3)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用冰片对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药后,经股动脉注射亚砷酸,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脑和血清中砷浓度。结果冰片对As2O3透过血脑屏障(BBB)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冰片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能有效促进药物透过BBB的辅助剂,这将为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冰片 血脑屏障
  • 简介:目的研究孪生子患单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临床特征与卵鉴定。方法对一对患单纯HSP孪生兄弟的临床特点和症状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同时作孪生子卵鉴定。结果(1)孪生子均缓慢起病,步态不稳,下肢笨拙,上下楼困难,逐渐发展为双下肢痉挛性不完全性截瘫;(2)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Ⅳ级,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屈性病理反射阳性;(3)16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均相同,提示为同卵双生。结论孪生子同患单纯HSP的临床特点与一般HSP无异,作16个STR位点的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孪生子的卵

  • 标签: 孪生子 卵型鉴定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 简介:1病例报告A先生,42岁,国家公务员,已婚,个性外向。2004年下半年因为工作紧张出现失眠,并且有心烦、高兴不起来、做事没有兴趣,自我评价下降,觉得做任何事情效率下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并且有早醒。就医后诊断抑郁症,服用帕罗西汀20mg/d,1周左右自觉精神状态好转,心情改善显著,思维活动“比平时想得多,想得快”,自我描述为“比平时的状态要好”,唯一不满意的是“勃起不行”,求助医生后,考虑是轻躁狂的出现,建议停用帕罗西汀,改服碳酸锂,但患者要求仅改善“性问题”,为此停用帕罗西汀换用米氮平30mg/d,同时联合碳酸锂0.75/d。随后患者的性问题逐渐好转,同时原来比较兴奋的状态也逐渐消失,如此1年时间,期间基本正常,偶有失眠,能适应工作,工作效率正常。1年后擅自停用碳酸锂,仅服米氮平,约1月后出现入睡困难,但并不感到累,且感觉精力充沛,性情变得急躁,想法多,咨询医生,建立停米氮平,重服碳酸锂,1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双相Ⅲ型抑郁 诊治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人工生物硬脑膜DuraGen^TM植入后的转归过程。方法将DuraGen^TM修补于15头实验猪右侧硬膜缺损处,左侧作为对照。在修补后1、3、6个月分别处死5头实验猪,行大体标本、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人工生物硬脑膜修补对硬脑膜缺损的作用。结果新生自体纤维组织逐步建立于植入物内.形成一个由新生纤维组织和植入物支架组织交织在一起的中间态结构。新生纤维组织逐渐增加,植入支架结构逐步吸收并最终被新生纤维组织所替代。结论人工生物脑膜DuraGen^T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目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 标签: 硬膜 生物敷料
  • 简介:目的探讨镁制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镁制剂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总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施行开颅手术分别为26例和22例,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3%和22%(P<0.05),手术病人脑组织Mg2+含量测定平均为(4.6±0.2)μmol/g,正常值(5~6)μmol/g.结论脑损伤后脑组织Mg2+含量明显下降,早期应用镁制剂对脑组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但损伤脑组织中低镁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因果关系以及镁制剂对脑损伤的治疗和脑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镁制剂 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脑组织 对照组 临床实验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复习,了解其研究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方法: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收载,发表于2000—2013年期间的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论文,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相关论文87篇。结论: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加,中药改善睡眠的实验研究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在中药改善睡眠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方法局限,不能体现中药作用特色及某些概念混淆等问题。

  • 标签: 中药 睡眠 实验研究 文献
  • 简介:目的对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分别对62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梗死灶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组FBG、FINS、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轻型组与脑梗死重型组之间FINS和ISI也存在显著差异.ISI与梗死灶面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实验研究 胰岛素敏感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TOAST病因学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按TOAST分进行分组,对各亚组与5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及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血清oxLDL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组(P均〈0.01)。结论:血清oxLDL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并与TOAST分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等类型关系紧密,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提示斑块不稳定。

  • 标签: 脑梗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诗人的“痴狂”这一特殊的精神现象及其基本内蕴。方法运用中国生命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古典诗学创作论与传统精神病理学互相关联的方法对诗人的“痴狂”加以考察。结果诗人的“痴狂”作为轻度神经症,来源于价值时空及其逻辑和工具时空及其逻辑间,灵性生命和肉体生命间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和现实时空维度和人文生命层面构成了“正邪两赋”的基本格局。结论诗人的“痴狂”对于麻木,庸俗的凡人具有提醒精神的治疗力量。

  • 标签: 治疗 麻木 轻度 神经症 病理学 生命
  • 简介:张锡纯(1860-1933),河北人,民国中医学家(图1)。张锡纯是典型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1893年,他科举落第后,30多岁开始学中医,大器晚成,后又涉及西医。十年寒窗,行医应诊,张锡纯在50岁时开始出版《医学衷中参西录》(图2)。从学生开始,几乎十年一步成了国内名医,这或许是受到了中西汇通的影响吧。

  • 标签: 卒中 中风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