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条件下中实时超声导航进行微侵袭脑血肿清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急诊手术病例36例,诊断包括自发性和创伤性脑血肿,所有病例在清除血肿前进行中实时超声导航定位,手术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结果36例术后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彻底,无残留血肿。GOS预后评分,良好29例,中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中实时超声在急诊脑血肿清除中应用能够更好的定位血肿,为选择合理的皮层切口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 标签: 脑内血肿 手术 超声导航
  • 简介:目的探讨中超声对显微手术治疗颅深部病灶(病灶中心距脑表面〉2cm)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深部病灶112例(超声组),同期未使用中超声显微手术切除颅深部病灶110例(对照组)。结果超声组所有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均一次探查到病灶;对照组15例经2次、2例经3次才探查到病灶。超声组病灶全切除率(90.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和手术时间(246.2±48.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5%、28.13%和(380.6±62.2)min;P〈0.05]。结论中超声可准确定位颅深部病变,同时指导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结构。

  • 标签: 颅内深部病变 术中超声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中持续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符合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的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中全程颅压监测,根据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的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中持续颅压监测,根据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中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中、术后的并发症,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控制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颅动脉瘤早期夹闭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动脉瘤早期夹闭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板间距、术后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闭,夹闭术后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板的间距约10~25mm,平均13.5mm;96.7%(68/71)的病例术后3d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mmH2O),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闭围手术期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闭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破裂颅内动脉瘤 早期夹闭术 脑减压处理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例1:男,59岁。因左侧额顶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2个月伴头痛伴发热3d入院。人院时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头部手术切口愈合佳。头部MRI示左侧额顶部硬膜下新月形短/稍长T1、不均匀长R混杂信号影,增强见柔脑膜增厚强化,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图1A、1B)。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占74%。

  • 标签: 硬膜下脓肿 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神经内镜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总结高分级颅动脉瘤急诊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高分级(Hunt-Hess分级Ⅲ~Ⅴ级)颅动脉瘤42例,术前8例经DSA检查、28例经CTA检查证实动脉瘤,6例手术探查证实为动脉瘤;均急诊行对侧侧脑室外引流、额叶或颞叶部分脑组织切除减压、动脉瘤夹闭+去骨瓣外减压。结果42例中,除1例中死亡,其余41例均顺利夹闭。术后死亡3例。35例术后随访1~6个月,根据GOS评分,5分10例,4分11例,3分12,2分3例,1分2例;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4例。结论对于高分级颅动脉瘤,部分脑组织切除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能降低颅压,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减少重要脑功能区的损伤,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且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Hunt—Hess分级Ⅲ-Ⅴ级 急诊手术 对侧脑室外引流术 内外减雁术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动脉瘤夹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开颅夹闭治疗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行MDU监测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并评价中MDU的监测作用。结果中MDU监测提示:载瘤动脉闭塞3例,载瘤动脉狭窄6例,调整动脉瘤夹或局部应用罂粟碱湿敷后,MDU监测均恢复正常;其他病人MDU监测均正常。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随访3-26个月,中MDU监测正常,但术后出现栓子脱落至脑梗死1例;其他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中MDU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中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固定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固定

  • 标签: 脊髓肿瘤 内外沟通性 显微外科手术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患者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的临床资料,包括中配合规范、注意事项及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监测、预防用药与心理干预等内容。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病理结果示脑弓形虫病2例、真菌感染2例、星形细胞瘤1例、脑囊虫病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完全康复,5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死亡。未发生手术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医护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的了解,掌握艾滋病的防护措施,了解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可提高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理的检出率。

  • 标签: 颅内病变 艾滋病 立体定向活检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对比电磁导航引导神经镜经鼻蝶手术与传统经鼻蝶镜手术在蝶窦气化不良垂体瘤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导航引导下经鼻蝶镜手术与传统经鼻蝶镜手术治疗的26例蝶窦气化不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全切除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蝶窦气化不良之垂体瘤患者,导航引导下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与传统镜经鼻蝶手术相比,在肿瘤全切除率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 标签: 电磁导航 垂体瘤 神经内镜 蝶窦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总结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镜下经鼻入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镜下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 标签: 脑膜瘤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经鼻蝶
  • 简介:目的对微创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主要采用微创颅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血肿清除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微创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治疗儿童颅大型蛛网膜囊肿的长期疗效。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囊肿一腹腔分流治疗的142例颅大型蛛网膜囊肿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临床症状、囊肿体积和并发症情况的3个月至6年的随访,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评估该式的长期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囊肿体积较术前明显减小,而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囊肿逐渐缩小(P〈0.05)。术后临床症状总缓解率为93.4%,囊肿总缩小率为98.5%。不同年龄段组、不同部位组之间的囊肿缩小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左侧组与右侧组、不同直径组之间的囊肿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儿童颅大型蛛网膜囊肿,囊肿一腹腔分流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率低,术后效果与患儿年龄和囊肿部位显著相关。

  • 标签: 囊肿-腹腔分流术 蛛网膜囊肿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中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形状将其分为规则组77例,不规则组25例,比较两组病人发生中动脉瘤破裂的差异。结果本组发生中动脉瘤破裂5例(3.81%),其中动脉瘤形状规则组发生1例,不规则组发生4例,两组中动脉瘤破裂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而动脉瘤的形状与中动脉瘤破裂事件密切相关,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更易发生中破裂。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神经镜手术中脑脊液漏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颅底重建技术。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经鼻神经镜手术的95例患者按中脑脊液漏等级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颅底重建技术,总结分析不同等级的中脑脊液漏相对应的颅底重建技术。结果中脑脊液漏等级0级45例,3种颅底重建技术均未见术后脑脊液漏;中脑脊液漏等级1级21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18.2%(2/11),联合重建10%(1/10);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脑脊液漏等级2级29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50%(5/10),联合重建10.5%(2/19);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的蛛网膜破损应选择不同的颅底重建技术,减少粘膜瓣过度使用带来的并发症和大腿损伤,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舒适感,还可以为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提供便利。

  • 标签: 神经内镜 脑脊液漏 颅底 重建
  • 简介:目前,第三脑室底造瘘是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神经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endoscopicthirdventriculostomy,ETV)损伤小,并发症少。随着对于脑积水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加深和神经镜技术的不断成熟,EVT逐渐应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脑积水治疗,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脑积水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经鼻蝶神经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经鼻蝶镜手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肿瘤大小、侵袭性及类型患者手术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率与肿瘤体积和是否为侵袭性有关。侵袭性肿瘤和肿瘤体积越大者,手术切除率越低。不同肿瘤大小和切除程度的泌乳素(prolactin,RPL)型和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型腺瘤患者术后的血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7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者6例、临时性尿崩者10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者8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鼻出血3例、视力减退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好转。术后,36例患者头痛缓解,28例患者视力、视野改善,3例患者手指灵活度改善;40例患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或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者61例(全切除率78.2%),次全切者11例(14.1%),大部分切除者6例(7.7%)。血清激素水平检测显示,29例PRL型垂体瘤患者的PRL水平,以及40例GH型垂体瘤患者的GH水平分别较术前降低或恢复正常。结论经鼻蝶神经镜下垂体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梗阻性脑积水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观察组采用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砂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脑室-腹腔分流相比,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 标签: 梗阻性脑积水 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手术治疗颅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治疗56例颅动脉瘤的经验。中共行ICG荧光血管造影145次。结果3例手术得益于ICG荧光血管造影,经及时调整动脉瘤夹的位置或切断动脉瘤顶部的细小供血血管后,获得理想疗效。中1例病人出现ICG过敏。术后复查3D-CTA或DSA检查51例,显示2例存在与血流不相关的载瘤动脉轻度狭窄,余49例结果与中ICG荧光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ICG荧光血管造影简便易行,具有理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以帮助提高颅动脉瘤手术质量,有可能成为颅动脉瘤手术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吲哚菁绿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颅底骨化纤维瘤全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影像导航、镜辅助实施5例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仿.结论应用影像导航辅以鼻镜技术,颅底骨化纤维瘤可以在降低副损伤的前提下实现全切.

  • 标签: 骨化纤维瘤 颅底 影像导航 鼻窥镜 手术入路 副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