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自发性脑脊液引起颅内低压的病因逐渐增多,并需要神经外科治疗。本文作者报告了外科治疗自发性脑脊液的经验。1992~1997年对10例伴颅内低压的自发性脑脊液漏进行了手术治疗。女性7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2.3(22~61)岁。术前影像扫描示单个脑膜憩室2例,复杂性憩室1例,单纯局限性脑脊液7例。行手术探查的7例病人中仅1例证实为脑膜憩室,其余6例脑脊液的来源不清。本组病例的治疗包括结扎憩室,用肌肉或明胶海绵填塞硬膜外间隙。3例病人同时存在多处脑脊液

  • 标签: 自发性脑脊液漏 治疗 外科手术 明胶海绵填塞
  • 简介:临床上外伤性脑脊液多在伤后一周左右自行停止,而部分脑脊液漏出现在伤后数周或数月,其为延迟性脑脊液,原因主要与口和颅内压有密切关系,多需手术修补。我们诊治6例延迟性脑脊液伴脑积水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与手术方式选择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脑脊液漏 脑积水
  • 简介:脑脊液是脊髓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有导致椎管内或颅内感染的危险,并可影响切口愈合[1].我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开展脊髓再次手术(包括减压术、粘连松解术以及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晚期脊髓损伤130例,术后发生脑脊液20例.经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脊髓再手术 脑脊液漏 术后 皮下穿刺抽液 手术修补
  • 简介:外伤性脑脊液鼻是颅脑损伤的合并症之一,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范畴。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经颅底(颅前、中或后窝)或其他部位骨质缺损、破裂或变薄处,由鼻腔流出,

  • 标签: 外伤性 脑脊液鼻漏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骨折的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救治的33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52例骨折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诊的关系,以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诊与未诊的患者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诊原因及提出预防对策.结果52例患者中有56处骨折诊,其中脊柱骨折18例,骨盆骨折11例,四肢骨折23例.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诊率有关,接诊医师为住院医师的诊率明显高于主治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骨折患者诊后的疗效明显低于未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规范的体格检查,及时行X线摄片或CT检查,尽早做出正确的病情诊断,合理选择骨折的手术时机,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骨折 漏诊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2例外伤性脑脊液患者被采用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且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置管后1~2d脑脊液漏减少,3~12d停止;随访6~12月无再.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的可靠有效方法.

  • 标签: 引流治疗 腰大池 临床观察 外伤性脑脊液漏 持续外引流 腰椎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脑脊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修补缺损硬脑膜32例,同期常规修补方式修补缺损硬脑膜25例。结果硬脑膜补丁修补法的32例中,1例(3.1%)术后出现脑脊液;常规修补法的25例中,6例(24.0%)术后出现脑脊液。两种方法术后脑脊液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54例随访3~36个月,均无脑脊液发生;失访3例。结论硬脑膜补丁修补法在预防术后脑脊液方面优于常规修补法。

  • 标签: 颅脑手术 硬脑膜修补 脑脊液漏 补丁修补法
  • 简介:目的探讨免缝合生物型可吸收性DuraGenTM在预防颅底外科术后脑脊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硬膜缝合困难颅底手术中,使用DuraGenTM修补硬膜预防脑脊液的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也未出现术后颅内、切口感染。结论使用DuragenTM修补硬膜为预防颅底外科术后脑脊液发生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脑脊液漏 颅底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以脑脊液鼻为首发症状的斜坡脊索瘤的诊断及内镜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脑脊液鼻为首发症状的斜坡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内镜下确诊,并行内镜经鼻入路肿瘤切除术及脑脊液鼻修补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脑脊液鼻均修补成功。随防17~22个月,无肿瘤及脑脊液鼻复发。结论对于斜坡脑脊液鼻应高度警惕脊索瘤的存在,内镜下经鼻入路既是术中发现病变的手段,又是切除斜坡病变及行脑脊液鼻修补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脊索瘤 脑脊液鼻漏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神经内镜手术术中脑脊液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颅底重建技术。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经鼻神经内镜手术的95例患者按术中脑脊液等级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颅底重建技术,总结分析不同等级的术中脑脊液相对应的颅底重建技术。结果术中脑脊液等级0级45例,3种颅底重建技术均未见术后脑脊液;术中脑脊液等级1级21例,术后脑脊液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18.2%(2/11),联合重建10%(1/10);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脑脊液等级2级29例,术后脑脊液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50%(5/10),联合重建10.5%(2/19);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的蛛网膜破损应选择不同的颅底重建技术,减少粘膜瓣过度使用带来的并发症和大腿损伤,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舒适感,还可以为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提供便利。

  • 标签: 神经内镜 脑脊液漏 颅底 重建
  • 简介:斜坡部脑脊液界较少见,普通方法修补较困难。我院今年收治1例床突一斜坡部缺损所致脑脊液鼻的病人,采用经鼻蝶入路进行修补,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病例报告女性,53岁,于10年前曾有头部外伤史,受伤数天后界流清水样物,持续约一周左右,未经治疗自愈。其后病人偶感头痛,并长期低热(37.4℃左右),于1999年7月开始再次出现异流清水样物的症状。在外院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提示蝶窦后壁斜坡处缺损,蝶窦积液(图1,2)。转至我院后,遂在全麻下经口鼻蝶人路常规显微显露蝶窦底,进入蝶窦后,见其内有浅黄色积液,粘膜与蝶窦壁粘连且较薄,用垂体刮匙尽量刮除,在蝶鞍后壁与斜坡交

  • 标签: 脑脊液鼻漏 鼻蝶入路 床突-斜坡部缺损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蝶窦内脑膨出并自发性脑脊液鼻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l例蝶窦内脑膨出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因左侧鼻腔反复流出清亮液体就诊;头颅MRI示左侧蝶窦侧壁骨质缺损,蝶窦内含脑组织信号影及脑脊液信号影;入院后行左侧翼点入路硬脑膜修补术;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蝶窦内脑膨出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与侧颅咽管形成、蝶窦过度气化、颅内压增高等多个因素有关;术前准确诊断瘘口位置非常重要,同时应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蝶窦内脑膨出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 临床特征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判断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时20例胸10-腰1段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进行术前和术后半年尿动力检查,ASIA损伤分级评分。结果60%患者尿道括约肌功能、膀胱顺应性明显改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排尿障碍,恢复尿道括约肌和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尿动力学 间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膀胱 神经源性
  • 简介:2016年6月16日收治1例垂体腺瘤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糖尿病病人,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出现脑脊液、尿崩症,经过护理治疗,7月22日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女,6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障碍、双眼视力逐渐减退、模糊4个月于2016年6月16日入院。外院头颅CT显示垂体腺瘤。入院时右眼无光感,左眼视力0.8。术前白细胞总数13.0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9g/L,血小板总数109×109/L,空腹血糖10.7mmol/L。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血糖,输注血小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6月20日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静脉滴注1单位治疗量血小板和2单位A型红细胞悬液。6月21后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2.35×109/L;血红蛋白浓度108g/L;血小板总数173×109/L。术后体温正常,出现脑脊液鼻、低钠血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糖尿病 脑脊液漏 尿崩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