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内栓塞已成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在完全闭塞瘘口的同时,保证正常脑静脉的引流通畅也是DAVF栓塞治疗的目标。本文报道应用静脉内球囊保护技术结合动脉入路成功栓塞l例复杂上矢状DAVF,并分析栓塞治疗策略与球囊保护的技术要点。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栓塞 球囊
  • 简介:目的探讨经岩下途径栓塞海绵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区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岩下插管,以微弹簧圈、ONYX-18胶栓塞海绵和瘘口。结果15例插管成功,DAVF均达到完全致密栓塞。术后多数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术后并发颞叶梗死1例,致左侧肢体偏瘫。10例于6~24个月行DSA检查,均无复发。结论经岩下途径栓塞可作为海绵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岩下窦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研究海绵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入路治疗侵袭海绵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手术入路,观察海绵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手术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蝶入路海绵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蝶入路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蝶入路是切除侵袭海绵垂体腺瘤理想的入路;了解颈内动脉海绵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肿瘤 侵袭性 扩大经蝶窦入路 海绵窦
  • 简介:在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脑静脉、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的临床表现,1例45岁男性患者,因头痛、癫痫发作、精神异常6个月死亡,尸检证实上矢状、左侧侧、及脑实质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此后,一系列经尸检发现类似病例。最初人们认为脑静脉/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患,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出血性脑梗死,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进行性昏迷、死亡。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已可应用血管造影术、MRI、MRA等新诊断技术。在生前诊断CVST。

  • 标签: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 视神经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形成 出血性脑梗死
  • 简介:1临床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5~66岁.车祸伤18例,钝器伤3例,坠落及砍伤各2例,火器伤1例.损伤和类型:上矢状损伤24例,前、中1/3各12例,其中前1/3段横断3例,部分裂伤9例;中1/3段横断2例,部分裂伤10例.横损伤2例:全断1例,上壁裂伤1例.裂伤长度:记载明确15例,其中<0.5cm者7例,0.6~1.0cm者5例,1.1~1.5cm者2例,1.6cm者1例.无1例系单纯静脉损伤,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颅脑伤或复合伤.休克7例,重度、中度各2例,轻度3例.

  • 标签: 颅脑损伤 静脉窦损伤 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33岁。额部摔伤10余年,额顶部囊性包块5年余,平卧和低头时出现,抬仰头时缩小或消失,压迫双侧颈静脉肿物复又出现。近两年囊性包块面积渐增大,由额顶发际外发展至眉间,低头时有明显胀痛感,囊性包块无搏动感,可压缩,头颅CT提示额部囊性病变;局部额骨较薄。

  • 标签: 复合性颅骨骨膜窦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蝶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蝶分次手术治疗直径大于4cm的巨大垂体腺瘤46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4例,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瘤1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2例。结果本组患者1次手术31例,2次手术12例,3次手术3例。分次手术间隔为6~8W。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0例。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2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肢体偏瘫1例。无死亡病例。l例在手术后2年肿瘤复发。结论经蝶手术能有效治疗巨大垂体腺瘤。分次经蝶手术能有效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巨大 经蝶窦手术
  • 简介:血栓临床较少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而影响预后。现将本病例分析如下.

  • 标签: 侧窦血栓形成 脑出血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脑静脉血栓为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其中以上矢状血栓形成(superiorsagittalsinusthrombosis,SSST)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诊断明确的22例上矢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矢状窦血栓形成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量化比较乙状后和乙状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15例(30侧)尸头行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模拟乙状后和乙状前入路微创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状后入路由横下方开颅,包含小脑半球和小脑前下动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路径包含舌咽、迷走、副神经和岩下。乙状前入路由乳突磨除岩骨,经过颈静脉球下端和颈内静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包含部分副神经。测量手术路径和后组脑神经体积:乙状后入路〉乙状前入路;路径中骨性结构和静脉体积:乙状前入路〉乙状后入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状后入路中包含小脑半球体积为(2750.50±123.27)mm3、小脑前下动脉体积为(78.72±1.75)mm3,乙状前入路不包含上述结构。结论乙状后入路有利于显露后组脑神经,显露过程应注意保护小脑和小脑前下动脉。乙状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时,受到磨除岩骨操作和保护静脉的限制,适于处理累及颈静脉孔的病变。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乙状窦前入路 颈静脉结节 虚拟现实 解剖模型 三维
  • 简介:通常人们认为年幼期大脑环路具有很大可变性,但最终在成年期固定下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新报告,成年期神经元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固定于某处。

  • 标签: 活性调节 运动性 轴突 异型 小脑 成人
  • 简介:1典型病例患儿,男,10岁,因发热、剧烈头痛、呕吐10天于1998年5月3日入院.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6岁上学,成绩上中等,平素无头痛史,否认脑炎、脑外伤及遗传性疾病史.

  • 标签: 变异Dandy—walker畸形 神经系统损害 治疗 脑积水
  • 简介:目的对颈内动脉解剖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测量分析,为海绵瘘显微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用12例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共24侧)观察,红色乳胶灌注的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尸头标本,对海绵段分支与及其相邻近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及和测量.收集50例海绵瘘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并介入拴塞治疗.结果海绵段在水平面上可观察到呈S形向前和向后形弯曲,脑膜垂体干、海绵下动脉及McConnell背囊动脉是海面段主要的3个分支.最常见的2个分支是脑膜垂体干和海绵下动脉.50例颈内海绵瘘患者均为外伤后,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结论颈内动脉解剖复杂,颈内海绵瘘多见于外伤.经颈内动脉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海绵瘘,是近年来一种比较热门,发展较快,疗效较好的显微尖端技术.它和常规手术相比明显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效果明显,疗效可靠,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解剖学研究
  • 简介:上矢状血栓形成(superiorsagittalsinusthrombosis,SS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101管疾病,多因误诊漏诊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介入学发展以及新型抗栓药物的应用.其早期发现率和诊断率大大提高,预后明显改善,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上矢状窦 血栓
  • 简介:脑静脉血栓为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见,死亡率为6%-30%,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误诊率或漏诊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意识的提高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诊断和预后有所改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8月经MRI和MRV明确诊断的8例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结合对该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愈后.方法回顾分析16例骑跨横硬膜外血肿的受伤机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方法.结果16例病人均手术治疗,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外伤性骑跨横硬膜外血肿的预后较好,单纯性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 治疗 诊断 临床资料 颅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