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三维重建(双)靶点定向置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33例壳核脑出血病人的CT定位扫描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对血肿进行三维重建,根据血肿量的大小和形状设计1~2个靶点和引流管路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引流管(外径5mm,内径3mm)送至颅内预定靶点,术中应用10ml注射器轻柔抽吸血肿液化部分,术后将尿激酶(1~2万IU)注入血肿腔内,夹闭引流管2h后自然引流,每12h重复1次.复查CT证实剩余血肿量为最初的10%~15%时拔除引流管.结果平均置1.5d(1~3d),平均血肿排空率92.8%.术后1个月病死率6.0%,远期随访(平均22个月)病死率11.3%,优良率74.4%.结论该方法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血肿排空较彻底,疗效可靠,尤其适用于血肿量较大(>25ml)且形态不规则的颅内血肿.

  • 标签: 三维重建 定向置管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壳核 CT定位扫描 颅内血肿
  • 简介:侧忽略是卒中后常见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之一,对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等分线段、删除测试、,晦摹试验、阅读和书写、物体找寻、声源定位、马甲测试、行为检查、轮椅碰撞试验和导航任务,最后评价了目前忽略评估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卒中 单侧忽略 评估
  • 简介:侧烟雾病是以一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其主要分支进行性狭窄、闭塞以致脑底出现烟雾状血管的慢性血管病。侧烟雾病的发病率最高达17.8%,其家族发病率占6.7%。发病年龄的双峰分布、儿童及成人的两种首发症状均与典型烟雾病基本一致,但成人侧烟雾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较高,且主要为脑室出血。侧烟雾病进展勾典型烟雾病的发生率最高可达58.8%。手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提高预后,但其适应证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侧烟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手术及预后等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增强认识,为诊断及治疗打下基础。

  • 标签: 单侧烟雾病 流行病学 病因学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手术
  • 简介:因意外伤害或肿瘤需要进行侧眼球摘除术是眼科疾病中最不幸的结局,除了丧失单侧视觉功能外,还可造成患者心理创伤,影响面部表现,如果不适时安装义眼,还可影响另眼视力,故对该类患者在术前术后必须进行心理护理,采取必要的护理对策,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单侧眼球摘除术 心理学 心理护理 情绪反应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方法报告15例手术,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结果临床诊断PRL腺瘤10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3例。手术全切肿瘤13例,大部切除2例,2例病理未证实肿瘤。男性PRL腺瘤疗效差,ACTH腺瘤手术切除常有一定难度。结论并非所有垂体微腺瘤都适于手术,宜慎重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强调正确利用局部解剖关系,准确定位,合理止血,争取彻底切除。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单鼻孔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分析前循环急性多发与发脑梗死病因差异。方法纳入前循环急性脑梗死129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发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69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4例,心源性栓塞13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4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5例;60例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6例,心源性栓塞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3例。多发组与发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发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急性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 标签: 前循环 多发脑梗死 单发脑梗死 病因
  • 简介:偏身舞蹈症是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症状出现较为突然,多数急性起病,少数亦可在数周内逐渐出现,其病因多样化,见于脑血管病、风湿热、颅脑肿瘤、外伤、变性疾病、丘脑手术后等。此病需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症、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相鉴别。

  • 标签: 偏身舞蹈症 脑梗死 肝豆状核变性 变性疾病 舞蹈样动作 单侧肢体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多发与发脑梗死的病因差异.方法选择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发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28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9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例,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1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2例;43例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5例,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2例.多发组与发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发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急性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 标签: 后循环 多发脑梗死 单发脑梗死 病因
  • 简介:目的:报告经鼻孔蝶窦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2例显微手术经验,井与其他经蝶入路进行比较。方法:扩张器插入手术侧鼻孔直抵蝶窦前壁进行扩张.显露蝶窦开口,凿开前壁,进行手术。结果:31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结论:此入路与其他经蝶切除鞍区病变的术式相比,对鼻部组织损伤小。不必分离鼻中隔和两侧粘膜,省时,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 切除术 垂体腺瘤 治疗
  • 简介: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配套文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实施以来,当医疗机构发生因医疗纠纷引起的诉讼案件时,司法机构均按《规定》第四条第(八)项关于“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提交证据。患者及家属也按《条例》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医嘱、化验(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

  • 标签: 医疗纠纷 举证责任 长期医嘱执行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 医疗机构
  • 简介:自2002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背景下,临床医务人员如何将医疗行为的原始证据完整、真实和客观地保留下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卫生部、辽宁省卫生厅在2002年相继出台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 标签: 长期医嘱执行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举证责任倒置 最高人民法院 临床医务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骶重建在症状性骶囊肿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2015年采用骶骨开窗后路手术治疗症状性骶囊肿21例,其中12例术中行骶重建(A组),9例未行骶重建(B组)。结果A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33.3%,3/9;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A组11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稍缓解;B组8例明显缓解,1例稍缓解;均未发生囊肿复发。结论症状性骶囊肿后路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术中进行骶重建可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几率。

  • 标签: 骶管囊肿 后路手术 骶管重建 椎板切除术 疗效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发脑转移瘤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996—2006手术切除的102例发脑转移病人临床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多变量分析,对改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小于65岁,没有颅外转移,原发病灶控制,KPS生活状态评分≥70,病理为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所有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是10个月。RPA(Recursivepartitioninganalysisclasses)1级的病人预后好于2级和3级。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未接受者。结论RPA分级在预测手术切除+辅助治疗的发脑转移瘤的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RPA1级预后良好,中位生存期为12月。

  • 标签: 脑转移瘤 外科切除 RPA分级
  • 简介:近年来,经鼻孔一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不断普及,但其中的许多观念和技巧不甚一致,甚至有些可能还不够成熟。本文就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一、经鼻孔-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历史与现状1987年,Griffith首先采用鼻孔-蝶窦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由于其操作相对简单,且避免了传统唇下经蝶入路创伤大的缺点,被各国学者广泛采用。随着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窦入路 经单鼻孔直接入路
  • 简介:目的评价双切口Chow法腕镜手术减压(ECTR)治疗糖尿病腕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腕综合征患者70例90腕在局麻下行双切口Chow法腕镜下腕切开手术临床资料。结果根据Kelly分级,随访90腕中74腕优,8腕良,7腕一般,1腕差。优良率为91%。没有复发病例。平均恢复工作时间为3.5周。无手术相关的神经血管和肌腱损伤,无感染病例。结论采用Chow法腕镜下对糖尿病腕综合征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鉴于糖尿病患者机体恢复较差,与常规开放腕手术相比,创伤小的内镜手术更为适合。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糖尿病 手术治疗 关节镜
  • 简介:目的:探讨表格式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记录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自行设计的表格式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记录记录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过程,共计128次,对照组采用文字叙述的记录方法,共计136次。比较两组平均书写时间。书写质量,护士对两种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记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完成护理记录的时间为127.0秒,对照组为421.7秒,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使用表格式护理操作记录能够节省书写记录的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社区护士的好评。

  • 标签: 家庭护理 表格设计应用 输液操作记录单
  • 简介:我们从2003年2月~7月在全麻下实施内镜下经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0例,效果满意.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7岁,平均34岁.其中泌乳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3例;微腺瘤1例,大腺瘤1例,巨腺瘤8例,其中复发性垂体腺瘤1例.术前均行鞍区蝶窦CT冠扫.常规检查病人视力视野,垂体激素水平,病人术前口服皮质激素,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术后常规放疗.

  • 标签: 内镜 蝶窦 垂体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垂体腺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采用经侧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在导航确认下进行。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判断肿瘤切除情况。结果术中无定位错误病例,无大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病例。肿瘤全切除178例,次全切除37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病例,2例围手术期鼻腔大出血,治疗后好转。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无恶化。结论内镜结合导航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创伤小,导航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扩大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中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垂体腺瘤 手术 单鼻孔蝶窦入路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