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加味会厌逐治疗气虚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和平医院收治的气虚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61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1),对照组采取步行运动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予以加味会厌逐治疗,分析2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打鼾、嗜睡、倦怠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虚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提供加味会厌逐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使用。

  • 标签: 气虚血瘀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加味会厌逐瘀汤
  • 简介:目的评价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障碍评估及临床结局评定,并用经颅多普勒监测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结局改善及明显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恶化病例明显减少。2组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更显著。治疗后2组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更显著。结论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疏血通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评价
  • 简介:活血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摘要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活血药物及其相关的一些研究。同时,还简要介绍了这几种活血药物的一些作用机制。

  • 标签: 丹参 川芎嗪 活血化瘀
  • 简介:本文报道活血法治疗心因性夜间哮喘一例,分享中医治疗心因性哮喘的辨证论治思路与经验,以供参考。

  • 标签: 活血化瘀 心因性哮喘 案例
  • 简介:产后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产后病。肝藏,为睡眠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分娩出血、流汗、用劲都可能导致产后肝血亏损。肝血亏虚,神魂失养,则夜寐难安。肝血亏虚为产后失眠的病理基础,因此调补肝法为治疗产后失眠症的重要治法。

  • 标签: 产后失眠 肝藏血 补调肝血
  • 简介: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如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和其他病因等。

  • 标签: 诊断 动脉 多学科 病因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的钾变化规律。方法按入院时GCS评分分成重、中、轻(A、B、C)3组,另取无颅脑损伤的其他外伤为1组(D组)。患者入院时及以后每日检测电解质及血糖、24h尿钾,连续3d,记录每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入院时A、B、C、D组的低钾发生率分别为56.3%、40%、15.6%、20%,24h后大部分均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病人伤后低钾发生率与受伤程度成正比,伤情越重低钾发生率越高。轻型颅脑损伤与其他损伤病人的钾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钾 尿钾
  • 简介:“VBI”是很长时间以来使我国神经科医生感到困惑的一个概念。这一术语在临床初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那些表现为头昏、眩晕、步态不稳、甚至伴有耳鸣且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影像学异常者,多数会冠以“VBI”的诊断。

  • 标签: 临床诊断 动脉 神经系统 VBI 影像学
  • 简介:1885年,德国细菌学家Ehdich发现静脉注射苯胺染料可使动物脑以外的各脏器着色.1903年的两项经典实验确立了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概念,随后进一步明确了它的解剖部位和结构基础。在生理状态下-脑屏障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相隔绝,使得大部分物质与免疫细胞不能随意进出,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病理状态下-脑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允许部分药物通过。

  • 标签: 血-脑屏障 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 静脉注射 细菌学家 结构基础
  • 简介: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是较早发现的一类成体干细胞,随后,人们发现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另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更有报道在脐血中也分离出了MSC。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尤其是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nestin及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标志.甚至出现神经细胞样电活动。

  • 标签: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损伤 修复
  • 简介: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对维持脑灌注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侧支循环的系统评估有助于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的个性选择、临床预后的评估和卒中危险分层。但侧支循环代偿形式复杂多样,病理生理机制等诸多方面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从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标签: 侧支循环 脑缺血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脑供不足大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中脑红蛋白的表达以及神经节苷脂GM1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慢性脑供不足模型组、神经节苷脂GM1干预模型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供不足动物模型,模型建立8周后,GM1干预组每天腹腔注射GM130mg/kg,持续2周,应用免疫组方法,观察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只作双侧颈总动脉分离,不行血管结扎,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结果脑红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中,在大脑中分布广泛。假手术组大鼠皮质和纹状体中有一定数量的脑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而慢性脑供不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GM1干预组较模型组进一步增加。结论慢性脑供不足后脑红蛋白的表达有部分代偿性提高,GM1可部分提高脑红蛋白的表达。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脑红蛋白 神经节苷脂GM1
  • 简介:目的:探究疏肝健脾解郁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抑郁性失眠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解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观察组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PSQI评分及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5-HT水平及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疏肝健脾解郁可有效调节神经功能,改善抑郁状态,控制失眠症状,疗效显著。

  • 标签: 抑郁症 失眠症 疏肝健脾解郁汤
  • 简介:脑梗死是人类病残和病死的主要危险疾病,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血脂、血糖和吸烟等。尿酸是通过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降解嘌呤形成的,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称为高尿酸症,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代谢异常的表现。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尿酸 脑梗死
  • 简介:酸枣仁首载于《金匮要略》,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功能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王平教授临证30余载,对失眠的治疗有独到的体会,认为失眠病机总属阴阳失交、阳盛阴衰,与心肝二脏尤为密切,治疗上以酸枣仁为主方,随证加减,灵活变通,疗效显著。

  • 标签: 失眠 酸枣仁汤 名医经验
  • 简介:现在,我们在检索国外医学文献时已经极少能看到椎基底动脉供不足(vertebrobasilarinsufficicllcy,VBI)这个概念,更多的是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一词来代替,这种概念的更新体现了人们对这种疾病认识和了解和不断深入。

  • 标签: 概念 动脉 医学文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于细胞(CB-MSC)移植对脑创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在体内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损伤组,开颅钻孔打击脑组织不移植细胞;(2)移植对照组,开颅创伤脑组织后在创伤区注射生理盐水1.25μ;(3)CB-MSC移植组,开颅创伤脑组织后在创伤区注射含CB-MSC混悬液.每组各18只.CB-MSC从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得到,采用BrdU标记.分别于移植后3d及10d进行大鼠行为学评分,2周和4周行Y迷宫试验.移植后2周和5周对植人脑内的CB-MS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镜下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果移植后10d3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周和4周大鼠学习、记忆评分差异亦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周和5周在CB-MSC移植组细胞移植区均发现BrdU-GFAP和BrdU-NSE阳性细胞,其他2组均未发现.结论CB-MSC移植可促进大鼠脑创伤恢复,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CB-MSC在体内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移植 颅脑损伤 细胞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 简介:目的分别使用葛根芩连汤和安定对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研究两者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12例颈动脉硬化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对照组给予安定2.5mg,共治疗6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安定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PSQI总分均有显著改善。葛根芩连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与安定组比较,葛根芩连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副反应方面,葛根芩连组在行为毒性、植物神经系统、其他及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安定组。结论中医药治疗重视颈动脉硬化患者具有毒热内盛的特点,从根本上调整人体阴阳的盛衰,在改善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硬化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脑供动脉闭塞与颅内动脉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分析了8例脑供动脉闭塞伴有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闭塞7例,双侧颈内动脉及一侧椎动脉同时闭塞1例。8例患者共检出动脉瘤11枚,多发动脉瘤患者3例,所有动脉瘤均位于Willis环,其中9枚动脉瘤采用了血管内栓塞治疗,致密栓塞5例,本组病例未发生技术相关并发症。I临床随访9个月~14年,提示所有患者出院后病情稳定,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结论脑供动脉闭塞后代偿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动脉瘤的生成密切相关。

  • 标签: 脑供血动脉闭塞 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比较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针刺与常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不足(vertebral-basilarinsuf-ifciency,VBI)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VBI患者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38例)、观察组(37例),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针刺治疗,选取双侧风池、'供'穴、中渚及合谷、太冲,每日针刺1次,9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两组均治疗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优于对照组81.1%(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针刺治疗VBI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 标签: 盐酸氟桂利嗪:针刺疗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