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列腺癌的治疗包括积极监测、根治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prostatectomy,RP)、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联合疗法。针对伴有高危因素、出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升高的RP术后患者,辅助或挽救放射治疗的应用已崭露头角。

  • 标签: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辅助性放疗 挽救性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益肠促愈方辅助西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肠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宫颈癌放疗后放射肠炎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中西医组(50例),分别给予西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肠促愈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综合疗效,内镜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水平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组综合疗效和内镜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主要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EORTCQOL-C30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肠促愈方辅助西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肠炎可有效减轻消化道和全身症状,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调节TGF-β1水平。

  • 标签: 益肠促愈方 西药 宫颈癌 放疗 放射性肠炎
  • 简介:放射脑病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随着头颈部肿瘤诊疗技术的提高,患者的寿命逐渐延长,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同时由于MRI及CT的广泛应用,放射脑病的早期诊断亦有明显提高,为放射脑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和随访条件.我院从1978年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证实为放射脑病患者6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放疗 放射性脑病 并发症 影像学表现 治疗
  • 简介:盆腔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及妇科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中,有利于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而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膀胱是对放射线很敏感的区域,如受到高剂量的照射,会引起膀胱黏膜非特异性的病理反应。膀胱壁变薄,其容积缩小,血管壁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严重时黏膜糜烂、溃疡、坏死出血,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放射治疗 术后复发转移 杀伤肿瘤细胞 长生存期
  • 简介: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作为垂体腺瘤的辅助治疗,常用于不适宜手术或者手术未彻底切尽的患者。尽管各类腺瘤所用放射治疗的剂量在文献报告中无大区别,但是放射治疗对各类腺瘤的疗效不全一致,本文回顾分析632例垂体腺瘤放射治疗的结果,探讨放射治疗剂量在垂体腺瘤治疗中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放射治疗科1954~1989年间收治的632例垂体腺瘤病例,其中男性302例,女性330例,中位年龄41岁。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158例,垂体泌乳素腺瘤130例,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93例。手术后加放疗381例,单纯放疗251例。放射治疗中位剂量49.24Gy。结果:随访5年后接受放射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垂体泌乳素腺瘤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86.6%和83-3%,放疗剂量在垂体腺瘤治疗中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之间均有相关。结论:垂体腺瘤放疗剂量控制在45~50Gy,既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垂体腺瘤 放射治疗 放疗剂量 有效率 控制率 并发症
  • 简介:放射脑脊髓病足肿瘤放疗后期较严重的损伤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放射脑脊髓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并对分子生物学存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一阐述。

  • 标签: 放射性脑脊髓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放射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发生在皮肤较薄的颈、胸、腋窝、腹股沟等照射野部位,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渐进变化、坏死,乃至广泛的纤维化损伤,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有可能影响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严重时导致放疗中断。

  • 标签: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治疗 组织细胞 治疗计划 并发症 照射野
  • 简介:放射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常误诊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我院收治1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3年,发现右颞叶占位,影像诊断不明确,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放射脑病。本文就此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

  • 标签: 放射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放射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放射性肺炎和放射肺纤维化两部分组成。放射性肺炎一般属于急性反应,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干咳、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有时有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放射区的不均匀密度增高及纵隔密度增高。放射区外也有密度改变,但较少发生。放射肺纤维化为放射肺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影像学表现为较原照射区收缩的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代偿肺气肿呈现低密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肺损伤
  • 简介: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放射疗法已广泛应用于腹腔和盆腔肿瘤的治疗,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但因个体的差异、放射剂量与疗程和保护措施等因素,在杀死肿瘤组织的同时,照射区域正常组织亦会出现急慢性损伤.

  • 标签: 损伤防治 放射性肠 放射疗法放射性
  • 简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中心估计。2012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为78.2万例.中国占50%。2015年我国肝癌的新发患者数估计为46万人.死亡人数为42万。二者均在所有肿瘤中排第三位[2]。局部区域治疗失败是肝癌患者的常见死因。因此局部区域治疗技术的改进.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生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早期的肿瘤可以用可治愈的方法治疗,局部晚期肿瘤主要治疗目的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率。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放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肝癌患者 局部区域治疗 晚期肿瘤
  • 简介:1回顾外放射治疗肝癌已经有50年历史.肝癌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动条放射、手术定位局部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衍变.此外,放射免疫治疗、内放射治疗也在上世纪80年代后运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进展
  • 简介:目前脑肿瘤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放射治疗有利于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随着肿瘤影像诊断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于脑肿瘤放射治疗的新技术不断推出,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质子治疗技术、中子治疗技术和近距离治疗技术,达到高精度定位、高精度计划设计和高精度治疗,将成为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

  • 标签: 脑肿瘤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调强放射治疗 重粒子治疗 中子治疗
  • 简介:1901年PrierreCurie成功地研制出放射粒子,从而开始了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的时代。但由于当时释放出中高能γ射线,防护、质控、植入技术条件差,操作烦琐等因素,故临床应用发展非常缓慢。1979年开始报导125I进入临床治疗脑肿瘤。80年代,由于低能γ射线放射核素研制成功,以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CT、MRI等扫描技术的应用,这种组织间近距离粒子治疗,明显提高了脑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解决了纳米焊接技术的难关,国产125I放射微粒开始问世。以及和MRI、CT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的完美结合,解决了放射

  • 标签: 脑肿瘤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种植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局部控制率 扫描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三氧对放射皮肤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放射皮肤损伤的病人采用三氧包裹疗法,局部消毒后用三氧盐水冲洗,使患处皮肤湿润,进气端连接三氧气体,排气口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治疗时间为10~30min。三氧浓度、流速及总量根据病情调整。结果20例病人均在3-10d痊愈,治愈率100%。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出现的皮肤红斑、水泡、坏死、溃疡均消失。慢性放射皮肤损伤的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均消失。结论三氧对放射皮肤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三氧疗法 治疗
  • 简介:恶性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生存率低,易复发。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明确病理诊断,减轻瘤负荷。但瘤体呈浸润生长,具体边界并不清楚,术后几乎均复发,引进放射治疗后,杀灭或抑制术后残存肿瘤,延长了生存期。如今手术加放疗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本文就放射治疗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做了讨论,以望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放射治疗 靶区 联合化疗
  • 简介:结直肠癌正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随着医学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虽然结直肠癌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近半数的患者预后很差。

  • 标签: 结直肠癌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 简介:胃癌的预后极差,其死亡率居于所有癌症的第二位。尽管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死亡率仍高达60%以上。为了提高治愈(RO)切除率,降低术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各国医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近年来胃癌新辅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新辅助治疗 放化疗
  • 简介:放射肺损伤是临床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及意外核辐射事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的放射肺纤维化两个阶段。放射肺损伤限制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并且国内外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几年放射肺损伤在实验模型的建立、机制的探讨、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实验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肝脏转移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技术治疗转移肝瘤,优化指标:每次剂量2~3Gy时,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每次剂量8Gy时,70%~80%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小于30Gy.给量2Gy/次,1次/日,5天/周.照射次数25~30次,总剂量为50Gy~60Gy.或者8Gy/次,3次/周,共3次.结果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用腹部CT进行评价,有效率(CR+PR)50%.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5%.放疗中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不增加治疗并发症基础上,能明显提高肝转移癌的局部控制率.我们认为晚期病人出现肝转移时,在其它部位病灶尚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标签: 肝脏肿瘤 转移性肿瘤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