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12月10日,《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杂志在线刊载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的题为《2013年度临床癌症学进展:ASCO关于抗癌进展的年度报告》(ClinicalCancerAdvances2013:AnnualReportonProgressAgainstCancerFromthe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的文章(下文简称为《报告》)。《报告》回顾了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发表的研究,旨在记录临床肿瘤领域已经及正在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重点强调了该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该报告所评估的研究涵盖了包括癌症预防、筛查、治疗和幸存者治疗、生物标志物、肿瘤生物学在内的全系列的临床研究实践。

  • 标签: ASCO 癌症进展 2013年
  • 简介:目的:探讨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股骨及胫骨普通骨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中位年龄16(5~5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6例、股骨干5例、胫骨近端4例,Enneking分期均为IIB期。所有患者经活检确诊后,术前多药联合化疗1周期。手术按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原则显露肿瘤,对瘤段骨行多根微波天线矩阵式微波消融。消融完成后清除坏死肿瘤组织,5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3例行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2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复合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3例单纯钢板内固定、2例单纯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同术前化疗方案行4周期辅助化疗。术后2年内每3个月,术后2年以上每6个月,术后5年以上每年复查1次,随访截至时间2013年12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51±20)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并肺转移4例(复发时间术后平均10.2个月)、单纯肺部转移1例,该5例全部死亡;其余10例无瘤生存。复发率26.7%,3例为骨内复发,1例软组织复发;肺部转移率33.3%。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53%。6例出现病理骨折及内固定断裂,骨折率40%。术后半年评价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但长期随访出现病理骨折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恶化,术后3年病理骨折组评分明显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总体生存情况与国内目前整体治疗效果相当;由于灭活骨愈合过程漫长,行植骨及内固定重建后发生病理骨折风险较高;对下肢临关节骨肉瘤,瘤段骨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可能更为适宜。

  • 标签: 骨肉瘤 下肢骨 导管消融术 微波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本刊要求,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 标签: 伦理委员会 知情同意书 受试对象 文件 投稿 人体试验
  • 简介:本刊要求,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 标签: 伦理委员会 知情同意书 受试对象 文件 投稿 人体试验
  • 简介:本刊要求,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 标签: 伦理委员会 知情同意书 受试对象 文件 投稿 人体试验
  • 简介:目的:报告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假体置换25年后的翻修病例,总结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因远期松动而再次行假体翻修手术的结果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3例因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置换术25年后松动,在本院行假体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膝关节周围疼痛、行走困难等)、影像学表现(X线示假体松动移位及翻修后假体位置)、手术方法及技巧、术后功能恢复等,3例翻修术后随访至少5年。结果3例翻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周围疼痛缓解,术后X线示关节位置可,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根据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3例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70%、80%及73.3%,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同时也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肿瘤型假体长期使用,可出现松动、感染及排异等并发症。肿瘤假体远期松动行翻修时,取出松动的假体及骨水泥较容易;初次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会形成大量瘢痕组织甚至生物假膜,生物假膜切除应尽量彻底;翻修时患者多有软组织缺损,应准备肌瓣转移术。

  • 标签: 股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再手术 骨肿瘤 髋关节
  • 简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型: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型: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型:指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型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型,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型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型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型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 近端指间关节 撕脱骨折 运动性损伤 骨折片 指屈肌腱
  • 简介: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术治疗骨肉瘤的中期疗效,探讨瘤段骨的病理学转归。方法对1例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进行了原位微波消融+内固定保肢治疗,术后随访43个月。末次随访时,拆除内固定,术中取股骨(原瘤段骨)中部、远端骨质及其周围软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该患者手术后53个月无瘤生存,肢体功能MTST评分30分。组织病理提示:瘤段骨中部见少量板层骨小梁、脂肪组织及再生的血管组织;瘤段骨远端骨质可见部分退变坏死及新生骨组织;股骨远端周围软组织镜下可见退变的横纹肌组织、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所有镜下均未见肿瘤细胞。结论该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中期无瘤生存;术后43个月,原瘤段骨中仍有死骨存在,再血管化没有全部完成,仍有再骨折风险。

  • 标签: 微波 消融技术 骨肉瘤 病理学 外科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或全切除术的18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情况、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评价该微创手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效果。结果184例手术有181例成功在后腹腔镜下实施,3例中转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8~205min,平均82min;术中出血量10~500ml,平均65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0d,平均3.8d;术后住院天数4~11d,平均6.6d。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术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术式。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手术 后腹腔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步攀升。据最新文献报道,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乳腺癌的多线治疗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 标签: 乳腺癌 微环境 靶分子 恶性肿瘤 生活方式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对不同程度病情的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累及股骨近端的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8~61(平均24)岁。手术+术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11例,其中肿瘤刮除植骨内固定术8例,不刮除病灶单纯行内固定者3例;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13例。术后或第一次治疗后,每3个月按疗程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共2年。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每次给予帕米膦酸二钠前检测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并行影像学检查。采用VAS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4例共接受了205次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24~55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治疗后第2年血清骨钙素水平(80.195±64.75)μg/L较治疗前(147.198±104.86)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I型胶原C端肽水平(0.672±0.61)μg/L较治疗前(1.396±0.6)μg/L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术后应用帕米膦酸二钠的11例中仅有1例出现病情恶化,再次骨折,其余10例内固定均牢靠,7例骨量增加,3例病情无变化。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13例仅有1例病情恶化,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增加、溶骨区减少、骨皮质增厚。所有病例治疗后疼痛逐渐减轻,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优,手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33±1.1)明显小于治疗前VAS评分(7.25±1.7);单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17±1.5)小于治疗前VAS评分(5.8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病例髋关节功能明显恢复,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良,手术+药物治疗组�

  • 标签: 骨纤维发育不良 股骨 修复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帕米膦酸二钠
  • 简介: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ADS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试验测定DADS在不同浓度时对ECA-109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检测DADS在不同浓度下对ECA-109细胞MMP-2、MMP-9,TIMP-1、TI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DADS作用24h后,当浓度大于30μg/ml时,DADS可以显著抑制ECA-109细胞的活力,且随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相应增加;在浓度为10μg/ml-30μg/ml时,DADS能够明显减少穿过侵袭小室基底膜的肿瘤细胞数量,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DADS可以使ECA-109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TIMP-1、TIMP-2的水平升高。结论:DADS在体外能够显著降低食管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ADS抑制MMP-2、MMP-9表达,上调TIMP-1、TIMP-2的表达有关。

  • 标签: DADS 食管癌 侵袭 MMP TIMP
  • 简介:目的:探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技术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技术对肝素酶(HPA)基因干扰效果及其对肝癌SMC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HPA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分别设计并合成TGS和PTGS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实时半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GS和PTGSsiRNA转染后48、72和96hHPA的表达,并设空白组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后SMMC-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TGS和PTGS两种技术在转染48h后,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能成功干扰HPA表达;转染后72h,PTGS组HPA恢复表达,而TGS组仍保持沉默;转染后96h,两组HPA均恢复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TGS和PTGS组HPA基因均能使SMCC-7721的穿膜细胞数减少,TGS组效果更明显。结论TGS技术沉默肝癌SMMC-7721细胞中HPA基因的能力优于PTGS技术,并使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

  • 标签: 转录水平沉默 转录后水平沉默 肝素酶基因 肝癌细胞 侵袭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胃癌根治术式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胃癌病例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比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化疗终止原因、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及吻合口病变情况。结果327例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式81例,近端胃切除85例,远端胃切除161例;术后化疗完成率分别为40.7%,21.2%及36.6%。近端胃切除组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致近端胃切除组化疗不耐受的原因中,消化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3.3%,尤其是呕吐反应的发生率为35.8%,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病变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端胃切除组病例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完成率低,这一术式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及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 标签: 胃癌 术后辅助化疗 近端胃切除 反流性食管炎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3月,经治的34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访资料。临床效果评价指标:VAS评分、ODI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复发及再手术情况等。详细记录病变的节段和突出类型。结果本组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27.6(16~35)岁,平均随访137(120~159)个月。腰腿痛的平均VAS评分术后下降了7.15分。ODI评分术后平均下降了65.05分。末次随访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的优良率为79.4%。性别与BMI对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影响。病变在L5~S1节段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改善优于病变在L4~5节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包含型与包含型患者相比,术后ODI及VAS评分改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4%的患者(13例)术后症状有复发:9例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正在保守治疗;1例因原位复发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1例因邻近节段突出,原手术节段椎管狭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论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满意,且与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无相关性,与病变节段及类型有相关性。青壮年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率较高,但绝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好转。

  • 标签: 青年人 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益气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干预HepG2细胞后,观察24、48、72小时后细胞增殖状况;建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分为7组,分别以益气化瘀解毒方、黄芪、莪术、重楼、壁虎、顺铂等药物干预3周,并设空白对照组,观察移植瘤生长状况。结果:各剂量含药血清组与不含药血清组之间的吸光度值差异明显(P<0.05);高、低剂量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裸鼠体重比较:顺铂组用药前后差值变化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组间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成瘤体积比较:给药后瘤体积及差值比较,各组与空白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全方组分别与黄芪组、重楼组、壁虎组、空白对照组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呈现量效关系。整方组对荷瘤裸鼠体重无影响,益气化瘀解毒方全方较单味中药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其组方中药如莪术、重楼、壁虎均有一定程度抑瘤作用,其中莪术抑瘤作用较强;组方内主要单味中药发挥了协同抑瘤效应,使整方呈现出最强的抑瘤效应。

  • 标签: 益气化瘀解毒方 HEPG2细胞 增殖 移植瘤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下肢神经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骨科就诊的患者,按入组标准共有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4周,VAS≥50分)入组。分为联合用药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联合用药组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妥乐平,对照组则仅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及体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进行评定,并按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14天与治疗3个月时两组间的VAS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时两组的总有效率在64.0%和4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总有效率在72%和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神经妥乐平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下肢神经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治疗结果 神经妥乐平
  • 简介:背景及目的:RTOG98—02是一项前瞻性的3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观测在放疗联合PCV化疗治疗2级胶质瘤的疗效。已发表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PCV联合放疗可使患者有无进展生存获益但无总生存获益(5-PFS:46%vs63%;5-OS:63%vs72%)。因2级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较长,因此强化治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研究了PCV联合放疗对比单独放疗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联合放疗 认知功能 PCV 患者 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