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谷氨酰胺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引起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化疗相关毒性反应及化疗后病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入组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进展期胃癌(T3/T4,N+)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谷氨酰胺组,B组:常规对照组)。A组(25例)给予口服谷氨酰胺(10g/次,3次/日,持续15天)+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组仅给予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1天(NACT-1),后第14天(NACT+14),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并记录化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化疗2周期后手术,记录两组术后病理化疗反应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后,A组恶心、呕吐(P=0.036),腹泻(P=0.034)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肠黏膜通透性两组均较化疗前增加(均P<0.001),但A组化疗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01)。两组新辅助化疗反应率未及明显差异(76%vs.70%,P=0.651)。结论口服谷氨酰胺能够有效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降低化疗相关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不增加新辅助化疗反应率。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肠黏膜屏障 化疗不良反应
  • 简介:骨性关节(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涉及到整个滑膜关节,包括软骨、滑膜和软骨下骨。OA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的疼痛,这不仅会导致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的降低,而且是老年人行动不利的主要原因[1]。有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表现,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并且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尽管目前对于OA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与膝关节局部炎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诱导痛觉过敏是OA疼痛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 退行性关节病 滑膜关节 软骨下骨
  • 简介:厄洛替尼及吉非替尼系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内受体中的ATP结合位点,阻止下游信号的传递而产生抑制肿瘤作用。目前厄洛替尼(Erlotinib,F.Hoffmann-LaRocheLtd,Basel,Switzerland)及吉非替尼(Gefitinib,AstraZeneca,London,UK)被中国SFDA批准用于含铂方案治疗失败的NSCLC的治疗,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则是晚期胰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EGFR单抗主要通过阻断受体的胞外部分而阻止依赖配体的活化及下游信号的传递。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管瘤(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影响因素及因子表达的差异,为该疾病的诊治积累理论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确诊为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基本情况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的影响,垂体功能减退不同发生情况患者因子(TNF-ɑ、IL-1ɑ、IL-6、IL-8、MCP-1)的改变情况及各因子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结果46例CP患者中,28例(60.87%)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不同年龄、肿瘤直径、钙化情况的CP患者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对因子中TNF-ɑ、IL-1ɑ、IL-6、IL-8、MCP-1表达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拟合影响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各因子,5个因素均纳入了方程,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因素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MCP-1、IL-8、IL-6、TNF-ɑ、IL-1ɑ。结论CP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较为常见,年龄、肿瘤直径、钙化情况为导致CP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对多项因子均存在明显影响,其中,MCP-1、IL-8、IL-6含量的改变较为显著。

  • 标签: 颅咽管瘤 垂体功能减退 影响因素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药物治疗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是否可以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药物治疗,从而使患者能够继续从中获益.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过EGFR-TKI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药物的病例,分析疗效和安全性.从Pubmed中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总结分析.结果共有4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换用另一种EGFR-TKI,其中男性4例,女性0例,中位年龄55岁(45-78岁).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3例(4级2例、3级1例)、皮疹(过敏性紫癜)1例.药物转换从厄洛替尼换为埃克替尼1例,埃克替尼换为厄洛替尼2例,吉非替尼换为埃克替尼1例.更换药物后,未再出现类似严重不良反应.检索文献,共有13篇文献报道了54例因不良反应换用另一种EGFR-TKI治疗的病例,其中多数因肝毒性从吉非替尼换为厄洛替尼.结论使用EGFR-TKI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需要权衡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的获益与风险.如获益大于风险,在严密的监测下,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可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策略.但因病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收集病例,并研究其机制.

  • 标签: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换药
  • 简介: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糖蛋白。它们是局部或系统内的细胞间调节因子,在体内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即可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又可作为与其它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因子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80年代后人们开始了解到这些细胞因子的理化性质,分子结

  • 标签: 肿瘤 治疗 白细胞介素 TNF 干扰素 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因子(tumorassociatedinflammatoryfactor,TAIF)对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PMBC)预后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曲妥珠单抗方案治疗的HER2PMBC患者89例纳入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89例纳入为对照组,试验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卡培他滨、吉西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观察化疗前两组及试验组化疗前后的TNF-α、IL-1β、IL-6、IL-8水平,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并对影响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PMBC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RR为40.45%,DCR为69.66%,1年内复发、转移率为79.78%.化疗前,试验组的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化疗前的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后(P﹤0.01).化疗前后,试验组1年内复发、转移患者的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患者(P﹤0.05).年龄、身高、体重不是影响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PM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TNF-α、IL-1β、IL-6、IL-8是影响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PM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AIF可促进HER2PMBC的进展、复发及转移,影响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PMB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肿瘤相关炎性因子 曲妥珠单抗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预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汤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卵巢癌对患者免疫功能、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卵巢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7),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汤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因子、VEGF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3^+CD4^+、CD4^+/CD8^+、CD4^+CD25^+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干扰素-γ(INF-γ)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和INF-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6、IL-10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133、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DDX4(DDX4)、糖类抗原153(CA153)、CA19-9、CA125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133、DDX4、CA153、CA19-9、CA125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养阴汤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卵巢癌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性反应,抑制VEGF表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益气养阴汤 贝伐珠单抗 卵巢癌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屡屡见诸一些专业学术刊物,媒体也时有相关报道.2005年甚至有“取消中药注射剂”的强势呼吁。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1月~2005年6月接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就有1006例。这不但给广大患者也给许多临床医生带来疑虑:中药注射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良反应?都有哪些不良反应?还应不应该使用中药注射剂?该怎样使用更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临床医生 学术刊物 监测中心
  • 简介:近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趋化因子和受体,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并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通过不同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肿瘤转移
  • 简介:组织因子作为凝血因子Ⅶ细胞膜表面受体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肿瘤的高凝状态,并且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介导多种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

  • 标签: 组织因子 肿瘤 血栓形成 生长 肿瘤转移
  • 简介:前列腺癌病人中血液高凝状态常见,近年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凝血和纤溶因子异常与前列腺癌进展间有密切联系,本文回顾近年国内外关于前列腺癌病人中各种凝血和纤溶途径成分异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就前列腺癌与凝血和纤溶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凝血 纤溶因子
  • 简介:目的:调查本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的状况,以评估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对G-CSF使用的规范性。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恶性实体瘤和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记录个人信息、化疗情况及使用G-CSF的情况,参照G-CSF使用指南,评估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对171例化疗患者980次化疗进行调查,其中预防性使用G-CSF中,有129次使用与指南推荐相符(规范使用),有14次使用指南未推荐(使用过度)。181次有使用指征而未预防性使用(使用不足)。在治疗性使用G-CSF中,有高达428次(43.7%)的使用属于使用过度。结论目前本院绝大部分患者的G-CSF使用与指南推荐不符,临床实践与指南推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要提高对G-CSF使用规范的认识,以促进G-CSF的规范、合理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是调节细胞缺氧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HIF-1的活性调节亚单位,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增加,其与肿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HIF-1α的结构功能,在胶质瘤中的活性调节,HIF-1α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以HIF-1α为靶点的抗胶质瘤治疗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胶质瘤 基因治疗 活性调节
  • 简介:现代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首先发现氮芥类药物,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但缺乏选择性,50年代末根据设想合成了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70年代蒽环类和铂类药物进入临床实践,都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里程碑。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的衍生物,新的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植物药等相继出现,包括20年前上市的紫杉类药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选择性仍不够。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6岁,因咳嗽、咳痰,于2001年3月28日在齐鲁医院就诊,经CT检查示:右肾癌并双肺转移,为进一步治疗于2001年6月18日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既往对白蛋白过敏,住院第一天即给予生物治疗:NS500ml+TNF180万"ivdrip,4-5小时缓慢静滴.用药5分钟左右,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寒颤.测体温38.6℃,即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升/分,肌肉注射安定10mg,地塞米松5mg,非那根25mg,同时口服消炎痛25mg,并停止输液,半小时后缓解.

  • 标签: 药物过敏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 INF 药物治疗 肾癌
  • 简介: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与B组(n=44)。A组患者行3D-CRT(3~5野),总照射剂量为66Gy;B组患者行静态调强放疗(5野),总照射剂量为60Gy。两组患者均于放疗前行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亚型水平及外周血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0天,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A、VEGFB、VEGFC水平和外周血CD3^+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外周血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180天,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亚型(VEGFA、VEGFB、VEGFC)水平和外周血免疫因子(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放射性食管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3D-CRT(66Gy)与调强放疗(60Gy)均可有效改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VEGF水平,且疗效显著,但调强放疗放射总剂量少,不良反应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因子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趋化因子系统和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CIM+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以下简称Treg细胞)在体内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殖,在诱导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肿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聚集和维持,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为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趋化因子。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趋化因子及受体(特别是趋化因子受体5)与Treg细胞关系的研究讲行综沭。

  • 标签: 肿瘤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免疫逃逸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良、恶性心包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VEGF在恶性心包积液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EIA法检测22例恶性心包积液与16例非恶性心包积液及血清中VEGF水平,比较良、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差异;并观察丝裂霉素心包腔内化疗后VEGF水平改变。结果: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心包积液;肺癌与乳腺癌导致心包积液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心包腔内化疗只可暂时降低VEGF水平。结论:恶性心包积液的VEGF明显增高,VEGF与恶性心包积液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心包积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于大肠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患者分为①TNFα组:接受TNFα及常规化疗治疗;②对照组:不接受TNFα治疗仅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结果两组疗效RR率比较(CR+PR对NC+PD),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rmhTNF+化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化疗组;rmhTNF+化疗及化疗组两组毒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rmhTNF+常规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而毒副反应无差别。

  • 标签: 大肠癌 化疗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