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当前对其治疗效果仍然不尽人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显微光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快速发展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使得对胶质瘤的治疗逐渐从常规诊疗向个体化诊疗转变。胶质瘤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包括了术前、术中针对胶质瘤解剖部位、毗邻区功能特点、肿瘤性质的评估与诊断,以及针对上述诊断和信息所行的手术方案,进而实现不同个体的不同术式。术中于导航辅助下在肿瘤周边多位点取少量瘤周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对存在肿瘤细胞残留的部位进行标记和定位,作为术后个体化放疗的重点放疗区。通过对手术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染色体以及基因检测,了解与脑肿瘤化疗药相关基因的状态,进而据此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 标签: 胶质瘤 个体化诊疗 手术 分子诊断
  • 简介:Askin瘤是一种极其罕见且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对放化疗敏感,预后极差。本院收治了1例Askin瘤转诊患者,该患者于2008年2月在外院行右侧胸壁肿瘤切除术,由于该院无免疫组化而未能确诊为Askin瘤,于2009年复发,并于4月转诊我院再次行胸壁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Askin瘤,术后予以放化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ASKIN瘤 误诊 治疗
  • 简介:患儿,男,7_岁,因右眼眶皮肤瘀斑3个月、进行性面色苍白1十月住院。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因右眼眶碰伤,右眼眶皮肤出现瘀斑,就诊于当地医院.接“眼眶外伤”住院治疗二个月,无明显好转。行眼部CT检查示:外伤后血块机化,继续以外伤处理。于入院前1个月,患儿出现进行性面色苍白.牙龈渗血。查骨髓象,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给予DOP,DOAP,2个疗程化疗及对症治疗,症状仍无明显好转,遂转我院治疗。查体:T36.8℃,神志清楚。

  • 标签: 眼眶 进行性 面色苍白 入院前 误诊分析 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导管内的异常细胞的堆积,WHO2003版病理分类不再认为DCIS是真正的乳腺癌,而是一种浸润性乳腺癌(infiltratedbreastcarcinoma,IBC)的前驱病变,部分病人可能会进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DCIS往往在乳腺筛查时(如钼靶、超声等)发现,其诊断治疗比较复杂。复习文献,就其诊断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内癌 治疗 放疗 他莫昔芬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误诊原因,寻找预防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至2002年41例术前未确诊或疑诊而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25例、急性胆囊炎2例、萎缩性胆囊炎6例、胆囊息肉2例,胰头癌2例、总胆管结石2例、上消化道穿孔l例、肝癌l例。结论要提高警惕,增加对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率上升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认识到B超检查的局限性;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亦可提高胆囊癌的诊断率。

  • 标签: 原发性胆囊癌 肿瘤 误诊 诊断 预防措施 临床资料
  • 简介:软骨肉瘤是发生在软骨细胞的继骨肉瘤之后第二高发骨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因发生部位及组织学分型不同,软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差异较大。恶性程度较高的软骨肉瘤极易复发。对于长骨低级中心型软骨肉瘤可行病灶内刮除并给予辅助治疗,而发生于骨盆及脊柱的软骨肉瘤,多选择广泛性切除,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软骨肉瘤的治疗研究仍在不断完善,作者对软骨肉瘤的临床诊疗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软骨肉瘤 流行病学 临床病理学 治疗应用 外科手术
  • 简介: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高,其治疗涉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与成人肿瘤有很大区别。本文总结几种常见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 标签: 脑肿瘤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且有上升趋势。中国人青年直肠癌所占比例比西方人高,约占同期直肠癌患者的15%。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了解青年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减少误漏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我院1993年1月~2001年12月间手术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7例青年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与同期中老年患者489例作对比分析,探讨青年人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

  • 标签: 直肠癌 青年 临床病理 误诊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右胸壁肿块、咳嗽5个月于2010年12月23日入我院。曾有咯血,痰量少,无发热、胸痛、胸闷。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炎"治疗,无效。入院前2天行胸部CT平扫:见右侧下胸壁肋骨骨质破坏,并见一大小约5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尚清,右下肺背段见一不规则高密度影,大小约3.7cm×2.8cm,有分叶及毛刺;两肺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小结节高密度影;提示肺占位、胸壁占位。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胸壁转移 误诊
  • 简介:病案摘要因左上腹部酸胀不适10月余入院.1个月前在外院做B超时无意中发现左上腹肿块,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转来我院.近来体重下降较明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平卧位左上腹略隆起,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可及一圆形肿物之下半部分,边缘光整,质中偏硬,无明显触痛,肿块似可推动,随呼吸运动同步不明显,与脾脏关系不大,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左上腹实性不均质肿块,直径约16cm,与脾、胃、左肾及胰尾相邻,不能定性;CT扫描提示左上腹后腹膜肿块,与胰腺关系密切,肉瘤可能性大;上消化道钡餐及钡剂灌肠肠道外压迫性病变,其余基本正常.

  • 标签: 网膜囊 细胞性神经鞘瘤 误诊 肿瘤 手术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野肝癌冶指肝细胞癌。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诊疗规范 肝细胞癌 恶性肿瘤 肝内胆管癌 生物学行为
  • 简介:血友病(hemophilia)是由于血浆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此病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中国约有12万血友病患者。血友病性关节病(Hemophiliearthropathy)是血友病患者关节腔频繁出血引起软骨退行性变和滑膜炎症,继而出现关节纤维化损害,导致关节挛缩、变形,

  • 标签: 血友病性关节病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患者 漏诊 误诊 凝血因子缺乏
  • 简介:患行男,55岁,农民,因臀部、左下肢感觉异常2年.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5年,于2009年3月1日入院,患者在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肌周“下坠感”,

  • 标签: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病例讨论
  • 简介:目的:总结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8年1月期间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以及初诊分别为肺结核和肺癌而进一步确诊为肺癌和肺结核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在收治的15660例肺结核病人中,肺结核合并肺癌182例(1.16%),其中肺癌病灶发生在肺结核所在肺叶或肺段63例;临床诊断为肺癌而行剖胸探查的2588例病人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22例(0.85%)。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咳嗽、发热、盗汗等。肺部影像表现为偏心空洞、肿块周围毛刺状、肺不张以及胸腔积液等,同时也具有各型肺结核的影像特点。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以及肺结核与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较为困难,应认真进行相关辅助检查以防止误诊、漏诊。

  • 标签: 肺癌 肺结核 误诊
  • 简介:目的报告1例血友病性关节病误诊35年的病例,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方法患者,男,42岁;7岁起发病,35年,多家医院均未能确诊,术后方明确血友病性关节病的诊断。结果患者7岁时出现“双髋、双膝酸困不适及疼痛,渐进性加重,伴关节活动幅度逐渐减小”等症状被当地医院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症治疗,因效果不佳,于1个月后在当地人民医院误诊为“双膝骨结核”,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之后双髋、双膝关节反复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达35年。于近期加重,我院以“双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收住院。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尽管术后给予伤口处加压包扎、冰敷、常压引流等处理,术后第1天引流量高达2400ml,且伤口敷料持续出现大量渗血。始考虑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漏诊即请血液科会诊。查:特异性凝血因子Ⅷ为13.70(正常值:O.60~1.60)、Ⅸ103.30(正常值:0.80-1.20)方确诊为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病。结论本例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病长期误诊,教训深刻。提示临床医师须强化病史问诊的能力,重视相关疾病的体征以提高对不同关节炎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必要时,应及时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

  • 标签: 关节炎 血友病A 误诊 关节炎 血友病
  • 简介:患儿男性,2.5岁,因关节疼痛,面色苍白50天入院.近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感到右侧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发作为多,可自行缓解,关节无红肿,伴发热(腋下T38~39℃),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外院检查:血沉快(125mm/h),血红蛋白低(85g/L),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正常.诊断为"幼年类风湿病”.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误诊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胰腺癌作为一种消化系统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高.美国2010年预计43,140人被诊断为胰腺癌,约36,800人将死于胰腺癌[1].胰腺癌已成为美国男性(位居肺、前列腺和结直肠癌之后)及女性(位居肺、乳腺和结直肠癌之后)最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4位[1].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如何对胰腺癌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显得极为重要.最新201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胰腺癌指南的更新主要集中在胰腺癌的诊断和辅助治疗中,本文将对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 标签: 指南诊疗 更新解读 胰腺癌指南
  • 简介:在浆细胞瘤中,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而髓外浆细胞瘤(EMP)相对罕见,易误诊为其它肿瘤。本文对EMP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浆细胞瘤 髓外 临床病理 治疗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起源于胰管高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的腺瘤。根据病变位置可分为主胰管型IPMN(MD-IPMN)、分支型IPMN(BD-IPMN)及混合型IPMN(MT-IPMN)。MD-IPMN和MT-IPMN的恶变率高于BD-IPMN。诊断IPMN的方法较多,包括B超、CT、MRI、EUS、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组织活检等。临床上MD-IPMN及MT-IPMN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BD-IPMN是否行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从IPMN的分子病因学、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治疗 争议
  • 简介:背景与目的:不典型的鞍区病变易于误诊,特别是鞍内动脉瘤,误诊后的处理往往十分被动。本文结合我们误诊的两例鞍内动脉瘤,探讨鞍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后的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们误诊的两例鞍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骨源性病变,1例误诊为垂体瘤,均存经蝶手术过程中发生汹涌出血,术后脑血管造影提示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功能低下及高泌乳素血症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磁共振上的异常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的影像改变。结论:非典型的鞍内动脉瘤诊断困难;当磁共振为非典型的鞍区病变表现,且有垂体功能低下和(或)视力下降时,或磁共振显示有异常的流空信号,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 标签: 鞍内动脉瘤 诊断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