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化生性乳腺癌(metaplasticbreastcarcinoma,MBC)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差的具有明显异源性成分的乳腺癌类型。其特点为肿块平均直径较大,较少淋巴结受侵,组织学分级较高,并且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较低。本文就近年来化生性乳腺癌在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遗传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化生性癌 综述
  • 简介:目的分析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基底样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化生性乳腺癌中ER、PR、HER2、CK5/6、CK14、P63和EGFR的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化生性乳腺癌中的HER2基因扩增,用电镜观测化生性乳腺癌的超微结构,对CK5/6在化生性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化生性乳腺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例化生性乳腺癌的ER、PR及HER2免疫染色均为阴性,而CK5/6则为100%(12/12)的阳性表达,CK14、EGFR及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9/12)、83.3%(10/12)和66.7%(8/12).FISH实验结果显示化生性乳腺癌中无HER2基因扩增(Ratio〈1.8).超微结构观察见癌细胞胞浆内有张力原纤维丝、细肌丝和密体.CK5/6、CK14、P63和EGFR免疫染色阳性反应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年龄和淋巴结转移与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化生性乳腺癌为基底样乳腺癌表型.CK5/6、CK14、P63和EGFR可作为化生性乳腺癌的诊断标记物,其中CK5/6比CK14和P63更为敏感.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化生性乳腺癌 基底样乳腺癌表型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超微结构 预后因素
  • 简介:宫颈移行区是鳞状上皮变化广泛的区域,目前宫颈疾病中最不能明确定义的病变是非典型性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atypicalimmaturemetaplasia,AIM),这是一个缺少特征的宫颈病变,国内外公开的研究报道很少,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由于仅从形态学上观察常常把AIM误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造成不必要的过治疗和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又缺乏一个可以被接受的、便于常规临床病理工作参考的诊断标准,根据复习文献和我们的观察,我们从细胞分化、粘液染色、Ki、67标记指数、组织学特征等方面对AIM的诊断标准提出一个综合性的诊断参考标准。

  • 标签: 宫颈移行区 非典型性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探讨化生性乳腺癌组织中Snail和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化生性乳腺癌组织中Snail和E-cad的表达,并收集相应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nail、E-cad表达与化生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蛋白的相关性,同时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两者表达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在化生性乳腺癌中,Snail和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45/58)和48.3%(28/58)。Snai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ER表达有关(P〈0.05),而E-cad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与年龄、HER-2表达、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月经状态均无关(P〉0.05)。Snail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8,P=0.019),且均与化生性乳腺癌复发转移有关(P〈0.05)。结论Snail和E-cad联合检测可判断化生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且与复发转移有关,两者有望作为化生性乳腺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 标签: 化生性乳腺癌 SNAIL 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 复发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反义RNA对大肠癌细胞E-钙粘着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肠癌细胞E-钙粘着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增强的化学发光技术显示结果.结果:TGFβ1可促进E-钙粘着蛋白表达;LN反义RNA既可抑制E-钙粘着蛋白表达,又能抑制TGFβ1对该蛋白的调节.结论:TGFβ1对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可能与E-钙粘着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层粘连蛋白 反义RNA E-钙粘着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