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癌症协会新版防癌指南在《癌症》杂志刊登。新版指南指出,如果减少癌症危险.必须认真注意体重.吃健康膳食和坚持体育活动。新版比前版更加强调控制体重。超重还会增加发生心血管病、代谢病和中风危险.仅癌症方面就包括绝经妇女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和肾癌。超重也连着胰腺癌、胆囊、甲状腺、卵巢和宫颈癌,还有多发性骨髓瘤、

  • 标签: 《癌症》 防癌 美国 锻炼 多发性骨髓瘤 控制体重
  • 简介:美国有1000万癌症患者及治愈者,沟通是保持他们良好精神状态必要因素。因此,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同罗彻斯特大学联合发表了一篇有关报告,阐述了沟通对癌症治疗益处,值得更多地进行研究。

  • 标签: 癌症患者 病人沟通 癌症研究所 精神状态 罗彻斯特 癌症治疗
  • 简介:胸膜孤立纤维肿瘤是一种罕见间叶肿瘤。目前认为起源于胸膜间皮层下方纤维母细胞。根据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作者通过查阅分析文献,结合认识,对胸膜孤立纤维肿瘤研究近况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提供讨论。

  • 标签: 胸膜 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 研究近况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诱导培养15d。在CIK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采用MTT法检测CIK对肿瘤细胞杀伤。结果CIK前3d细胞扩增不明显,在培养4d后,细胞增殖,呈团,可观察到不规则形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少、胞核大、圆.有时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相。培养12d后CIK细胞高表达CD3^+CD56^+,CD3^+CD8^+细胞缓慢增长,CD3、CD4细胞有所增加,在d7之后有所下降,CD3^+细胞维持高水平且变化不明显。CIK细胞对2种来源于不同组织肿瘤细胞均产生了明显杀伤。结论人脐血经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CIK,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杀伤活性。

  • 标签: CIK 脐血 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 简介:目的检测卵巢上皮癌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变化,探讨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方法4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行首次卵巢癌细胞减灭+淋巴结清扫术,采用TRAP-PCR-银染法测定癌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测定hTERT基因表达;抗生素一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蛋白表达。术后予顺铂+环磷酰胺(A组)、顺铂+紫杉醇(B组)、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C组)全身化疗6.5(6~8)个疗程,选取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残存、血液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者30例(A组13例,B组11例,C组6例)行二次探查术,术中取原病灶周围组织活检,测定其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变化。随访3组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43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化疗前端粒酶活性高低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组化疗方案均有下调端粒酶活性作用,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8.37%、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下调端粒酶hTERT蛋白表达较明显(P〈0.05)。化疗后hTERT蛋白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调(P〈0.05),但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作用,顺铂+紫杉醇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调明显,但未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与化疗药物耐药性有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端粒酶 HTERT 化疗 顺铂
  • 简介:原发于肾脏恶性孤立纤维肿瘤(MSFT)极其罕见,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较困难,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1例MSFT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0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疼痛位于右上腹部,伴消瘦,体重下降约4kg,无反酸烧心,无发热黄疸,无腹泻,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腹部彩超示:右肾下极及右肾周混合声像,病理性质待定。

  • 标签: 肾脏 恶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简介:随着影像医学发展,CT和MRI已经成为当前脑肿瘤最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常规形态学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RI,BOLD—fMRI)等新技术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脑肿瘤功能信息,为常规CT和MRI检查方法提供了重要补充。

  • 标签: 脑肿瘤:功能性成像
  • 简介:疼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重要原因,解除疼痛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重要课题。长春新碱、紫杉醇和顺铂等都是临床有效和常用抗肿瘤药物,但其严重神经系统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此目前尚未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了探讨其产生及发展机制,寻找治疗化疗疼痛新靶点,许多学者做了深入、有成效研究。本文就化疗疼痛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化疗性疼痛 化疗药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不能使泌乳素水平正常化和大泌乳腺瘤体积缩小50%者称多巴胺受体激动刹耐药。在用溴隐亭治疗患者中约25%患者和使用卡麦角林患者中约10—15%患者泌乳素不能正常化。使用溴隐亭患者中大约有1/3患者和在使用卡麦角林患者中约10—15%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未能超过50%。对这些患者处理方法包括换成另一种多巴胺激动剂,或增加药物剂量只要有持续响应于剂量增加和高无不良影响。经蝶手术也是一种选择。如有卞育需求.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使用。对于那些不渴望生育.雌激素替代在大腺瘤中是可以使用,同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必要,尽管控制肿瘤生长依然是一个问题。在许多患者,只要没有肿瘤增长,轻度甚至没有肿瘤缩小是可接受。激素替代[雌激素或睾丸酮]可能引起多巴胺激动剂效能降低。减少内源雌激素,用选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芳香酶抑制剂是潜在治疗方法。替莫唑胺可能对浸润,其他药物难治泌乳素腺瘤有效。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难治性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药物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简介:身高与癌症,似乎是毫不相干两件事情,但的确有流行病学统计表明长得高的人似乎更容易得癌症,而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一篇文章,则更为细致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项包含了1297124名英国中年女性大型前瞻队列研究,以身高相关患癌症风险为主要研究目的,并加入了癌症种类、是否吸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亚组分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种类 荟萃分析 风险 高和 社会经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术前不同洗肠药物安全和有效。方法将1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C、D等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25%硫酸镁(A组)、磷酸钠盐口服溶液(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和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等4种药物口服洗肠,比较各组肠道清洁程度、肠功能恢复时间、药物口感、患者接受度和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4种药物肠道清洁程度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药物口感和接受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头晕、乏力、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药物在肠道清洁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效果,PET-ELS和乳果糖具有口感良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在肝癌术前肠道准备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肝肿瘤 肠道准备 口服洗肠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塞来昔布治疗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胃炎过程中疗效及副作用。方法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胃炎病人78例(男41例,女37例,男女比例1.11:1)。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接受塞来昔布0.2,1次/d,po)和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特异性治疗),疗程均为6mo。治疗前,治疗3mo及疗程结束各行胃镜检查1次。活检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表达。治疗过程中记录胃黏膜损害、肾功能损害、血清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治疗3mo时,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胃黏膜萎缩程度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胃黏膜萎缩程度有所减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塞来昔布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发现急性胃黏膜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水平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明显抑制胃黏膜cox-2蛋白表达,提示对慢性萎缩胃炎有一定逆转作用。应用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安全良好。

  • 标签: 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 塞来昔布 COX-2
  • 简介:目的建立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方法取正常人脐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利用贴壁法去除悬浮细胞后,加入1000U/mLrhGM-CSF、500U/mLrhlL-4,至d7再加入500U/mLTNF-α进行培养,收集培养至d10DC,分别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上加以鉴定。结果体外培养d10,大量细胞出现典型树突状形态;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HLA-DR、CD80、CD83、CD1a、CD11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其在体外能有效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在合适细胞因子组合下,能够在体外利用脐血成功诱导出成熟DC。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脐血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干涉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和安全。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整体评价(patientglobal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整体评价(clinicalobserverglobal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疼痛程度(WOMACA)、僵硬程度(WOMACB)和关节功能(WOMAC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黏弹性补充疗法 膝关节 海兰G-F20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癌相关基因ESR1遗传多态与肝癌发生关系。方法以50例壮族、50例汉族PLC患者,37例壮族、37例汉族高危人群,30例壮族、30例汉族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作为遗传标志,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方法(PCR-RFLP)检测ESR1基因多态及其基因突变分布频率。结果肝癌组、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均未发生突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多态与原发性肝癌发生无关。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放射脑病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一种严重并发症.随着头颈部肿瘤诊疗技术提高,患者寿命逐渐延长,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同时由于MRI及CT广泛应用,放射脑病早期诊断亦有明显提高,为放射脑病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和随访条件.我院从1978年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证实为放射脑病患者6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放疗 放射性脑病 并发症 影像学表现 治疗
  • 简介:疲乏(fatigue)是肿瘤病人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后重要主诉之一,它不同程度影响着病人日常生活,乃至延缓疾病治疗过程,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少引起我们重视。所谓肿瘤相关疲乏就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者肿瘤治疗而引发一种持续主观疲乏感觉,且与病人日常活动量无关,它影响到病人活动,而且不能因休息而缓解。在国外有关疲乏研究有较多报道,但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和肿瘤本身、治疗、焦虑、疼痛等较多因素相关。由于疲乏评估缺乏客观指标,所以很难建立一个国际公认标准,对疲乏治疗措施也仅仅是纠正相关因素而不是对其成因治疗。目前国内尚缺乏肿瘤相关疲乏报道,本文就有关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 标签: 肿瘤 疲乏 流行病学研究 生活质量 文献综述
  • 简介:危重症救治中三个问题席教授说,医师抢救每个危重病人时都面对两种可能,存活或者死亡,是否治愈问题贯穿治疗始终。美国胸科学会(ATS)很早就对危重症救治作了定义,第一是要救人,第二是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不忘给病人提供康复和回归社会机会,第三是当发觉已经无法治疗时,就要让病人尽量安静和有尊严地离去。这其中的人道关怀很全面,这个危重病治疗定义是70年代提出

  • 标签: 危重症 治疗 抢救 院长 医院 放弃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纤维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转移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80例EGFR突变型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随访5~2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随访结束时生存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57.5%vs35.0%,82.5%vs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1~2级为主,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36/40),与对照组85.0%(3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2个月(95%CI:12.357~18.697)和12.1个月(95%CI:9.354~1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25).结论对于EGFR突变型转移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EGFR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