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得之于千百万年的遗传每当我们觉得身体不适要去医院时,对要见面的大夫充满了希望,希望大夫手到病除,吃了药立刻焕然一新;希望医院对病人充满了人文关怀,大夫认真听,仔细问,护士真诚热情,细致周到。特别是当人们得了大病或是重病的时候,这个心情更为强烈。然而到了医院,我们经过挂号、排队候诊,好不容易走进诊室后,看到的却是忙碌的大夫。

  • 标签: 原型 身体不适 人文关怀 大夫 医院
  • 简介: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骨髓功能、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52例),在化疗同时予以GSH。对照组(50例),单纯化疗。同时观察两组在骨髓抑制(白细胞)、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上的差异。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白细胞下降分别是46.15%(24/52)和72.00%(36/50);Ⅰ度-Ⅳ度白细胞减少分比分别为40.98%(84/205)和67.55%(102/151);影响化疗分别为5.37%(11/205)和17.22%(26/15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后ALT异常预防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55%(19/55)和74%(37/50);ALT异常分别为20%(41/205)和65.56%(99/151);影响化疗分别为3.41%(7/205)和19.21%(29/15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SH用于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疗效显著,在保证化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化疗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联合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60例接受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联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化疗的前1d开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连用5-7d;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给药方法相同,共用药6个周期。结果试验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26.67%(8/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18/30),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L-OHP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否可以影响伊立替康导致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方法: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伊立替康单药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7天后处死裸鼠,取肝脏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并制备10%肝脏组织匀浆检测肝脏组织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降低,肝脏SOD的表达较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升高(P〈0.05);MDA的表达较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降低(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通过增强肝细胞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最终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降低伊立替康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癌 还原型谷胱甘肽 伊立替康 肝损伤
  • 简介:胰腺癌作为一种消化系统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高.美国2010年预计43,140人被诊断为胰腺癌,约36,800人将死于胰腺癌[1].胰腺癌已成为美国男性(位居肺、前列腺和结直肠癌之后)及女性(位居肺、乳腺和结直肠癌之后)最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4位[1].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如何对胰腺癌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显得极为重要.最新201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胰腺癌指南的更新主要集中在胰腺癌的诊断和辅助治疗中,本文将对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 标签: 指南诊疗 更新解读 胰腺癌指南
  • 简介:目的比较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予仰卧位与俯卧位射波刀计划设计的肺体积受量,为降低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9例,分别采用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变化。结果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机器跳数多14862~36337MU,肺V5高5.20~7.90Gy,肺V20高2.61~5.73Cy。脊髓体积剂量相差-2.21-2.67Gy,皮肤体积受量相差-3.93~7.85Gy,食管体积剂量相差0.28~6.39Gy。结论俯卧位计划设计比仰卧位计划设计能更好地保护肺组织,提高射线的利用率。

  • 标签: 肺肿瘤 仰卧位 俯卧位 计划设计 肺体积受量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85例获2年随访,其中男36例,女49例;年龄46~78岁,平均56.7岁;14例L3~4单侧,1例L3~4双侧,49例L4~5单侧,3例L4~5双侧,12例L5~S1单侧,1例L5~S1双侧,3例L3~5单侧和2例L4~S1单侧,共减压95个狭窄侧隐窝;56例合并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2例脱出型,14例游离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MRI及CT以评估减压的充分性。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评估症状的缓解结果。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腰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术前受累神经根功能障碍包括皮节感觉障碍56例(65.9%)、肌节肌力减弱25例(29.4%)和腱反射减弱14例(16.5%)。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明显缓解。3例L5~S1节段患者术后出现L5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减退,经中频脉冲理疗后1~2周缓解。术后MRI/CT显示减压充分。无术后感染、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和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2例术后突出椎间盘复发,但体质虚弱,未进一步翻修手术。85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数据,术后腰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随访MacNab评分29例优,48例良,6例因术后腰痛加重判定为可,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判定为差。术后受累神经根感觉功能及肌力明显恢复(P〈0.01),但腱反射无明显改善(P=0.832)。结论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减压术 外科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 标签: 鼻咽癌 常规放疗 相邻野衔接
  • 简介:目的:利用滑窗式调强技术设计上段食管癌两前斜野(前八字野),以改善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剂量分布不均匀状况。方法:对1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用多叶光栅(MLC)适形前八字野和用滑窗式调强技术的调强前八字野。为了避开脊髓,两个照射野的机架角度分别设为60°-65°和300°-295°,机头和治疗床的角度均为0°。GTV、CTV、PTV等的处方剂量均为64.4Gy/28F,设计计划时使得每个计划PTV最小剂量不小于处方剂量的95%(61.4Gy)。脊髓最大剂量限制为〈40Gy。结果:在每个计划PTV最小剂量均等于95%的处方剂量时,调强八字野计划的GTV、CTV、PTV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等均明显小于适形八字野(P〈0.001),GTV的最大剂量由109.67%降至103.58%,CTV的最大剂量由110.27%降至104.07%,PTV的最大剂量由110.63%降至105%以下。调强八字野PTV的靶区适形度(CI)明显高于适形八字野(0.67:0.54,P〈0.001);靶区不均匀度(HI)也明显高于适形八字野(1.06:1.13,P〈0.001)。调强八字野脊髓受量均小于40Gy。结论:滑窗式调强技术的前八字野照射,有效地提高了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靶区剂量适形度,同时大大降低了脊髓受量。相比较多野调强,两个照射野又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因此此项技术是解决上段食管癌两前斜野剂量分布不理想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上段食管癌 滑窗式调强放疗 适形放疗
  • 简介:目的探索不同范围颌眉角对颈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颌眉角范围,进而为截骨矫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颈椎强直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矫形前后均完成视野相关生活质量功能及期望评分调查问卷表。不考虑手术与否,按照自然站立位颌眉角将所有外观照所对应病例(n=50)分为6组:A组,CBVA<0°;B组,0°≤CBVA<10;C组,10°≤CBVA<20°;D组,20°≤CBVA<30°;E组,30°≤CBVA<40°;F组,CBVA≥40°。将6组患者每项调查问卷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总体评价:C组(10~20)°获得最优的期望值评价,P<0.05。B、C、D组(0~30)°获得较其它组更好的功能评价,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象评价:A、B、C组(<20°)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形象满意度及期望值,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外活动:A、B、C、D组(<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值评价。室内活动:C、D组(10~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较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评价。结论颌眉角在10°~20°时,患者视野相关活动功能及满意度最高,因此,10°~20°为颌眉角的最佳矫正角度。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矫形外科手术 颈椎 胸椎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