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近30年临床实践证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已经成为直肠根治的标准术式。在中低位直肠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无论是采取传统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方式,直肠肿瘤远端的分离,特别是前侧壁的分离仍然有一定挑战,尤其在肥胖、骨盆狭窄、男性等“困难骨盆”患者。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totalmesorectalexcision,taTME)提出了自下而上操作的手术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从上向下分离方式,在克服“困难骨盆”和降低获得远端直肠安全切缘方面具有优势,从而有望提高标本质量、保护器官功能。在保证肿瘤根治与安全性的前提下,taTME也是未来发展经肛门自然腔道手术的起点。本文对taTME术式的背景、操作路线、安全性、肿瘤学效果及对功能性结局的影响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手术
  • 简介: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肝转移(colorectalcancerlivermetastases)是结直肠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约15%~25%结直肠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另有15%.25%的病人将在行结直肠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结直肠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病 诊断 LIVER 根治性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0例结直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上下腹CT检查,观察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的显示情况,分析术前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T、N、M分期的评价价值.结果CT多平面重组技术显示直肠比例最高,为30.0%(15/50),横结肠癌比例最低,为6.0%(3/50).肿瘤径线中,以升结肠癌最大,直肠最小.所有结直肠最大径平均值为(2.25±0.58)cm,与手术测量值的(2.27±0.6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1).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T分期、N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0%(44/50)和92.0%(46/5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T分期、N分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对结直肠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在术前分期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分期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2012年5月因便血伴CEA升高在当地医院就诊,肠镜及CT发现距肛门8cm直肠肿块,遂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中未见转移,术后病理示:中高分化腺癌,侵及全层达浆膜外,断端(-),肠系膜淋巴结(1/17)见癌转移,术后分期T4aN1aM0,ⅢB期。

  • 标签: 直肠肿瘤 肝转移 化疗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3.0TDCE-MRI参数与直肠病理分期的相关性,为临床提高直肠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直肠患者68例,通过3.0TDCE-MRI及处理工作站测量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值(Ve)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直肠不同病理分期的Ktrans、Kep、Ve值及其相关性。结果在直肠不同病理T分期中,肿瘤Ktran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ep及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肠不同病理N分期中,肿瘤Ktrans值、Kep值、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肿瘤Ktrans值等于0.869min-1为判断直肠病理T分期(早/晚期)诊断阈值时,其诊断灵敏度为59.0%,特异度为99.0%。直肠病理T分期与Ktrans值呈正相关(r=0.403,P〈0.01)。结论直肠T分期与肿瘤Ktrans值呈正相关,DCE-MRI参数可为直肠术前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DCE-MRI 病理分期 诊断
  • 简介:直肠(CR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治疗主要是以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为主。通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存在很多表观遗传及遗传性因素。某些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以比肿瘤分期更好地预测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分子检测有利于筛选出适合接受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患者。通过对KRAS、NRAS和BRAF突变的检测,DNA错配修复状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检查点蛋白表达的分析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重点对CRC中一些相关的用于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卫星不稳定性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新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结直肠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时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耗时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0vs.5%,P=0.022),护理耗时[(6.36±7.71)分钟/次诋(13.32±3.29)分钟/次,P=0.001],导管维护费用[(1186.31±165.36)元/次眠(1250.25±170.67)元/次.P=0.039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结直肠患者中经耐高压PICC导管行增强CT检查,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时数.降低维护费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耐高压PICC导管 增强CT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和便携式化疗泵在结直肠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科室行mFOLOFOX6方案化疗的结直肠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运用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输注5-FU,对照组使用便携式化疗泵输注5-FU。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注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便携式化疗泵.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的操作更复杂.护士需要更长培训时间和更多培训次数来掌握其操作方法.输注过程中需排除的机器障碍次数更多(均P〈0.05)。观察组患者1~2级化疗不良反应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12.5%vs.32.5%,χ2=4.588,P=0.032)。观察组患者3-4级化疗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0%vs22.5%,χ2=5.165,P=0.023),两组其他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比对照组的输注时间波动更小,更接近预定时间[(45.2±2.1)小时vs(47.4±2.0)小时,P〈0.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优于对照组(95.0%vs.5.80.O%.χ2=4.114.P=0.043)。结论结直肠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减少输注时间误差,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结直肠癌 化疗 输液泵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单药雷替曲塞在老年晚期结直肠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使用单药雷替曲塞二线化疗的老年晚期结直肠患者的资料。结果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7例,有效率为3.7%(1/27),疾病控制率为48.1%(13/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0个月,毒副反应以Ⅰ-Ⅱ级为主,主要为粒细胞减少、贫血、转氨酶异常、疲乏及恶心呕吐。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状态及有无肝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雷替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晚期 老年人 雷替曲塞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侵犯小肠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受侵犯小肠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侵犯小肠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结直肠联合小肠切除者均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小肠受癌性侵犯者5例,4例受侵犯小肠引流区域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阳性率为80%。结论:结直肠联合小肠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应同时清扫受侵犯小肠引流区域淋巴结。

  • 标签: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小肠癌性侵犯
  • 简介:目的从生存质量的角度比较永久性造口及手术因素对中下段直肠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全部中下段直肠患者,在手术前一周内、手术后第1、3、6月采用QLQ—C30与CR38量表进行生存质量数据采集。最终共65例患者完成了全部四次量表调查.其中造口组23例.无造口组42例。对造口组与无造口组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同一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对造口组与无造口组组内手术前、术后4个时间点的各领域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无造口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角色功能(P=0.020)与总健康状况(P=0.025),3个月时的性功能(P=0.045)显著优于造口组。术后6个月时,造口组在3个症状领域:失眠(P=0.048),便秘(P〈0.001)与腹泻(P=0.007)的生存质量优于无造口组。结论在术后3个月内.无造口组的生存质量略优于造口组。术后6个月时.保肛患者比造口患者受到了更多排便相关症状的困扰。无论造口与否.术后1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在各时间点中都是最差的.术后1到6个月的生存质量均能逐渐恢复。

  • 标签: 直肠癌 保肛 造VI 手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与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老年晚期结直肠患者分为两组:43例采用SOX方案为观察组,43例采用FOLFOX4方案为对照组。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及毒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51.2%和48.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1.4%和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3.49%和48.8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8.4个月和8.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与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疗效相似,但SOX方案的耐受性较FOLFOX4方案更好。

  • 标签: 奥沙利铂 替吉奥 5-氟尿嘧啶 老年患者 晚期结直肠癌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1(topoisomerase1,TOPO-1)在转移性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伊立替康(CPT-11)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转移性结直肠初诊者98例,均接受FOLFIRI方案一线化疗,化疗前检测肿瘤组织TOPO-1的表达水平,分析TOPO-1表达水平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TOPO-1表达水平与转移性结直肠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高表达组患者RR为52.2%(24/46),低表达组RR为28.8%(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1高表达组中位PFS为9.5个月(8-12个月),低表达组为8.0个月(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OPO-1高表达转移性结直肠患者可从伊立替康化疗中获得更高的近期疗效和更长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可能对伊立替康化疗更敏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转移性结直肠癌 拓扑异构酶1 伊立替康 化疗
  • 简介: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pure-TaTME)是一种真正符合微创发展理念的手术。从手术切口而言,微创发展追求的极致就是消除切口,即经自然腔道完成体腔内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完全经肛完成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不仅符合NOTES的概念,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经肛的中低位直肠TME手术中,远端切缘、环周切缘、标本完整性等指标较经腹手术有一定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此种手术方式可能会成为经典的直肠根治性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ENDOSCOPIC 根治性手术方式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ORIFICE
  • 简介: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5例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将同期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中发热、不全肠梗阻、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相比白细胞水平更高、肿瘤直径更大(均P〈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和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均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57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58个月,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48.4%VS.45.4%.P=0.573)。结论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容易误诊漏诊,术前应全面分析,重视围术期处理.术中应争取完整切除肿瘤并且清除感染灶。

  • 标签: 结肠癌 急性阑尾炎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72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处理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的39例患者纳入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案的33例纳入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ERAS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f28.52±5.53)hvs.(46.15±7.91)h,P=0.003]、首次排便时间[(50.63±10.34)hvs.(78.01±3.64)h,P=0.004]、平均静脉输液时间[(4.33±1.41)dvs.(6.73±1.81)d,P=0.017]、术后住院天数[(4.95±1.32)dvs.(9.56±2.32)d,P=0.006]均缩短;住院费用减少[(24276.5±2335.3)元vs.(29263.6v2552.4)元,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12%vs.30.31%,P=0.001);术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加速患者恢复.

  • 标签: 结肠癌 围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SNHG20抑制结肠癌细胞对5-FU化疗敏感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结肠癌细胞株LoVo构建对5-FU抵抗的细胞株LoVo/5-FU,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LoVo/5-FU中lncRNASNHG20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别构建lncRNASNHG20稳定过表达及表达沉默的结肠癌细胞株,利用CCK-8的方法检测lncRNASNHG20对5-FUIC50的影响,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ncRNASNHG20对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最后运用Westernblot方法探讨lncRNASNHG20抑制结肠癌对5-FU化疗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结果:在对5-FU耐药的结肠癌细胞株LoVo/5-FU中,lncRNASNHG20显著高表达(P〈0.001)。lncRNASNHG20高表达能明显提高5-FU的IC50,而沉默lncRNASNHG20则显著提高LoVo/5-FU对5-FU的敏感性(P〈0.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lncRNASNHG20显著提高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01)。Westernblot结果表明,lncRNASNHG20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株PTEN蛋白的表达,而p-AKT及p-PI3K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lncRNASNHG20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

  • 标签: 结肠癌 5-FU 化疗 lncRNA SNHG20
  • 简介:离子通道在各种生理功能(如兴奋性、肌肉收缩和激素分泌)中起关键作用;而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cationchannel,subfamilyVmember6,TRPV6)为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TRP)的亚家族成员之一,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高选择性的Ca~(2+)跨膜转运通道,主要负责Ca~(2+)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主动跨膜转运,在机体内参与多种病理生理活动的调节,本文从其蛋白分子构成、生理特性、相关调控因素及其与大肠癌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TRPV6在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 标签: 钙离子通道 大肠癌 TRPV6
  • 简介: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elevatedgene-1,AEG-1)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新塘医院外一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2例结肠腺癌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旁正常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AEG-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结肠癌组织中AEG-1与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肿瘤组织中AEG-1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67.7%vs.30.0%,P=0.03]。结肠癌组织AEG-1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和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AEG-1表达阳性的结肠癌患者总体预后较AEG-1阴性者差。AEG-1表达阳性患者和表达阴性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0.5%和74.3%(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EG-1阳性表达是结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因素。结论AEG-1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结肠肿瘤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检测RBM8A在不同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为进一步体外实验筛选靶细胞。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法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RBM8A在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T29、LOVO、COLO320DM、T84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中的表达。结果RBM8A在7株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COLO320DM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细胞株中RBM8A的表达与正常细胞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M8A在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COLO320DM中高表达,SW620和COLO320DM细胞株或可作为靶细胞。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癌细胞系 RBM8A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 蛋白免疫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