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是当下胃癌治疗的热点。转化治疗是指经转化化疗后,使原本不可切除或肿瘤学无法肉眼完整切除的晚期胃癌,争取获得R0切除。但目前,转化治疗的适应证未明确。综合文献报道的临床实践,根据胃癌生物学行为特点和高度异质性,Ⅳ胃癌被分为:无肉眼种植转移(Ⅰ类:转移灶潜在可切除;Ⅱ类:转移灶大体可切除,手术可能获益小,不作为首选治疗);有肉眼种植转移(Ⅲ类:不可切除的腹腔种植转移病灶,转化手术后可能获益;Ⅳ类:不可切除转移灶,腹腔种植伴其他远处转移)。Ⅰ类病患的术前化疗归为新辅助化疗,转化治疗的适应人群应为Ⅱ类、部分Ⅲ类、极少数Ⅳ类Ⅳ胃癌,Ⅰ类、Ⅱ类、少数Ⅲ类晚期胃癌有望通过围手术化疗联合手术,获得相对较长的生存期。作者回顾Ⅳ胃癌的治疗进展,并对Ⅳ胃癌进行新的分级,试图在临床实践中厘清思路。

  • 标签: 胃癌 Ⅳ期胃癌 转化治疗 新辅助化疗 转化手术
  • 简介:目的前瞻性研究IVNSCLC化疗同期胸内病灶维放射治疗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7月入组201例初治IV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位年龄60岁;KPS≥70分;化疗以铂类为基础二药联合方案,中位数为3周。化疗同期原发肿瘤计划靶区剂量(DTPTV)中位数为60.3Gy,转移病灶放疗138例。观察疗程完成情况、化疗和放疗相关毒性。结果19例仅完成1周化疗不进行生存分析和评价治疗毒性。完成完整治疗、足量放疗、系统化疗、缺陷治疗和未治疗分别为32%、14%、14.3%、30.3%、9%;4~5周化疗同期胸部维放疗DTPTV≥63Gy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月,较其它治疗的生存期显著延长(x。=25.369,P:0.000);Ⅱ~Ⅲ级胃肠毒性为45%;Ⅲ-IV级WBC、PLt、Hb毒性分别为35%、18%、15%;Ⅱ-Ⅲ级放射性肺炎和食管炎分别为9.5%和13.4%。治疗后KPS改善和KPS降低≥10病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4月(X2=78.452,P=0.000),Cox回归分析治疗后KPS变化(P=0.000)对生存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胸内病灶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同期胸部维放疗IVNSCLC的综合治疗模式安全可耐受,4~5周化疗同期胸部维放疗DTvrv〉t63Gy可能提高生存期,治疗后生存状态降低严重影响生存。

  • 标签: Ⅳ期NSCLC 同期放化疗 三维放射治疗 生存期 KPS
  • 简介:1985年至2007年间,全世界至少有12项有关胃癌围术辅助化疗和放疗的临床试验未能证明其疗效。对于手术可切除的胃癌,包括化疗和放射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未能获得普遍认可。因此这一时无论胃癌分期早晚,治疗手段基本上是手术切除。直到跨世纪阶段,这种状况才发生了较大变化。

  • 标签: 辅助化疗 临床试验 其他治疗方法 单纯手术组 术前化疗 曲妥珠单抗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上消化道梗阻的Ⅳ食管癌伴梗阻患者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法的抑制肿瘤的疗效、解除梗阻的时间、合并症及生存期。方法晚期食管癌患者105例均行扩张术,扩张后,部分行局部化疗,部分行支架置入,进行观察。结果局部化疗后47%达PR,支架置入后生存期明显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期可达1年以上。结论内镜下扩张后的局部化疗可作为晚期食管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支架治疗则可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Ⅳ期食管癌 内镜治疗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结合125Ⅰ粒子植入对Ⅳ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远处转移不能根治Ⅳ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诊治的152例Ⅳ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预后因素.结果152例Ⅳ直肠癌患者,119例合并有梗阻、出血或穿孔,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原发灶姑息切除及肝转移灶切除25例,仅原发灶姑息切除66例,单纯造口术或开腹探查2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45例接受125Ⅰ粒子植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无关;原发灶切除、转移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及125Ⅰ粒子植入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范围及是否切除、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和125Ⅰ粒子植入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Ⅳ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结合岱I粒子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疗效.

  • 标签: 直肠肿瘤 姑息手术 125I粒子植入 预后
  • 简介:小细胞肺癌(SCLC)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早期即可出现广泛转移。调查显示,近2/3的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为广泛SCLC。指南推荐,对于广泛SCLC首选全身治疗。既往研究显示,SCLC初始化疗有效率高,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极易出现复发转移,并对二线及以后的治疗不敏感。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治疗广泛SCLC上并无显著获益。不同于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上取得的获益,广泛SCLC进行维持治疗的证据不足。因此,本文将通过回顾有关广泛SCLC的维持治疗的临床试验和文献以探讨广泛SCLC患者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肿瘤干细胞
  • 简介:随着妇女生育年龄向后推迟,妊娠乳腺癌的发生率会增高。由于妊娠妇女的解剖和生理性变化,使乳腺癌的诊断极具挑战性。一旦诊断明确,需要有多学科的治疗小组来参与完成治疗。病人及其家属可考虑是否终止妊娠。虽然中止妊娠可能不会影响乳腺癌的预后,但乳腺癌的各种治疗手段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改良根治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妊娠中3个月和后3个月,可给予新辅助或辅助化疗。在整个妊娠绝对禁止放疗;对于在妊娠后期确诊的病人,如果行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应推迟到分娩后进行。多数文献报道妊娠乳腺癌病人与相同分期的非妊娠病人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别,但有的研究发现晚期妊娠乳腺癌的病人预后要差。

  • 标签: 乳腺癌 妊娠 手术 化疗 放疗
  • 简介: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肿瘤异质性较高,临床上具有复发率高、转移早和预后差等特点。化疗是TNBC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仍较差。随着TNBC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靶向药物研究及临床试验陆续开展,目前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医药治疗作为传统的医疗手段,对于晚期乳腺癌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持扶正作用。本文就TNBC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靶点 化疗 中医药治疗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疾病谱的演变,越来越多的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被发现与治疗。Ⅰ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已成为热点。现指南推荐ⅠB含高危因素患者术后使用含铂类的两药联合辅助化疗。尽管如此,近30%的Ⅰ患者术后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众多预后因素提示ⅠNSCLC中可能存在一部分未发现的高危患者,同时Ⅰ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已进入平台。现有的研究已经开始探讨靶向辅助治疗和免疫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本文对近几年ⅠNSCLC预后因素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癌 Ⅰ期 预后因素 术后辅助治疗
  • 简介:在2013年的4·15抗癌活动周上,《癌症康复》杂志主编李萍萍教授,副主编申文江教授、刘端祺教授和纪小龙教授应邀做客央视网健康台的《健康有约》栏目,谈论“癌症的康复治疗”的话题。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会经历放射治疗、化疗及手术治疗等,治疗过程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副作用。四位专家在访谈节目中解答了患者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副作用,让虚弱的身体如何进行康复。《癌症康复》杂志连载访谈内容,希望能够给广大的癌症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 标签: 癌症康复 康复治疗 杂志 编委 癌症患者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肿瘤康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8家医院408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6例)和对照组(102例),均采用GP方案化疗2个周期。GP方案:吉西他滨(GEM)1000mg/m^2第1、8天,DDP30mg/m2第1-3天,21天为1周。在化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服用肿瘤康胶囊6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6粒/次,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服药42天。根据WHO疗效评价及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观察其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体重变化等。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瘤体大小改变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咳嗽、乏力等肿瘤相关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较少出现化疗毒副反应,尤其在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康胶囊辅助化疗治疗NSCLC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Ⅲ期临床研究 肿瘤康胶囊 中医药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时多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常以肝动脉灌注或加栓塞为主,疗效及生存期不尽如意.1998年1月~2000年7月,笔者应用肝动脉灌注、腹腔灌注化疗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途径序贯治疗PHC患者2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应用改进的切口方法手术治疗食管癌,探讨食管癌的切除率、根治彻底性、围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及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之问题.方法:对连续收治的食管癌560例均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右上腹直肌/右胸后外侧/右颈部)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该手术方法治疗的560例病人中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3%,手术切除率99.6%,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71.4%、63.6%和44.7%.结论:改进的切口手术方法可明显降低围手术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瘘等重要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及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该切口治疗食管癌是目前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的临床方法.

  • 标签: 切口 食管癌 并发症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黄抗氧化方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的氧化应激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术前1d至术后7d服用中药黄抗氧化方(每天2袋,每袋100m1);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同实验组,口服与实验组相同包装的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1d,术后12h及7d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术前1d和术后6h、12h、24h及48h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同时评价患者应激反应的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d血清中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上升;自术后12-24h,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NF-a、IL-6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术后6h表现为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术后24h实验组的全身应激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抗氧化方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患者全身应激状态的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

  • 标签: 乳腺癌 围手术期 氧化应激 血管新生 中医药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研究已表明索拉非尼、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用对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有效。由此,本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联用索拉非尼和RFA及单用RFA对BCLC0-B1肝癌的疗效,为临床联用索拉非尼及RFA提供证据。方法研究最终纳入了来自中国多个地区12个中心的128名肝癌患者,其中64名患者接受索拉非尼+RFA治疗,与之配对的余下64名患者仅接受RFA治疗。入选标准包括:18~75岁、病理确诊或至少两项影像学研究同时证实诊断、肿瘤数目≤3个、最大肿瘤直径≤7cm、肿瘤为BCLC0-B1、不愿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肝功能储备良好、ECOG状态评分≤2分。剔除标准为:主要血管癌栓形成和/或肝外转移、既往或现在有难以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其他恶性肿瘤史、心、肾或其他器官严重功能不全、除外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活动。索拉非尼的剂量为400mgBid,并在RFA治疗前后60天内开始应用。在毒副反应较大的患者中,减少索拉非尼剂量至200mgBid,如还无缓解则停药。研究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包括临床评估、肝功能、AFP、超声检查、动态CT扫描等。随访至2013年10月31日。结果两组的主要治疗并发症均包括消化道出血、胸腔积液、发热等。索拉非尼+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38%,RFA组为4.69%,无统计学差异。RFA组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41.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8%、85.4%和92.7%。索拉非尼+RFA组患者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65.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5%、62.9%和74.5%。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8.6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7%、47.2%、30.9%和30.9%。索拉非尼+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8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6%、64.0%、58.7%和50.3%。统计学分析�

  • 标签: 索拉非尼 BCLC 0-B1 射频消融 肿瘤数目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恶性骨肿瘤围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86例接受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所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的康复锻炼进行分析。结果:58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并获1年2个月的随访,术后无褥疮、肺部感染、静脉栓塞和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患者的特点,围术的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重回社会的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微波 骨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一人工肱骨头置换在高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病例19例,患者年龄63~85岁,平均71.3岁,其中Neer部分骨折8例,Neer四部分骨折11例,合并肱骨头脱位7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同侧桡骨远端骨折2例、同侧股骨颈骨折1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II型糖尿病13例、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6例。手术于伤后3~7天内进行,全部采用Zimmer公司Bigliani/Flatow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术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6.3个月,记录疼痛等级、关节活动度,以及有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周围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5例无痛,4例轻微疼痛;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周围感染等术后并发症。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平均70.1分;满意程度:主观满意率78.9%。结论在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人工肱骨头置换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它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手术技巧和功能锻炼等是不可忽视的关键。

  • 标签: 肩骨折 肱骨骨折 假体植入 骨折 粉碎性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观察消积饮、华蟾素联合长春瑞滨对老年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给予46例老年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消积饮30ml/m^2,po,bid×21d;华蟾素20ml/m^2,静滴(iv),qd×10d;长春瑞滨30ml/m^2,iv,d1,8,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瘤体变化、PS评分变化、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疾病无进展时间以及毒副作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46名患者平均给予治疗3.2个周期。该研究总有效率(CR+PR)为19.6%,稳定率(CR+PR+NC)为89.1%,中位生存期(MST)为7.5个月,1年生存率为28.3%,疾病无进展时间(TTP)为5.2个月。该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12例出现白细胞下降,2例Ⅲ度疲劳,4例出现肝功能损害,4例出现Ⅰ度神经毒性。结论消积饮、华蟾素联合长春瑞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微弱,更适合作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标签: 中药 长春瑞滨 老年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为比较放、化疗同步治疗与非同步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手术的Ⅲ非小细臆肺癌(NSCLC)患者81例,随机分为同步治疗组(42例)和非同步组(39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同步组66.7%,非同步组61.5%,前者略高于后者,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达到上述有效率所用的时间前者平均69天,后者为143天,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同步组的近期疗效似优于非同步组,且前者治疗周期、住院周期缩短,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同步治疗 化疗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对比观察 患者 治疗周期
  • 简介:目的观察氧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人采用氧包裹疗法,局部消毒后用氧盐水冲洗,使患处皮肤湿润,进气端连接氧气体,排气口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治疗时间为10~30min。氧浓度、流速及总量根据病情调整。结果20例病人均在3-10d痊愈,治愈率100%。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出现的皮肤红斑、水泡、坏死、溃疡均消失。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均消失。结论氧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三氧疗法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