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上帝给了他一个痴呆的儿子,但是卡尔-威特通过自己的教育,让儿子成为了一个天才:8岁学会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发表数学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

  • 标签: 教育法 天才 博士学位 儿子 法学
  • 简介: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在宝宝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记忆,就没有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也不可能发展宝宝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如果没有记忆,任何感知觉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永远只能处于新生儿的状态。

  • 标签: 记忆能力 培养 生活经验 心理过程 感知觉 新生儿
  • 简介: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吸收器官,除了水和酒精主要经胃吸收外,其他的营养素大多在肠道被吸收,如DOHA、ARA、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其中能够保护肠道健康的便是益生菌元。

  • 标签: 肠道健康 益生菌 吸收 营养素 ARA 维生素
  • 简介:2012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风湿及免疫性疾病研讨班及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会议”[2012-06-01-016(国)]定于2012年12月21~2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新城召开。本次学习班将邀请国内10余名知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及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呼吸道过敏、消化道过敏、皮肤过敏、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新进展,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的应用.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免疫性疾病 应用 会议 儿童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 简介:小儿因其生长阶段的特殊性,对营养支持的需要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处于疾病或创伤应激状态时,可迅速发展为蛋白一热量营养不良。当接受手术患儿处于营养不良或危重状态时,免疫系统和重要脏器功能遭受影响,极易发生感染和营养相关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死亡率。大量实践证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于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保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完整、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价值;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营养支持 重症儿童 外科 机体免疫功能 营养不良 相关并发症
  • 简介:恩格斯曾把“思维着的精神”说成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儿童心理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研究这朵“美丽的花”是如何在儿童向成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绽开的。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儿童心理学 培养 恩格斯 工作者
  • 简介: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慢性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因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依据年龄分为-3岁、-6岁和-14岁组,在初诊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治疗效果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各病因的构成比,初诊和最终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739例慢性咳嗽患儿,年龄8个月至14岁,其中-3岁组174例(23.5%),-6岁组288例(39.0%),-14岁组277例(37.5%)。咳嗽病程4周至5年。1-4季度分别纳入103例(13.9%)、247例(33.4%)、96例(13.0%)和293例(39.7%)。①739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单病因680例(92.0%),单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37例(32.1%),咳嗽变异性哮喘219例(29.6%),感染后咳嗽109例(14.8%),变应性咳嗽76例(10.3%),心因性咳嗽25例(3.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9例(1.2%),其他5例(0.7%);双病因45例(6.1%);病因不明14例(1.9%)。②-3岁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58例,33.3%),-6岁组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4例,39.6%),-14岁组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03例,37.2%),上述3种主要病因的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所致慢性咳嗽共675例,其中496例初诊和最终诊断相符,初诊准确率为73.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和变应性咳嗽;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有所不同。

  • 标签: 儿童 慢性咳嗽 诊断 病因
  • 简介:目的利用新生大鼠模拟婴儿下肢伸直襁褓体位建立动物模型,探讨该体位对股骨近端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医用胶带将45只新生Wistar大鼠幼鼠(雌性24只,雄性21只)双下肢、髋关节缠绕固定10d,模拟婴儿后双下肢伸直襁褓体位,作为实验组;另选45只新生幼鼠(雌性24只,雄性21只)双下肢不予处置,作为对照组。于第10天随机处死实验组、对照组幼鼠各16只,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组织形态。余下幼鼠继续喂养8周后,通过大体标本及X线摄片,观察股骨近端变化。结果实验组股骨近端组织切片染色发现股骨头变小,前倾角变大,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形态、数量、排列明显异常。大体外观及X线摄片见实验组股骨头外观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股骨颈变短、增粗,股骨颈周围软组织增生,前倾角变大(P〈0.05),股骨颈干角减小,大粗隆肥大,股圆韧带增粗变长,髋臼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实验组髋关节脱位率(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制作了大鼠下肢伸直襁褓体位的动物模型,该体位可干扰股骨近端发育.甚至导致髋关节脱位。

  • 标签: 髋关节/畸形 股骨 动物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MG)正常发育尤其是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最易受损阶段的发育,探讨宫内感染早产鼠MG依赖的OPCs损伤机制。方法①观察正常C57B/L鼠不同胎龄(孕10、15d)和后(0、5、10d)MG和OPCs在脑白质的发育分布情况,明确两者在发育和分布上的关联。②建立脂多糖(LPS)宫内感染新生鼠模型(宫内分别接种LPS5、10和20μg·mL-1为感染A-C组),以PBS溶液接种为对照组。以Tomatolectin作为静息状态MG标志,CD68作为活化MG的特殊抗体,O4+作为OPCs抗体,抗体浮片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分析。③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脑室周围白质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④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MG活化后IL-2、TNF-α和SOD水平变化。结果①MG在孕10d胎鼠Tomatolectin表达低下,孕15d胎鼠表达显著增高,MG主要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区域,灰质皮质几乎不表达。出生后,脑室周围白质区域MG的表达有所下降,灰质皮质的表达逐渐增高。②感染A-C组CD6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感染C组B组CD68+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感染A-C组均可见O4+细胞数量显著性下降(P〈0.01),其中以感染C组下降最为明显。③对照组未检测到TLR-4蛋白表达,感染A-C组均可见LPS剂量依赖的TLR-4蛋白表达增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接种LPS剂量增大,IL-2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呈显著增加趋势,SOD水平较对照组呈显著降低趋势。结论新生鼠发育依赖的MG在脑白质受损区域过度表达,表明活化MG起到本底激活效应,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物质基础。

  • 标签: 脂多糖 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TOLL样受体-4
  • 简介:目的评估中国学习困难和正常儿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测量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MDConsult、中图公司免费外文期刊整合库(cnpLINKer)、中国知网和万方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5月.获得中国学习困难和正常儿童WISC测量的对照研究,WISC中文版本为北京师范大学版(WISC-CR)或湖南医科大学版(C-WISC).提取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23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研究实施地均为中国大陆;10篇文献采用WISC-CR,13篇文献采用C-WISC;12篇文献研究现场为医院门诊或儿童保健门诊,对照组基本为来院智力检测的正常儿童;13篇文献研究现场为学校,对照组来自同校或同班同学.①FIQ、VIQ和PIQ异质性检验提示具显著异质性,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FIQ、VIQ和PIQ的WMD分别为-16.23(95%CI:-18.20~-14.25)、-18.90(95%CI:-21.04~-16.77)和-11.92(95%CI:-13.90~-9.94);学习困难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001).②对纳入文献的依据诊断方法、研究现场、WISC版本行异质性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不能消除异质性.③对VIQ和PIQ各分项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VIQ的6个分项(常识、类同、算数、词汇、理解、数字广度)和PIQ的5个分项(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的文献间均具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困难组VIQ和PIQ各分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中国大陆学习困难儿童FIQ、VIQ和PIQ低于正常儿童,VIQ的延迟发展更明显.VIQ和PIQ各分项中以常识、类同、积木和译码的延迟发展更明显.

  • 标签: 儿童 学习困难 智力结构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言语智商 操作智商
  • 简介:目的比较顺行弹性髓内针逆行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远期并发症,探讨顺行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者采用弹性髓内针技术儿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5例,为A组,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2例(为B组)GarlandⅡ型和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分别对两组患儿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肘关节Mayo评分、ROM测量、提携角测量。结果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1,P〈0.05)。A组提携角改变较B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均无肘外翻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较克氏针固定技术明显减少,尤其是在预防肘关节僵硬和肘内翻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围期及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外周血CD4+、CD8+T细胞相对计数的关系,估计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方法采用双生子研究设计,经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和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健康双生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家庭状况、母亲孕期及分娩状况、出生时状况等信息,在双生子满1周岁时进行体检。体重和身高等体格发育指标依照"199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标准进行测量。测定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通过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卵型鉴定。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估计应用Mx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72对双生子进入分析,其中82对为(47.7%)同卵双生子(MZ),90对为异卵双生子(DZ)。Apgar评分MZ、DZ组CD4+T细胞相对计数呈弱正相关(rMZ=0.16,rDZ=0.14,P〈0.05)。最终选择AE模型得到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遗传度分别为61.8%(95%CI:38.3%-74.8%)57.3%(95%CI:34.5%-70.2%)。结论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遗传度高于成人水平,Apgar评分或与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相关。

  • 标签: 幼儿 CD4+T细胞亚群 CD8+T细胞亚群 双生子 遗传度
  • 简介:目的总结宝鸡市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细菌病原谱的构成和细菌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0—08/2011—07宝鸡市三区五大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息儿6234例的痰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6234例送检标本中,1827例份结果阳性,阳性率29.31%。共培养出致病菌1882株23种,检出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0.72%)、肺炎克雷伯菌(17.48%)、肺炎链球菌(16.84%)、铜绿假单胞菌(6.59%)、金黄色葡萄球菌(6.32%)。(2)宝鸡市区AL—RI致病菌66.05%是G一菌,其中绝大多数是肠杆菌科细菌占86.56%.且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高居前2位占57.84%;而G+球菌共占29.05%;真菌位居第7位。(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棒酸、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高度敏感。可作为经验治疗首选的抗菌药物。所有G一杆菌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本地区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0.57%,对一至四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均高度敏感。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痰葡萄球菌检出者,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依次为92.69%、82.69%。在本地区链球菌属导致的儿童细菌性ALRI仅占到3.03%.对青霉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仍是首选抗生素。(4)作为导致儿童ALRI占主要病原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感染率有增高趋势。结论宝鸡市区儿童ALRI细菌病原谱复杂,有其明确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这4类细菌是宝鸡市区0~14岁儿童各年龄组ALRI的常见致�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 病原谱 药物敏感性 多中心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1例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和尸检结果,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男性,1岁4个月,以咳嗽和发热起病,起病1d后即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采用WHO推荐的RT-PCR法和国家流感中心推荐的分型方法,患儿咽拭子结果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次气管抽取物培养均为肺炎链球菌。予机械通气等治疗无好转,入院第4天死亡。尸检结果显示:病变主要在肺脏,大体可见大片状实变,灰褐色,质韧;胸膜粘连广泛。镜下显示肺弥漫性肺泡间质增宽,大部分肺泡可见透明膜形成,肺泡有炎性渗出,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肺泡上皮肿胀,有巨细胞形成,部分肺泡塌陷闭合,小部分肺泡扩张融合;细支气管和支气管黏膜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局灶黏膜糜烂。脑、心、肝、脾、肾、肾上腺、胰腺和胃肠道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本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患儿上呼吸道症状突出,病情进展快。病理改变主要在肺脏,以炎症渗出、炎细胞浸润和肺透明膜形成为主。死亡主要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循环衰竭。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儿童 临床 病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贫困地区18月龄幼儿的维生素B12(VB12)营养状况,以及不同食物干预对幼儿VB12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一项婴儿辅食的随机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于6月龄时入组,分别给予免费肉类、强化米粉、普通米粉进行干预,随访至18月龄;18月龄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VB12、同型半胱氨酸(tHcy)、Hb等,并测量体格生长指标。结果共入选217名18月龄幼儿,其中肉类干预组61名,强化米粉干预组85名,普通米粉干预组71名。217名幼儿的VB12中位数为342(85-2700)pg·mL-1,tHcy中位数为8.20(3.30-20.40)μmol·L-1,Hb中位数为124(90-158)g·L-1。85名(39.2%)VB12〈300pg·mL-1,42名(19.4%)〈200pg·mL-1;26名(12.0%)tHcy〉12μmol·L-1;52名(24.0%)Hb〈115g·L-1。肉类干预组、强化米粉干预组和普通米粉干预组VB12中位数分别为335、422和281pg·mL-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VB12〈300pg·mL-1的比例分别为肉类干预组39.4%(24名)、强化米粉干预组28.2%(24名)、普通米粉干预组52.1%(37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贫困地区幼儿VB12缺乏较普遍,膳食中VB12摄入不足有关,强化米粉和肉类等干预有助于改善幼儿VB12营养状况。

  • 标签: 维生素B12 缺乏 幼儿 辅食
  • 简介: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1年12月,并且对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采取手工回溯检索.获取VEGFCH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传递不平衡检验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1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6篇文献共10项独立研究纳入分析,漏斗图检验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VEGFC-2578A和G-1154A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DiGeorge综合征患者的CHD易感性,OR分别为1.40(95%CI:1.04~1.16)和1.87(95%CI:1.27~2.75);G-634C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普通病例的CHD易感性,OR=1.29,95%CI:1.02~1.62.②G-1154A位点(AA+AG)为DiGeorge综合征患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OR=2.10,95%CI:1.32~3.34.③单倍型AAG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中显著增加CHD易感性,OR=1.82,95%CI:1.31~2.54;单倍型CGC显著降低普通病例CHD风险的保护作用,OR=0.79,95%CI:0.63~0.99.结论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CHD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普通患者间存在差异;在不伴DiGeorge综合征的人群中,特定单倍型(CGC)则有显著降低CHD风险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先天性心脏病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无畸形和发育迟缓的胎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和皮肤组织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甲基化特异性多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试剂盒检测7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MSH3,MLH3,PMS2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共有65例NTDs胚胎,48例对照胚胎进入研究。①NTDs组的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vs6.5%,P〈0.001),DNA总体低甲基化显著增加了NTDs发生风险(OR=4.98,95%CI:1.42-17.53)。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13.1%,P〉0.05);②NTDs和对照组的MSH6启动子(MSH6-301:2.5%vs3.7%,P〈0.05)和PMS2启动子(PMS2-328:5.7%vs6.7%;PMS2-142:2.0%vs2.7%,P〈0.05)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修饰NTDs发生有关。

  • 标签: 神经管畸形 DNA总体甲基化 错配修复基因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