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腔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总结该术式的优越性、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实施的41例小儿腹腔联合手术临床资料。联合手术涉及阑尾切除术,内环缝扎术,睾丸松解固定术,肠套叠复位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卵巢囊肿切除术,肠系膜囊肿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幽门环肌切开术,美克尔憩室切除术,胆道造影、肝活检术。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并发症出现,无一例因联合手术延长禁食时间或住院时间。结论腹腔联合手术微创优势明显,适合在儿童手术中开展,但需要严格掌握联合手术的指征及其特点。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腹股沟横行小切口与腹腔下睾丸下降固定术在腹股沟区隐睾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自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明确诊断为腹股沟区隐睾症的患儿88例,年龄1.2~4岁,平均年龄2.6岁;按随机分组原则采取两种手术方式:开放手术组采用腹股沟横行小切H经腹膜外游离下降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腹腔手术组采用腹腔下腹腔游离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睾丸下降后位置、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及术后半年睾丸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1.2±2.1)min,腹腔组为(55.6±1.9)min。腹腔手术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术后7d及6个月查两组患睾丸下降位置发现:开放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其中5例位于阴囊入口处;腹腔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其中4例位于阴囊入口处;术后6个月患睾丸超声显示患睾丸发育较对稍差。结论在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中,腹腔下睾丸下降术在手术时间及术后效果上并无明显优势。建议对于腹股沟区隐睾应严格掌握腹腔手术指征,对于内环口及以上部位隐睾首选腹腔探查及腹腔下隐睾下降术。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隐睾 治疗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钢板NUSS手术治大龄重度漏斗胸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对22例大龄漏斗胸儿童在胸腔辅助下行钢板Nuss手术,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0-16岁,平均年龄(12.05±2.04)岁,全组病人按照Hailer指数均为极重度漏斗胸,按照个体化矫治的原则,分别选用钢板矫治漏斗胸,每一个钢板使用一个固定器分置于两胸壁,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0~95rain,平均手术时间(65.6±13.5)min;术中出血10~45mL。其中11例行剑突下辅助小切口,22例均采用单固定翼固定于不同胸壁,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7.15±1.12)d;术后3年左右取出钢板,随访3个月至6年,发生少量气胸3例,皮下气肿1例,未发生固定钢板移位,未见钢板排异反应,未见脊柱弯发生,术后无长时间疼痛发生,出院后均未再给予镇痛药物。结论对于大龄极重度漏斗胸的患儿,在单钢板矫治难以达到矫治效果时,钢板矫治是安全有效的,部分极重度漏斗胸配合胸骨下剑突小切口,亦能达到满意矫正效果。

  • 标签: 漏斗胸 胸腔镜 NUSS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8例,均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43例(51)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4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手术更佳。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隐睾
  • 简介:目的:通过腹腔手术和开放手术在超声未探及睾丸中治疗情况的比较,探讨首选腹股沟手术诊治此类病患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2例单病例临床资料,经体检和超声检查未在阴囊、腹股沟及腹内发现睾丸组织,分别选择腹腔手术和腹股沟开放手术探查,根据探查结果决定术式完成治疗。结果探查方式中,腹腔手术70例,腹股沟切口手术62例,最后治疗采用腹腔操作18例,腹股沟操作114例。130例为睾丸发育不良予切除。结论对超声未探及睾丸的诊治,可以考虑首选腹股沟开放手术

  • 标签: 隐睾 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 简介:患儿,男,9岁,因咳嗽、咳痰1个多月,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有一占位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门诊以"纵膈占位性病变"收住院。入院时查体:T:36.5℃,R:19次/分,P:80次/分;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或胸膜摩擦音。

  • 标签: 纵膈肿瘤 手术治疗 机器人辅助 胸腔镜 达芬奇 占位性病变
  • 简介:为促进小儿镜外科的临床技术及实验研究水平的提高,由卫生部医管司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主办的“第3届医师大会暨第1届全国小儿镜外科医师高峰论坛”定于2011年11月18~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将介绍小儿镜外科医学技术新进展,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学,

  • 标签: 内镜医师 高峰论坛 外科医师 小儿 专家委员会 征文
  • 简介:目的探讨三孔法结扎法腹腔下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患儿于全麻下采用3个Troear技术进行腹腔下胆囊切除术,切开脐部皮肤戳第1个Troear置入腹腔,于右上腹区戳第2个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右腋前线肋缘下戳孔作为辅助操作孔。应用7号线悬吊肝圆韧带,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切下的胆囊经脐部戳孔取出。结果23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肠粘连松解术,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结论三孔法腹腔胆囊切除术比常规腹腔胆囊切除术损伤更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辅助技术在小儿骶尾手术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采用腹腔辅助技术,分别对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先天性直肠尿道瘘、骶尾部畸胎瘤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腹腔辅助下完成,均手术顺利,比较传统手术,无需开腹或作骶尾部切口,出血量减少2/3以上,手术时间约为传统手术的一半,均无新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辅助/小儿骶尾部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是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之一。

  • 标签: 小儿 骶尾部手术 腹腔镜辅助技术 应用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微创手术操作要点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儿全麻下经腹腔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18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中中转开腹,1例3d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随访2月,预后较好.结论腹腔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腔技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成功运用,掌握操作要点,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手术治疗 微创外科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孔法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间本院经脐单孔法腹腔治疗的3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脐切口放入Triport后置入腹腔,建立气腹,反复使用无损伤钳交替缓慢并持续挤压套叠头部,直至套入部缓慢退出鞘部后,于升结肠或套入肠管处使用无损伤钳牵拉使之完全复位。结果36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4±64)min,出血量(60±05)mL,术后住院时间(6±1)d。腹腔下观察到被套入肠管复位后血供情况良好,小部分浆肌层撕裂。其中4例在复位中发现是Meckel憩室引起肠套叠,经脐扩大切口完成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复位困难将切口向上下端各延长1cm后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裂开、迟发型肠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见肠套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法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套叠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与小切口手术方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缺点.方法将180例临床确诊为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手术组和小切口手术组,每组各90例.腹腔手术组采用腹腔辅助下内外结合腹膜外疝囊高位环扎术;小切口手术组采用下腹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通过对腹腔手术组及小切口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比较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在术后3d及半年后对手术患儿进行门诊随访,以了解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较小切口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3岁以下年龄段比较中差异显著(P<0.05);组比较中,小切口手术组3岁以上年龄段患儿手术时间较3岁以下患儿短(P<0.05),而腹腔手术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恢复进食后,腹腔手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切口手术组高.术后短期随访发现小切口手术组阴囊肿胀的发生率高于腹腔手术组.而半年后随访,小切口手术组8例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腹腔手术组未发现对疝.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较小切口手术佳,可发现对隐性疝;但操作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手术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终丝型脊髓拴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经单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终丝型脊髓拴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经单椎间隙入路手术离断终丝,拴系完全松解。住院期间2例会阴部和下肢间断疼痛的患儿术后疼痛立即缓解,3例双下肢活动障碍的患儿术后肌力减退未有加重。32例出院后随访2~31个月,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有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者术后无明显改善,其他二便障碍患儿术后排便功能均有所改善;1例外伤后单下肢肌力0级患儿术后6个月肌力恢复至4级,另外2例以肌张力高为表现的双下肢活动障碍患儿在康复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经单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终丝型脊髓拴系符合微创外科手术理念,缩短了手术时间,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不损害脊柱稳定性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终丝脂肪瘤 脊髓拴系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胸腔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肺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PS)的疗效及优缺点,为肺隔离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本院收治的肺隔离症患儿20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70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19.70±48.82)个月;叶型143例,叶外型62例,叶叶外同时存在3例。将叶、叶外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手术组,分别比较两型开胸手术组和胸腔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0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叶型143例中,53例予开胸手术,90例予胸腔手术;叶外型62例中,10例予开胸手术,48例予胸腔手术,颈部手术2例,腹腔手术2例。叶型病例中:胸腔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53±40.80)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7.86±40.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1);胸腔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86±7.76)m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36.53±38.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01);胸腔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12±2.46)d,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67±0.8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胸腔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0.16±265.96)mL,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5.50±120.9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8);胸腔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42±3.04)d,开胸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0±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叶外型病例:胸腔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9.28±20.06)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7.50±15.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胸腔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26±1.41)m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13±7.38)mL,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外科手术 治疗 胸腔镜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腔手术中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技术,评估七氟烷在小儿腹腔手术麻醉的优势。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均于全麻下行腹腔下巨结肠根治术。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另一组接受传统的静脉复合全麻维持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6%~8%七氟烷吸入诱导迅速,呼吸道分泌物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静脉复合全麻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满意。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腹腔手术麻醉诱导快,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反应轻,苏醒迅速,麻醉满意。

  • 标签: 氟烷/药理学 麻醉 吸入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技术在小儿脐尿管残留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7月至2008年1月本院对8例脐尿管残留患儿采用腹腔技术行脐尿管切除术。结果8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0~45min,平均住院5d,疗效满意。结论与传统经腹手术相比,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脐尿管残留,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 标签: 脐尿管囊肿/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福尔利用于父母陪同时小儿的麻醉诱导.方法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F组为福尔利组,P组为异丙酚组,每组各20例.F组:福尔利0.2~0.3mg/kg诱导,P组:异丙酚1~2mg/kg诱导.两组给药前和给药后监测心率、呼吸频率,并观察患儿的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均很快入睡.F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P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注药后显著减少(P<0.01).F组1例患儿有注射时疼痛,P组8例患儿有注射时疼痛.结论福尔利较异丙酚更适用于父母陪同时小儿的麻醉诱导.

  • 标签: 麻醉
  • 简介:2007年11月25日~30日,由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与湖南省儿童医院共同举办的全国小儿外科新进展暨腹腔手术学习班在长沙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23家医院的小儿外科医生参加了学习。学习班立足临床,分小儿外科基础知识讲座、手术观摩及腹腔技术答疑三部分,以手术演示为重点,演示了12台手术,包

  • 标签: 全国小儿外科 学习班举行 小儿外科新进展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下自制缝针腹膜补片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脐部置、脐水平左侧腹直肌外缘置操作钳,疝内环口的体表投影作为缝针进针的标识。在腹腔下运用自制带线针及针钩,对32例36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内环口进行高位结扎术、腹膜加补片固定。结果32例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恢复快,手术后次日即能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全部病例1~2年,无疝复发、无腹痛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下自制缝针腹膜补片治疗儿童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特别适合巨大疝的修补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复发 再手术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