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预后、耐药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都密切相关,表明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Twist基因的结构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录因子 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与孕妇血清、脐血和胎盘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157名足月妊娠孕妇及正常未孕女性的临床资料,其中GDM孕妇38例(Ⅰ组)、正常孕妇56名(Ⅱ组)、正常未孕女性63名(Ⅲ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脐血中NF-κBp65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母体血清和脐血中NF-κBp65水平均高于Ⅱ组(均P〈0.05);Ⅱ组、Ⅲ组母体血清中NF-κBp6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胎盘组织中的NF-κBp65表达阳性率100.0%(38/38)高于Ⅱ组的12.5%(7/56)(P〈0.05)。结论NFKBp65可能在GDM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NF-ΚBP65 脐血 胎盘组织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Slug及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LBC)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对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95例BLBC及其癌旁乳腺组织和100例non-BLBC中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进行检测。计数资料的分析运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5例BLBC中,FOXM1、Slug和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4%(73/95)、67.36%(64/95)及52.63%(50/95),显著高于其在non-BLBC[57.00%(57/100)、47.00%(47/100)、31.00%(3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25.26%(24/95)、26.31%(25/95)、9.47%(9/95)]中的表达(χ^2=51.673、32.146、41.337,P均=0.000)。BLBC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27.37%(26/95),显著低于其在non-BLBC[51.00%(5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75.79%(72/95)]中的表达(χ^2=44.590,P=0.000)。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均与BLBC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4.669、18.387、21.287,P均〈0.050;χ^2=7.752、5.366、4.230、7.167,P均〈0.050)。BLBC中,FOXM1、Slug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9,P=0.006;r=0.284,P=0.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503,P=0.000;r=-0.378,P=0.000),FOXM1与Slug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02)。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3,P=0.000)。结论FOXM1及Slug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从而促进了BLBC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可以作为BLBC预后评价的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SLUG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 简介: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密切相关。目前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超声诊断,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导致妊娠结局不良。本文旨在综述各项生化指标在胎盘早剥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寻找一种准确的、敏感的指标来预测并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为早期预测胎盘早剥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盘早剥 癌抗原125 甲胎蛋白 胎盘生长因子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构建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hERRα)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pSG-hERRα质粒和pLXSN空白质粒,采用凝胶DNA回收方法回收纯化hERRα片段,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构建成PLXSN-neo-hERRα重组体.结果经pCR、酶切鉴定、测序等对重组体进行鉴定,证实构建的重组体方向、序列正确.结论已成功构建hERRα逆转录病毒载体,为研究hERRα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 构建 鉴定 基因重组
  • 简介:微小RNAs(MicroRNAs,简称miRNAs)是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剪切mRNA、调节靶基因、抑制蛋白质翻译,进而调控多种生物学行为,如发育进程、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本文将介绍miRNAs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人类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扩散转移的研究进展,并对人类现有miRNAs作为肿瘤基因诊治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 标签: MICRORNAS 乳腺肿瘤 调控因子
  • 简介:<正>随着生命科学及围生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子痫前期,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仍然是导致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降低子痫前期发病率及其危害是围生工作者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第二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特邀边旭明教授就子痫前期的预测方法做了讲解。具体内容包括:子痫前期对母儿的危害;有关先兆子痫的发病学说;目前我们所遇到的困境;子痫前期预测的意义;子痫前

  • 标签: 子痫前期 先兆子痫 孕产妇死亡率 预测方法 生命科学 围生医学
  • 简介:<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致。HIV感染/AIDS是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中低收入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末,全世界有3500万人感染

  • 标签: 母婴传播 HIV感染 感染孕妇 抗病毒药物 齐多夫定 抗逆转录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天冬氨酰-β-羟化酶(AAH)、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孕及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早期妊娠孕妇80例(对照组)、稽留流产孕妇120例(研究组),并按照胚胎在宫内停育时间将120例稽留流产组分为〈2周组和≥2周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AAH、HIF-1a、VE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AAH、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87.5%和72.5%,对照组均阳性表达(P〈0.05)。在〈2周组AAH、HIF-1α和VEGF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6%、85.4%和72.9%,≥2周组分别为91.7%、97.2%和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H、HIF-1a、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中的表达,其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稽留流产 绒毛 天冬氨酰B-羟化酶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类固醇激素通过与包括ER、PR、AR、GR在内的类固醇受体结合而表现出生物学活性,在调控生长发育和多种生理机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激素结合前,类固醇受体与辅阻遏因子结合以抑制目的基因的活性;与激素结合后,类固醇受体与辅阻遏因子解离并募集辅活化因子而获得翻译活性。所以,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steroidreceptorcoactivator,SRC)家族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类固醇受体 活化因子 家族 乳腺癌 ACTIVATOR receptor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在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再生中被广泛的研究。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到损伤部位,在局部微环境下诱导细胞迁移、并有利于移植细胞在局部存活、分化成特定的细胞,实现愈合、修复、再生的功能。这些内、外源性细胞是如何识别、移到受损部位的?大量的研究显示,一些细胞因子如CXC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等细胞因子在干细胞的迁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部分在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以更好的理解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mRNAbindingprotein3,IMP3)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德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患者取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后的宫颈组织标本85例,其中宫颈癌42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期7例、Ⅱ-Ⅲ期11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情况,对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及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分析IGF-Ⅱ及IMP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CINⅡ-Ⅲ期组及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宫颈癌组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年龄、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否、肿瘤分化程度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患者的IGF-Ⅱ及IM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可为宫颈癌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可将其作为宫颈癌筛查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CSCs)促使肿瘤的生长和复发。CSCs对目前多种化疗和放射治疗耐受,这表明虽然许多抗肿瘤治疗能够杀死大量肿瘤细胞,但最终仍会失败,原因在于这些治疗不能根除引起肿瘤再生的CSCs。原则上,使用自动筛选技术能够鉴定出杀伤CSCs的因子。但由于CSCs在肿瘤细胞群中仅占少数,使用标准高通量细胞存活分析法无法检测出CSCs特异毒性的因子。所以,筛选专杀CSCs的因子需要在体外能稳定繁殖、富集CSCs的细胞群。然而,目前对于实体瘤中CSCs而言是不可能的。有研究表明,诱导正常或成瘤乳腺上皮细胞群发生上皮间质化(EMT)会导致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富集。

  • 标签: 高通量筛选法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选择 抑制因子 鉴定 CSCs
  • 简介:乳腺癌已成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第一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的远处转移缩短了无病生存期,增加了病死率,也是目前临床上的治疗难点。而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一个主动过程,与白细胞迁移有许多相似之处,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严密调控。

  • 标签: 趋化因子 受体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音猬因子(Sh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各4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hhmRNA和Shh蛋白的表达,并探讨Shh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hh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1.54±0.47比0.60±0.38,t=-12.02,P=0.000),Shh蛋白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69.6%(32/46)比17.4%(8/46),χ^2=25.48,P=0.000],并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患者临床分期越晚,Shh蛋白表达水平越高[Ⅲ期+Ⅳ期∶Ⅰ期+Ⅱ期:77.8%(28/36)比4/10,χ^2=5.28,P=0.022]。结论Shh信号在乳腺癌组织中被激活。Shh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乳腺肿瘤 猬蛋白质类 人类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多毛、肥胖,合并双侧卵巢囊性增大,伴有高雄激素血症以及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hormone,LH)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ne,FSH)比值升高。多项研究提示,PCOS与正常卵巢间存在卵泡发育内在因素不同,PCOS的原发障碍可能位于卵巢,导致从原始卵泡发育到初级卵泡的早期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控制。调节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发育的内在调控因子是重要机制之一,生长因子、神经肽等是被广泛研究的潜在的卵巢内调节因子,而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卵巢调节因子之一,其与PCOS的相关性目前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对细胞因子与PCOS的相关性作一综述报道。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细胞因子 syndrome 内分泌紊乱疾病 垂体促性腺激素 PCOS
  • 简介:目的:讨论胰岛素生长因子与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的100例早产儿,每名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8、15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同时对胎儿的体重的增长速度,Kaup指数进行监测。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低的早产儿的体重及Kaup指数要低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高的早产儿(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有密切联系。

  • 标签: 早产儿 宫外 生长迟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简介: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蛋白质或多肽。它既是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应成分,又是免疫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介质。大多数细胞因子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负面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生长繁殖、为侵袭转移提供条件的作用。这与细胞因子的浓度,癌细胞的恶性程度,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 标签: 细胞因子 乳腺癌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