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妊娠期高雄激素是比较罕见的一种妊娠期合并。患者可表现多毛、痤疮、嗓音低沉、喉结生长及阴蒂肥大等男性化体征,还可导致女胎男性化表现。妊娠期高雄激素可能因卵巢瘤样病变、特发性卵巢肿瘤或肾上腺肿瘤所致。本文对造成妊娠期高雄激素的病因、诊断及其治疗等方面综述。

  • 标签: 妊娠 高雄激素血症 卵巢瘤样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E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囊肿组,4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组,4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45例)T-cad与VE-cad表达,并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是11.11%(5/45)、4.44%(2/45)和11.11%(5/45),与对照组(37.78%,1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1.11%(32/45)、64.44%(29/45)、42.22%(19/45)和33.33%(15/4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1.43%,10/14)高于Ⅲ~Ⅳ期(3.23%,1/31;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5.00%,3/12)高于Ⅲ~Ⅳ期(0,0/33;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r|〈0.3,P〉0.05)。结论T-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可能与及发病相关。

  • 标签: T-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 简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增高(Hereditarypersistenceoffetalhemoglobin,HPFH)是成人红细胞中持续存在过量的胎儿血红蛋白(Fetalhemoglobin,HbF),血液学检查正常的遗传综合征。携带者常无临床症状。HPFH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分子机制主要涉及11p15上β-类珠蛋白基因的遗传缺陷导致的HbF异常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HPFH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其发生机制可能不局限于单纯的β-类珠蛋白基因上的遗传缺陷,HPFH还与多个基因座的异常有关,具有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i,QTL)的遗传特征。主要包括QTL6q23和QTL2p15等的异常。通过HPFH来探索珠蛋白基因的网络化表达调控机制,为镰状细胞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开拓了新路径。

  • 标签: HPFH 分子机制 β-类珠蛋白基因 QTL
  • 简介:乳头溢液在女性中发生率约为10%。以往的主要诊断方法为乳管造影和溢液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以上两种检查方法均存在阳性率低、敏感性差等不足。纤维乳管镜作为一种可直视下观察病变乳管内情况、诊断乳头溢液的新方法,与上述两种方法比较优势明显。乳头溢液中,非占位性病变占相当比例,既往治疗方法只有手术治疗。本院对98例乳头溢液病例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并对其中55例非占位性病变行镜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乳头溢液 乳管炎 乳管扩张症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206(miR-206)和连接蛋白(Cx)43在乳腺癌发灶(PTs)及腋窝转移淋巴结(MLNs)中的表达变化关系。方法收集8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的正常腋窝淋巴结(NLNs)及MLNs,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方法,检测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的NLNs、MLNs中miR-206和Cx43的mRNA和蛋白表达。各组间均数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osthoc检验(SNK/LSD)。结果与正常乳腺腺体组织比较,乳腺癌PTs和NLNs中miR-206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配对的MLNs中miR-206的mRNA表达较PTs和NLNs进一步降低(P〈O.05)。PTs、NLNs和MLNs中Cx43mRNA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而PTs与MLNs中Cx43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和NLNs中Cx43蛋白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与PTs比较,NLNs中Cx43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MLNs中Cx4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O.05)。结论miR-206和Cx43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远处转移 腋窝淋巴结 微小RNA206 连接蛋白43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新生儿败血组40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3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新生儿败血组的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末梢hs-CRP〉3mg/L为诊断值,hs-CRP在新生儿败血诊断中总体敏感度为80.0%。其中足月儿和早产儿病例hs-CRP诊断敏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病例hs-CRP诊断敏感度明显比较高(P〈0.05)。结论:白细胞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敏感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在早产孕妇外周血、脐及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subclinicalchorioamnionitis,HCA)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临产孕妇46例,根据产后胎膜病理结果是否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感染组(n=21)与未感染组(n=25)。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脐血中S100A12水平;逆转录RT-PCR法检测胎膜组织中S100A12mRNA表达水平。结果感染组孕妇外周血、脐、胎膜组织中S100A12水平[(173.30±18.92)、(105.71±8.72)、(1.38±0.37)]与未感染组[(138.26±11.02)、(88.26±7.00)、(1.07±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孕妇外周血中S100A12水平与脐及胎膜组织中S100A12水平均呈正相关(r=0.861,0.883;P〈0.05);感染组新生儿感染发病率(86%,18/21)高于未感染组(56%,14/25)(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脐、胎膜组织中S100A1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感染有关。

  • 标签: 早产 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 S100钙结合蛋白A12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总结乳腺、卵巢癌双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讨论其可能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乳腺、卵巢双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24-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0个月.结果9例患者中,6例首发乳腺癌,2例首发卵巢癌,1例为同时性乳腺、卵巢双发癌.2例患者进行了BRCA基因检测,1例患者存在BRCA1基因突变.9例患者乳腺首发临床症状均为乳房包块;卵巢首发症状中6例为腹胀,2例为阴道异常流血,1例为卵巢肿物.有乳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5例患者中,ER均阴性表达,其中4例为三阴性乳腺癌.9例患者均进行了乳腺癌根治术,并全部接受了化疗,有3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射治疗,1例患者术后接受了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无患者接受抗HER-2治疗.9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拒绝卵巢手术外,其余8例患者均进行了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9例患者均接受了静脉化疗,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灌注化疗,无患者接受放射治疗.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36-51岁),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93个月(0-300个月),确诊第二癌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个月(7-22个月).7例患者发生卵巢癌复发转移,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6例无家族史者发生两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2个月,3例有家族史者发生两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1个月;3例患者发生首发癌时年龄〈45岁,其发生第二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58个月,6例患者发生首发癌时年龄逸45岁,其发生第二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6个月.结论乳腺、卵巢双发癌患者的首发起病年龄较小,诊断卵巢癌时多已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有家族史的患者两癌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

  • 标签: 乳腺肿瘤 卵巢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 简介:纤维(即膳食纤维)有助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对健康有莫大好处。可具体该怎么吃,相关的指导却并不多。不少人以为吃得越多越好,有的甚至以之为主食,不吃肉、鱼、蛋,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令人担心。尤其老年人肠胃功能较弱,粗纤维吃得过多反而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 标签: 粗纤维 胃肠蠕动 膳食纤维 矫枉过正 肠胃功能 老年人
  • 简介:恶性淋巴瘤为一全身性疾病,好发于淋巴结,淋巴结以外器官发病率低,其中以消化道、肺等部位相对多见。乳腺发恶性淋巴瘤(breastprimarymalignantlymphoma,BPML)极少见,仅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3%,占恶性淋巴瘤的0.38%~0.70%[1-2]。BPML的病因尚不明确,且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没有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例BPML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和治疗措施,供临床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 简介:乳腺纤维腺瘤是年轻女性的常见病,好发于15—35岁,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唯一方法,虽可治愈疾病,但破坏乳腺正常的外形,导致可见的手术瘢痕,影响生活质量。乳房作为女性性征的重要器官,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少对乳房外观的影响与破坏,对外科手术治疗的微创化和美容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从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共行腋入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21例,美容效果理想。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腋入路手术
  • 简介:患者女,33岁,已婚。主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包块半年,于2015年3月22日收住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7d,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5年3月10日。2014年10月发现左侧附件包块约5.5cm×5cm,无不适,未曾治疗。2015年2月因意外妊娠,在外院彩超提示:左侧盆腔囊实性包块7.9cm×4.9cm。2015年2月4日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术后43d再次彩超提示:左侧盆腔低至无回声光团大小8.2cm×5.8cm。2015年3月22日要求手术治疗入院。

  • 标签: 纤维瘤病 附件包块 回声光团 平素月经规律 流产术 末次月经
  • 简介:目前二维超声对于胎儿腭的评估和腭裂的诊断仍较困难,因而近年来有较多学者使用三维超声技术评估胎儿腭。这些技术包括渲染成像和多平面成像,可对唇裂胎儿合并的发腭裂进行产前诊断,对合并的继发腭裂的诊断虽有明显改善,但对软腭裂和单纯继发腭裂的诊断仍是一个挑战。侧角度照射技术着重规范容积数据的采集,高质量的容积数据,能重建发腭和继发腭的任何切面,并能显示腭的曲面平铺图像,因而能对腭裂进行明确诊断,甚至是单纯继发腭裂。在早孕期,三维超声显示鼻后三角,重建腭的轴平面和冠状面,可确定发腭和继发腭,诊断正中唇腭裂和单侧或双侧完全性唇腭裂。

  • 标签: 胎儿 腭裂 3D超声
  • 简介:肺水肿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在病理发展过程中引发的毛细血管压力增加,肺毛细血管与组织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致使肺间质、肺泡、细支气管液体聚集.导致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

  • 标签: 妊高征 肺水肿妊
  •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少见的皮肤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DFSP常发生在躯干、四肢,其次是头颈部,其发生于乳腺皮肤的比较罕见[1-2]。同时,DFSP临床常表现为突出于体表的结节状软组织肿物,一般能较早发现并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影像学报道相对较少。为提高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现将天津市人民医院诊断的1例乳腺DFSP报道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于2015年1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肿物,偶有胀痛不适,并于2015年10月以“左乳房肿物”收住天津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科。

  • 标签: 乳腺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不明,发病年龄为20~40岁,男性略多见,好发于躯干和下肢皮肤[1]。其发生于乳腺皮肤时,临床容易误诊。现将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目的:了解基因芯片在病毒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经病理切片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观察,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予以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对照组实施常规生物化学法检测,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在对100例患者进行检测后,效果很好,实验组检出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率(42%),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芯片在病毒微生物检测中灵敏度,检出效率优越,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血栓病症 老年患者 心理分析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