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肾脏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近30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接受肾移植的病例数还是移植后存活率都有了很大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移植免疫学的发展和与之相关的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1978年环孢素A(CsA)应用于临床以来,免疫抑制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肾移植的进步和提高了其临床效果。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免疫抑制剂 肿瘤 移植后存活率 临床效果 终末期肾病
  • 简介: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的长段狭窄或缺损目前尚无理想的手术方法。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利用自体腹膜治疗2例输尿管长段狭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8岁,因右侧腰痛7月入院。患者曾因右侧输尿管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狭窄接受输尿管镜下狭窄段扩张及留置输尿管双J管治疗,拔除双J管后病情加重,复查CT提示右侧输尿管上段狭窄段长约6cm。患者接受输尿管成形手术治疗,术中纵行剖开狭窄段(未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将输尿管缺损侧以临近自体腹膜包裹形成新的管腔。狭窄段取少许组织,病理结果为炎性组织。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重建 肾盂输尿管积水 腹膜
  • 简介: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普通环孢素A与环孢素A微乳剂对受者移植肾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遵循Cochrane肾脏协作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1994—2006.3)、EMBASE(1994~2006.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4—2006.3)、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4期)与肾移植相关的8种中文杂志。采用Revman4.2.7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5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包括1671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患者。结论肾移植术后使用普通环孢素A与环孢素A微乳剂相比受者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但环孢素A微乳剂肾毒性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肾移植 环孢素A 剂型 肾功能 Mate分析
  • 简介:患者:女性,46岁,2003年7月因患“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我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恢复良好,4年后因慢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逐渐丧失功能,于2008年6月在我科行再次肾移植术,术后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和甲泼尼龙免疫抑制治疗,定期复查肾功能、尿检等正常。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肾病综合征 移植肾 再次 吗替麦考酚酯胶囊 慢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乏脂肪肾错构瘤(renalhamartoma,R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乏脂肪RH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6例CT误诊为肾癌,其中4例行肾癌根治术;14例行手术探查,5例行肾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6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均为RH,所有患者随访3~6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乏脂肪的RH,术前需仔细分析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尽量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治疗上,直径〈24cm单发无症状的乏脂肪RH可密切随访观察,而〉4cm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时手术治疗。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乏脂肪RH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肾肿瘤 错构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特点。结果5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随访6~6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诊断主要依据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对于无明显症状、肿瘤体积较小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短期内可随访观察,但手术切除仍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髓样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贫血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重要影响,但目前I临床医生对移植术后贫血(posttransplantationanemia,PTA)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本综述旨在针对当前肾移植患者贫血的状况、对患者的影响、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治疗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贫血 肾移植患者 常见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
  • 简介:自1986年报道了第一例肾脂肪瘤[1],后陆续有报道,但仍较少。本病为良性罕见肾脏实体肿瘤,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典型,易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混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肾脂肪瘤病例并进行文献分析,旨在提高泌尿外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巨大肾 临床诊治 实体肿瘤 放射科医生 生长速度
  • 简介:尿瘘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外科并发症,但许多移植医生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不良后果.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1年1月共施行肾移植236余例,术后1~7日发生尿瘘19例,发生率8.05%,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 尿瘘 临床分析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1992~1996年我院行异体肾移植763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尿路肿瘤5例(膀胱肿瘤4例),本文就其病因学、临床治疗等进行探讨。认为肾移植术后大量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尤其是环孢素A(CsA)的应用,使“免疫监护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肿瘤的发生,提出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的用量减少至原量的1/4,彻底清除病灶的治疗原则。

  • 标签: 肾移植术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肾移植术后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6至2002年间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输尿管肾盂结石的患者15例,其中肾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11例;体外震波碎石(ESWL)3例,输尿管镜取石7例,开放手术5例.结果5例开放手术术后均发生切口感染、尿外渗,其中2例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3例体外震波碎石后都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严重血尿,2例碎石后产生石街.输尿管肾镜取石顺利完成,几乎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应首选经输尿管肾镜取石.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治疗 肾移植 术后并发症 输尿管镜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是否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血栓的发生。方法选择以自体AVF为血管通路的MHD患者92例,观察1年是否有过1次或1次以上的内瘘血栓栓塞事件,将其分为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Hcy、CRP、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value,Hct)、铁蛋白等1年内两次化验的平均值指标及透析时间,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入选92例MHD患者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19.6%(18/92),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MHD患者Hcy异常发生率为100%,但2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CRP和铁蛋白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分析提示Hb和透析低血压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Hcy、CRP不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VF血栓组的透析时间及Hct低于非AVF血栓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细胞、SCr、血小板、LDL、Alb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低血压、Hb都是MHD患者AVF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cy、CRP等与AVF血栓的发生无相关性。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透析低血压 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肝炎病毒阳性受者肾移植术后临床处理对策。方法本组33例,其中18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14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1例同时感染HBV和HCV;移植术前肝炎病毒DNA或RNA阴性;术后定期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若肝功能异常及时应用护肝药物,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或种类,HBV—DNA阳性者口服拉咪呋啶。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16例(16/33,48.48%)患者于术后2周-2月内出现程度不等的肝功能异常,除3例(3/33,9.09%)HBV-DNA和(或)HCV—RNA阳性,其余均呈阴性,经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或种类,并给予护肝治疗,1例(1/16,6.25%)术后HCV—RNA阳性患者的肝功能好转但未恢复正常,其余15例(15/16,93.75%)均恢复正常。结论对肝炎病毒阳性受者,术后应进行严格的随访,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正确区分系药物性肝损害还是病毒性肝损害,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给予护肝治疗。

  • 标签: 肾移植 肝炎病毒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上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总结2000—2006年我院1090例肾移植患者中的14例移植后上尿路梗阻患者,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6例行膀胱输尿管二次吻合手术,1例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吻合,1例采用膀胱肌瓣代移植输尿管,1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出血相关性梗阻、输尿管扭曲和输尿管结石所致梗阻5例,均行开放手术。结果14例肾移植术后上尿路梗阻患者中2例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开放手术及腔镜处理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1年,血肌酐68-155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多数和外科手术操作有关,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巧避免。一旦发生上尿路梗阻,应根据梗阻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时处理。

  • 标签: 肾移植 尿路梗阻 输尿管
  • 简介:1979年10月~1996年11月施行尸体肾移植术613例(659次),术后发生肾盂输尿管并发症24例,发生率为3.6%。其中肾盂局限性坏死缺损漏尿1例,肾盂炎性肉芽肿伴结石1例,输尿管末端坏死漏尿4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部分撕裂脱开漏尿10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伴肾盂积水8例。本文着重探讨了发生肾盂输尿管并发症的各种原因,并根据其原因,类型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并发症 肾盂 输尿管
  • 简介: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9例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对其诊治进行临床总结。结果29例带状疱疹患者发病时间为肾移植术后4~84个月,平均(45.2±30.6)个月,其中术后36个月内发病者为22例(占75.86%)。出疱疹前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感24例(占82.76%),伴轻度发热7例(占24.14%)。23例表现为寻常型(占79.31%),6例为特殊型(占20.69%),4例合并局部细菌感染(占13.79%)。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即可诊断带状疱疹,必要时可取水疱液检查。所有患者均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并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协助抗病毒感染、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及外用炉甘石洗剂辅助治疗,20例给予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4例同时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皮肤疱疹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年内,多数患者出疱疹前感病变部位不适,少数伴轻度发热,疱疹以寻常型表现为主,诊断以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主,治疗上以静脉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辅以对症治疗,可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

  • 标签: 肾移植 带状疱疹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睾丸移植的远期疗效.方法利用亲属睾丸作供体行同种异体睾丸移植4例,其中医源性无睾症2例,原发性性腺机能低下2例,术后观察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第二性征变化及性功能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11年,4例患者血清睾酮明显升高,性功能及第二性征长期维持,精液检查未见精子.结论同种异体睾丸移植的内分泌治疗效果较为确切,但生精功能不满意.

  • 标签: 同种异体睾丸移植 低睾酮血症 血清睾酮 手术方法
  • 简介: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免疫治疗的进展,移植肾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故肾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免疫因素及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损伤,使部分病例逐渐出现了移植肾功能下降(CAN),甚至移植肾功能丢失。根据长期程序性移植肾活检标本结果提示CAN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影响肾移植后近远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应用尿毒清颗粒联合复方酮酸片治疗CAN病人32例,并以单用复方酮酸片治疗CAN病人32例作对照,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器官移植技术 尿毒清颗粒 免疫治疗 肾衰竭 临床观察 终末期肾脏疾病
  • 简介:本文报告我院460例次肾移植术后尿路并发症,共45例次,其中42例原发性(占9.13%),3例继发性,包括输尿管梗阻18例,输尿管或膀胱瘘26例,肾输尿管结石1例。除1例因行移植肾造瘘并发感染死亡外,余均经手术或非手术治愈。我们认为多数尿路并发症为外科技术所致,需要开放手术治疗。仔细的取肾、规范植肾手术操作和及早诊断是减少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尿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