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肾上腺醛固酮瘤手术患者血压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醛固酮瘤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肾穿刺病理、血肌酐及尿素氮与术后持续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相关影响因素与醛固酮瘤术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14例24h尿微量白蛋白增高者术后持续高血压9例;13例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者术后持续高血压9例。术后持续高血压者共16例,其中15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均显示肾脏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术前高血压病史时间长、术前肾脏病理变化与醛固酮瘤术后持续高血压密切相关。尤其应该重视醛固酮瘤患者的肾脏血管并发症。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 高血压 肿瘤 尿蛋白 肌酐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保护残余肾功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及中分子物质清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D患者日趋增加,降低PD患者病死率,使其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影响PD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相关危险因素 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 病死率 终末期肾脏病 残余肾功能
  • 简介: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优生优育政策的影响,慢性肾脏病的妊娠问题越来越成为肾病科和产科医师必须面临的一个临床问题和社会问题。肾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结局,主要表现为代谢废物在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加之妊娠发生的生理性改变,加重肾脏负担,危及胎儿及孕妇生命。故确诊为慢性肾衰竭(CRF)的妇女,不建议妊娠,若意外怀孕,要尽早终止妊娠。我院2013年接诊了一名CRF合并晚期妊娠剖腹产后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上相当少见,现在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产科医师 意外怀孕 规律血液透析 肾病科 终止妊娠
  • 简介: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impairment,CI)的发生率及CI发病与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MHD患者14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scale,MoCA)行认知功能评分,横断面调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原发病与合并症等临床数据,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白蛋白、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为CI组与无C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80例发生CI,发生率为57.1%。CI组患者MoCA平均得分为(18.70±2.74),糖尿病肾病的合并率为41.3%,hs-CRP为(13.6±7.6)mg/L,Hcy为(29.6±6.2)8mol/L。CI组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比率、透析年限、合并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病比率、hs—CRP、Hcy明显高于无CI组(P〈0.05),CI组受教育年限、血红蛋白、白蛋白值显著低于无C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肾病、血红蛋白、Hcy、hs-CRP是MHD患者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MHD患者CI的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结果相近。炎症、Hcy、贫血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与MHD患者CI的发生相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钙磷代谢异常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203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parathyroidhormone,iPTH),分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患病率、达标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3例患者中,高钙血症50例,患病率为24.63%;低钙血症11例,患病率为5.42%;高磷血症88例,患病率为43.35%;低磷血症19例,患病率为9.36%;高iPTH86例,患病率为42.36%;低iPTH52例,患病率为25.62%。符合KDI-GO关于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诊断的患者比例高达97.54%。本组MHD患者血钙、血磷、iPTH达标率分别为69.95%、48.77%、32.02%。血钙、血磷、iPTH均达标仅17例(占8.37%)。血钙和血磷的达标率低于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4(thedialysisoutcomesandpracticepatientssutdy4,DOPPS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iPTH的危险因素为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碱性磷酸酶;低iPTH的危险因素为透析时间、年龄、碳酸钙服用史、活性维生素D服用史。结论MHD患者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发病率较高,与DOPPs4比较,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各项指标达标率较低,其并发症危害值得注意。重视血钙、血磷、血iPTH的检测,及时纠正血钙、血磷、血iPTH的紊乱可减少透析相关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钙 血磷
  • 简介: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由于其不能治愈,经常出现浮肿、高血压、贫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常常导致患者丧失希望。希望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重塑信心的重要源泉,它能够指导人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压力。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患者希望水平正相关,照顾者的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提示主要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的表现与患者希望水平可能有密切关系。照顾者反应是评价照顾者照顾过程中表现的较好指标,它对患者希望水平影响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照顾者反应和希望水平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中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社会支持 高血压肾损害 维度得分 内容效度 付款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s,CKD)4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睡眠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科住院并接受随访的128例患者,其中CKD4期(CKD4期组)患者43例、MHD患者(MHD组)41例、CAPD患者(CAPD组)44例,随访1年,每6个月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睡眠质量,并记录实验室指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因素、吸烟、体质量指数、Charlson合并症指数、原发肾脏病无统计学差异(P〉O.05)。基线和第6个月时,MHD组和CAPD组的睡眠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CKD4期组(P〈0.05)。随访第12个月时,3组间睡眠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基线值相比,随访第6个月时3组睡眠质量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同随访第6个月时相比,随访第12个月时CKD4期组睡眠质量总分显著升高(P〈0.05),透析组无显著改变(P〉0.05)。随着患者PSQI总分的动态变化,3组患者血红蛋白、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也发生改变。年龄(0R=1.83,P=0.01)、血红蛋白(0R=1.46,P=0.01)、钙磷乘积(0R=1.25,P=0.02)、全段甲状旁腺素(0R=1.17,P=0.03)、超敏C反应蛋白(OR=1.32,P=0.04)与睡眠质量差显著相关。结论CKD4期以上患者睡眠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老年、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及微炎症反应是影响睡眠质量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睡眠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漫长,加上饮水、饮食受限,透析相关费用昂贵等因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抑郁作为MHD患者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MHD患者的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透析治疗过程 终末期肾脏病 maintenance 抑郁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当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cuffedcatheters,TCC)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与常规重新置管方法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爿至2014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年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28例,依据同一部位曾留置导管2次为常规置管组,超过2次为原位换管组,其中常规置管组16例,原位换管组12例;原位换管组采取原位更换导管方式,在涤纶套及上次静脉穿刺点中间位置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后挑起导管,离断并退出远心端,在原导管静脉端置入导丝后退出剩余导管。重新建立一皮下隧道,将新导管从皮下隧道穿过,导丝法置入新导管。与常规重新置管方式比较,观察其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曾留置导管次数、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eareductionratio,URR)、置管成功率、感染率、末次置管使用时间等指标,对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常规置管组16例中,6例置管失败;原位换管组12例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导管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ml/min以上。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经抗生素静脉治疗及局部封管后好转。统计结果显示,原位换管组在导管血流量、Kt/V值、URR、透析时间、年龄、性别上与常规置管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同部位血管曾换管次数越多,末次置管使用时间越长,需要使用原位换管的可能性越大,原位换管组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置管组高(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出现功能不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原位换管方式,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有效实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原位换管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湖北省中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hemoglobinvariability,Hb-Var)情况,并探讨Hb-Va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MHD患者56例,入组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随访6个月内记录患者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tinstimulatingagents,ESAs)剂量、ESAs调整次数、静脉铁剂总量、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次数,6个月内至少检查3次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parathyroidhormone,iPTH)、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以血红蛋白变异系数(hemoglobin-coefficientofvariation,Hb_CV)代表Hb-Var,分析HtrVar的影响因素。结果①血红蛋白波动组43例,占总例数76.79%;②单因素分析发现,在性别、年龄、透析龄、血管通路、静脉铁剂总量、ESAs调整次数方面,Hb-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lyCV与ESAS调整次数、静脉铁剂总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7、0.264,P〈0.05),与透析龄、SF、Alb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3,-0.390,-0.418,P%0.05),与年龄、血钙、血磷、iPTH无相关性;④Hb-CV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血管通路、ESAs调整次数、静脉铁剂总量、SF与Hb-CV独立相关。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Hb-Var,年龄越大血红蛋白波动可能更明显。血红蛋白的波动与性别、血管通路、使用静脉铁剂关系密切。Hb-Var与慢性肾脏病预后的关系尚存争议,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红蛋白 变异
  • 简介: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病情不可逆,治疗效果差,大多会随着时间逐渐进展,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需要肾替代治疗。如何延缓肾衰竭进展,是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重要内容。我科应用中药结肠透析对比传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透析 肾内科门诊 终末期肾衰竭 公共健康问题 尿毒症毒素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MN患者89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2±13.1)岁,病程7d~84个月,平均病程(12.4±18.2)个月,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年龄小于20岁(小于20岁组)4例,年龄20-39岁(20-39岁组)22例,年龄40-59岁(40-59岁组)52例,年龄60岁以上(60岁以上组)11例。比较各组间的临床指标,病理分期、免疫荧光检查等。结果89例IMN患者发病年龄以40-59岁组为最高峰(52例,占58.4%);临床表现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66例,占74.2%),其次浮肿(63例,占70.8%)。不同年龄组的IMN患者临床指标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24h尿蛋白定量与年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尤其是40~59岁组和60岁以上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明显高于小于20岁组和20-39岁组。病理资料显示,40~59岁组及60岁以上组患者肾脏病理指标中肾小管一间质损害程度及动脉壁增厚变性较小于20岁组和20-39岁组严重,病理分期以Ⅲ期最常见(34例,占38.2%)、其次Ⅱ期(20例,占22.5%);免疫荧光以IgG沉积最多见(86例,占96.6%)、其次为C3沉积(55例,占61.8%)。结论IMN患者以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多见,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40岁以上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动脉壁增厚变性较严重,故对IMN患者应早期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疾病进展情况,对实施治疗方案及延缓疾病进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活检 年龄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2~4期未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对肾功能进展的影响。方法对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的138例CKD2~4期患者规律随访2年并定期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及血肌酐测量,同时记录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比较CKD2~4期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将138例患者根据肾功能进展情况分为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无进展组,比较2组基本情况及生活质量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①CKD2~4期患者生活质量10个维度得分比较,CKD4期组均较CKD3期组、CKD2期组低,且在症状影响、肾病影响、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精力、体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无进展组比较,肾功能进展组体质量指数低于肾功能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10个维度中,肾功能进展组得分低于肾功能无进展组,在症状影响、肾病影响、肾病负担、身体功能、情感状况、社会情感、精力、体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功能进展危险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症状影响、身体功能、情感状况为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降低,且肾功能进展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中症状影响、身体功能及情感状况是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提示CK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加速病情进展的恶性循环,关注其生活质量十分必要。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esnephropathy,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早期DN的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120例做为对照组。观察2组AS情况,同时将观察组分为非AS组(56例)、合并AS组(64例),2组患者禁食12h后抽血送检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三酰甘油(threeacids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proteinexcretionrate,UAER)、尿酸(uricacid,uA)水平,并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thickness,IMT)、粥样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S组的血UA、BMI、FBG、TG、LDL-C、收缩压水平与非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患者较单纯T2DM更容易发生AS,合并AS的危险因素可能为FBG、血压、TG、LDL-C、BMI、UAER、UA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治疗对生活质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首次进行PD和HD治疗的住院患者(PD组30例,HD组3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运用肾脏疾病相关生活质量1.3量表(kidneydiseasequalityoflifeshortform,KDQOL_SFml.3量表)进行相关调查。每月发放1次,连续发放8个月。共发放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100%。结果症状因子(symptom/problemlist,SPL)明显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持续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D组SPL在持续增高后第6、7个月时达到2组最大值,以后基本持平;PD组SPL在趋于平稳增高的过程中第8个月达到PD组的最大值。肾病影响因子(effectsofkidneydisease,EKD)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PD组EKD增高后第3、5个月时达到2组的最大值后基本持平;HD组EKD增高过程中趋于平稳,第8个月时达到了HD组的最大值。睡眠状况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HD组睡眠状况在持续增高后第6个月时达到2组的最大值后趋于平稳;PD组睡眠状况第3个月时达到了PD组的最大值后趋于平稳。躯体功能因子(physicalfunction,PF)明显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D组PF在明显持续增高后第6、8个月时达到2组的最大值;PD组PF也在明显持续增高后第6、7和8个月时达到了PD组的最大值。活力、精力因子(vitality,VT)明显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均在明显持续增高,第3个月达到最大值后明显持续下降,呈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结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初期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家庭社会情况,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患者,为患者选择更加�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疾病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低通量透析30例(HD组),高通量透析30例(HF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N组)。HD组和HFHD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流速均相同。HD组和HFHD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CD4^+/CD8^+百分比的变化。对照组也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HD、HFHD两组患者透析前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组)(P〈0.01),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HD、HFHD两组患者透析前比较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及HFDF组患者透析后CD3^+,CD4^+及CD4^+/CD8^+较透析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HD组CD3^+,CD4^+及CD4^+/CD8^+较HD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T细胞亚群 高通量透析
  • 简介:随着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增多,CKD在中国人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约10%中国人群罹患CKD,随CKD患者的增多,慢性肾衰竭患者也逐年增加,长期肾脏替代治疗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其中血液透析是最为广泛使用的肾脏替代模式,而透析器或透析膜的功能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

  • 标签: 血透患者 PMMA膜 聚砜膜 肾脏替代治疗 透析膜 慢性肾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口服依折麦布(10mg/d)联合阿托伐他汀钙(10mg/d)治疗12周,检测用药前、后患者血脂、肝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PK)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进行腹膜透析前,34例患者中有21例(占61.8%)存在高脂血症,其中高胆固醇血症6例(占17.6%),高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症5例(占14.7%),混合型高脂血症10例(占29.4%),而高胆固醇血症在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为14例(占41.2%);②经过12周联合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in,LDL-C)、hs-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虽然TG水平较前有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in,HDL-C)水平较前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CPK水平较前并无明显变化;③34例患者经过12周联合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尿量、腹膜透析超滤量、家庭自测血压的变化情况发现SCr有下降趋势,尿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治疗CAPD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且能降低hs—CRP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对患者的腹�

  • 标签: 腹膜透析 胆固醇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水平及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检测,探讨血清M-CSF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BMD的关系,以及影响BM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钾、血磷、血钙、甲状旁腺素、尿素氮、尿酸和血肌酐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透析前血清M-CSF浓度。用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BMD,结果以T-Score表示。Spearman分析BMD、M-CSF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按照BMD值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分析不同组别中BMD值与M-CSF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M-CS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56,P=0.0264),与性别(r=0.3701,P=0.0041)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②观察组M-CSF与BMD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按照T-Score分组后,骨质疏松组M-CSF与BMD呈负相关(r=-0.3842,P=0.0522);骨密度正常组(r=-0.1324,P=0.3490)和骨量减少组(r=-0.02999,P=0.4501)M-CSF与BMD无明显相关。结论M-CSF与BMD呈负相关,随着血清M-CSF水平的升高,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CSF水平升高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及进展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balloon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tenting,PTS)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插管相关性中心静脉狭窄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经血管造影检查存在颈内静脉插管相关性中心静脉狭窄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18例患者均有颈内动脉插管史,平均留置时间(3.0±0.4)个月。PTA术选用相应直径的扩张球囊,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建立血管通道,在放射监测下将扩张球囊置于狭窄部位,缓慢充气至目标值后,保留30S后缓慢放气。PTS术18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4枚,2例为左侧锁骨下静脉狭窄,使用血管球囊扩张成后残留狭窄严重,植入10mm×62mm自膨式支架,另2例为右侧无名静脉狭窄,植入12mm×62mm自膨式支架。结果发生颈内静脉插管相关性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18例均行PTA进行治疗,术后予双嘧达莫50mg,口服3次/d,随访6~12个月,其中2例出现再次狭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肿胀,3个月后再次予以PTS,术后3d予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随访至今无肿胀发生,手术成功。结论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插管相关性中心静脉狭窄的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狭窄 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