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阿霉素7.5mg/kg,制备阿霉素致大鼠肾脏损伤模型,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24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近曲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近曲管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失;线粒体和溶酶体囊状扩张,结构模糊;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复方丹参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其MDA水平,减轻大鼠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肾脏近曲管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损伤.结论:复方丹参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药理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密切相关,从而为临床采用抗氧化剂防治肾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肾脏 近曲小管 超微病理 阿霉素 肾病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小儿肾病之间的关系已被明确,其主要病理改变类型为膜性肾病[1,2].但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比较,无论在临床和病理,还是实验室检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肾小管间质的病理形态和功能改变上差异更为明显.本文对本院住院经肾活检诊断38例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表现和功能改变进行研究,以其了解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间质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 乙肝 膜性肾病 小管间质
  • 简介:目的探讨Clusterin在肾脏远曲的表达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结石患者及对照组肾脏组织切片中clusterin表达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Clusterin在肾结石组及对照组肾远曲均有阳性表达,45例肾结石组患者平均表达强度评分为190.73±80.00,38例对照组为97.76±63.57,肾结石组表达强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clusterin表达于肾远曲,在肾结石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肾远曲损伤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关。

  • 标签: 肾结石 结石形成 从生蛋白 肾远曲小管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后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吻合法。方法经会阴耻骨上联合切口入路,采用自制长直针后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31例。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30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15年。29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其中1例术后出现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个月后逐渐恢复。1例术后8个月尿流稍变细,定期尿道镜直视下尿道扩张后排尿恢复通畅。2例术后出现中等程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结论长直针后尿道吻合疗效满意,手术简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吻合术
  • 简介:患者,男性,46岁,因“内瘘闭塞3个月余”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诊断: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2005年3月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于2005年底内瘘闭塞,行临时动静脉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为再次行内瘘手术入院。患者平日血压16/10.8kPa(120/80mmHg)左右,透析后血压降至12/8kPa(90/60mmHg)。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 吻合 血管 变异 血液透析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环形输尿管支架改善双J置入后相关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患者60例,配对分为双J组及环形支架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随访4周,于术前1d及术后4周完成输尿管相关症状问卷(USSQ)、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问卷表(OABSS)。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双J组与环形支架组术后4周USSQ中排尿症状评分分别为25.5(10-39)分与13.0(10-21)分、身体疼痛症状评分分别为15.6(8-25)分与9.5(2-17)分、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分别为13.8(8-19)分与5.9(2-13)分、IPSS评分分别为(12.6±2.0)分与(8.6±1.9)分、OABSS评分分别为(6.8±1.5)分与(3.5±1.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应用环形输尿管支架能明显改善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J管 输尿管引流 环形输尿管支架管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植术后初期非肝素化对透析通畅的影响.方法:在13例病人植术后初期,使用非肝素化透析液,采用传统的方法检测导管是否通畅.结果:13例病人的导管全部通畅.结论:腹膜透析植术后初期非肝素化是可行的.

  • 标签: 腹膜透析 非肝素化 透析管
  • 简介:目的探讨双J(双J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美蓝在置放术中的作用.方珐对215例患者采用放置双J作内支架和内引流治疗,近期48例术中以美蓝协助定位.结果术后留置尿5~7d,无切口感染、尿瘘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拔除双J,随访3~6个月,肾功能、肾积水明显好转,吻合口通畅.以美蓝协助定位者无双J管上移致拔困难.结论双J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作用,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以美蓝协助定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 引流 泌尿系疾病 美蓝
  • 简介:目的总结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及防治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泌尿系统疾病应用输尿管支架的临床资料,总结双J置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蛄果双J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疾病,其中以梗阻性疾病及肾及输尿管切开取石应用最多,同其他疾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膀胱刺激征、感染较多见,同其它并发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置方法多样化使其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分析双J常见并发症及导致原因可防止其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双J临床有效率。

  • 标签: 输尿管支架管 泌尿系统 并发症
  • 简介:囊性肾癌(cysticrenalcellcarcinoma,CRCC)与肾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SCC)两者单独发生较为罕见。但我科近期收治1例更为罕见的术前诊断CRCC而术后病理为肾SCC患者,故结合有关CRCC与肾SCC的文献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癌 囊性肾小细胞癌 临床特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时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损伤输精导致的梗阻性不育的临床特征,及显微镜下输精(V-V)吻合术治疗效果。方珐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男科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不育中有儿童时期腹股沟疝手术史患者24例。平均年龄28.8岁,术后精子密度〉1×10^3/mL即复通成功。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成功复通19例,术后配偶自然孕育10例,复通率为79.17%,配偶孕育率为41.67%。孕育组配偶年龄显著小于未孕组分别为[(27.3±4.2)岁vs.(33.4±3.9)岁,P=0.001]。腹股沟疝手术史〈15年者9例,复通率为88.89%(8/9),孕育率为66.67%(6/9);腹股沟疝手术史≥15年者15例,复通率为73.33%(11/15),孕育率为26.67%(4/15),两组的复通率和配偶孕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64和0.054)。结论儿童时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损伤输精导致的梗阻性不育情况较为复杂,显微镜下V-V吻合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配偶年龄是影响自然孕育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梗阻性不育 腹股沟疝修补术 输精管吻合 显微手术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右阴囊隐痛坠胀不适3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3年前偶然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直径约2cm大小,不伴明显胀痛。后肿块逐渐增大,出现隐痛、坠胀感,近1月来症状加剧。既往无附睾炎、腹股沟斜疝及多囊肾病史。查体:右侧阴囊明显增大,输精无明显增粗,右侧睾丸无明显异常,睾丸上方触及囊性肿块,无触痛,大小约10cm×9cm×7cm,透光试验阳性;左侧阴囊及内容物未及明显异常。超声检查为睾丸鞘膜积液。入院后行探查术,术中发现右附睾头部巨大囊肿,囊液清,量约350mL,行囊肿切除,并鞘膜翻转。术后病理示:良性囊肿,囊壁纤维化,囊内有扁平上皮及立方上皮被覆,符合副中肾囊肿。随访6个月,无复发。

  • 标签: 附睾 Müller氏管 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协助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7年8月间的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癌的1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找寻肾集合癌的最佳诊疗方式。结果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0例,Ⅲ期7例,Ⅳ期2例;CDC于CT及MRI上多呈形态多变、边界不清的肿块影,于肾髓质处呈浸润性生长,瘤体较小时肾脏轮廓不变,但对于较大的CDC,影像学表现差异巨大;行免疫组化检查后,患者中常见标记物CK19、34βE12、vimentin、PAX-8、PAX-2、INI-1等均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11名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于术后6~11月内死亡,失访1例,余患者截止最后随访时间2018年3月均存活;另有1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术,该患者术后第6个月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死亡。结论肾脏集合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肾集合癌时应积极手术确诊,术后积极随访,肿瘤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及指导靶向治疗。

  • 标签: 肾脏集合管癌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提高对膀胱细胞癌的认识水平。方法对4例膀胱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9.5。其中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化疗,1例行姑息性膀胱全切。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20个月,1例存活7年。结论原发性膀胱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膀胱肿瘤 小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细胞癌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该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术后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死于癌复发和肺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13个月.结论膀胱细胞癌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膀胱小细胞癌 病理学 治疗 预后
  • 简介:患者,男,29岁,主诉尿痛,行B超发现射精囊肿2d收入院。患者排尿轻度疼痛伴排尿费力,无尿频、尿急,无射精痛、射精困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外生殖器无畸形,肛诊示前列腺大小正常,右侧叶近前列腺底部可及一肿物,约1.5cm×2cm×2cm,表面光滑,可及波动感,无压痛。B超示右侧射精走行区可见3.4cm×2.1cm的无回声区,考虑右射精囊肿;CT示前列腺区囊性病变;

  • 标签: 射精管囊肿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脐尿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总结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5例脐尿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中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转移患者仅行化疗。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5例患者中未手术者于治疗后6个月死于多处转移,另有1例术后12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3例截至2013年5月仍在随访中,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脐尿肿瘤较为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血尿是其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及存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