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3年07到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实施长期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长期留置导管,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长为5.2~49.6个月,平均血流量为(200.6±10.3)ml/min。在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的隧道口位置发生炎症反应,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痊愈,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不良反应率为4.76%。结论对于血液透析者,实施长期留置导管可为其提供充沛的流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单,在进行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严守无菌原则,依照正确使用方式留置导管,这样能够加长导管使用寿命,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双腔导管 长期留置 血液透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8年1月间我院治疗的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透析血流、并发症出现率进行对比。结果在透析血流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率,提高患者对自我的护理能力,增加患者安全性,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 血液透析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颈内静脉留置带cuff的导管的使用及护理的方法,延长其使用寿命,得出结论加强导管使用期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颈内静脉 双腔导管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尿激酶溶解血透患者半永久导管血栓的方法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半永久导管栓塞患者23例根据栓塞程度选择尿激酶封管或尿激酶持续泵入法溶栓。结果23例患者经溶栓治疗,22例溶栓成功,1例反复溶栓无效予拔管处理。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提高导管血流量,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半永久双腔导管 血栓 尿激酶 溶栓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00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患者在接受深静脉导管置管后,实施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之后观察并记录导管留置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经过留置导管后,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均在86分以上,与留置置管前相比较,其生存质量均明显有所提升(P<0.05),数据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结论:深静脉导管的操作有效、安全,其留管时间较长,通过导管留置且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会明显改善,是比较理想的血液透析通道之一。

  • 标签: 深静脉双腔导管 血管通路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单Fogarty导管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EAE)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单Fogarty导管取栓组(SF组)(52例,55条患肢)和导管取栓组(DF组)(25例,28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死亡率、截肢率、膝下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ABI)、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SF组[(0.68±0.08)vs(0.17±0.16)]和DF组[(0.93±0.11)vs(0.15±0.18)]术后AB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01)。DF组的一条或以上膝下动脉开通率(78.6%vs52.7%,P<0.001)、ABI改善程度(0.78vs0.51,P<0.001)优于SF组。DF组截肢率(7.1%vs14.5%,P<0.01)、并发症发生率(20.0%vs51.9%,P<0.001)低于SF组。而DF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SF组[(143±15.8)minvs(85±13.5)min,P<0.001)]。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更好的选择。

  • 标签: 下肢 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 取栓术
  • 简介:PICC导管有2个管,为5Fr型号,导管较粗。在置入PICC导管时,其末端与导管为一体,不能剪裁,因此使用时多对导管前端进行剪裁。以往,我们都是用无菌剪刀进行剪裁,每次都需使用一个拆线包,若需要剪裁的导管过多,则会出现拆线包不够用而需要护士临时去取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操作、浪费了时间,也增加了医疗卫生用品的消耗。我科自2011年2月开始使用扩皮刀进行剪裁,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PICC导管 双腔 医疗卫生用品 拆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owerPICC导管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颈内CVC,观察组应用PowerPICC导管,对比两组患者输注干细胞的时间与费用、置管穿刺情况以及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注干细胞时间、置管费用以及每周维护费用,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穿刺情况,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二次以上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穿刺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PICC导管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有助于缩短输注干细胞的时间,降低置管费用与维护费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且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ower PICC双腔导管 颈内CVC 干细胞移植 应用效果
  • 简介: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的必要条件,血管通路分为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而经皮穿刺静脉置管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临床上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方法。因其痛苦小、保留时间长、血流充足,所以成为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首选,而其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

  • 标签: 并发症 双腔导管 血液透析 永久性血管通路 临时血管通路 血液净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插管操作,观察组采取可视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插管情况、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气管导管进入左侧支气管即刻(T2)、插管后(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声门显露时间[(36.65±13.17) s]、气管插管时间[(130.55±27.69) s]短于对照组[(74.82±14.25)、(187.62±29.15) s,t=10.774、7.775,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甲状软骨按压率(3.33%)、术中气管导管异位重新定位率(0)、因重新定位气管插管导致低氧血症率(0)低于对照组(30.00%、23.33%、20.00%,χ2=7.680、7.680、5.822、4.630,P<0.05);观察组T1、T2、T3时刻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t=0.013、3.143、3.093、2.822、2.669、2.085,P<0.05);插管后即时观察组PaCO2(33.79±2.46)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36.18±2.37) mmHg,PaO2(85.76±7.39) mmHg、SaO2(98.47±0.54)%]高于对照组[(80.34±6.80) mmHg、(97.06±0.42)%,t=3.832、2.956、11.289,P<0.05];观察组T2、T3时刻rSO2分别为(66.16±5.04)%、(64.33±6.19)%,高于对照组[(63.59±4.61)%、(60.18±5.92)%,t=2.061、2.654,P<0.05]。结论可视气管导管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低氧血症率,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局部脑氧饱和度。

  • 标签: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声门显露程度 血流动力学 局部脑氧饱和度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部听诊法、触底退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300例需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气管插管后分别采用听诊法、触底退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支气管的位置。结果听诊法、触底退管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4%、90%、100%,纤维支气管镜法明显高于其它2种方法(P<0.05),触底退管法高于听诊法(P<0.05)。结论触底退管法能提高准确率,纤维支气管镜定位管插管更准确可靠。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支气管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护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63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进行针对性护理处理后,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导管内血栓形成5例(7.9%),血流不通畅3例(4.7%),局部感染9例(14.2%),导管脱落患者5例(7.9%),发生全身感染1例(1.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较多,主要集中在感染、、血栓栓塞、导管脱落等几个方面。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进行积极护理.正确处理并发症,能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内需长期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72例,观察了解患者在经血液透析期间导管情况、血流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72例患者导管留置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34例导管留置是时间在6个月内,29例留置时间在1年内,6例留置时间在2年内,3例留置时间超过2年;置管后患者平均血流量在200~300mL/min,5例患者出现导管位置不良,经调整导管位置后血流可达200m1/min以上;置管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21例患者存在血栓形成,19例存在动脉端血流受阻,5例管道感染,总发生率为62.5%。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达到充分透析目的,并且使用时间长,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导管的长期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双腔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肿瘤患者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单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2011年1月至12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223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223例患者均为右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单导管导管内回流发生率高于导管组(P<0.05);其与穿刺处渗液、导管移位、穿刺处红肿、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在两组中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在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肿瘤手术或化疗病人,这两种均是安全有效的置管方式并可在临床安全使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化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14-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长期性血透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对 80例次长期性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 , 了解置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导管、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结果: 80例置管患者中导管口皮肤红肿者 12例,其中股静脉置管 4例,颈内静脉置管 8例。结论:应用导管留置需要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以及对患者防止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

  • 标签: 血液净化 双腔导管 留置导管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