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在我院就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钙磷代谢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7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确定所有纳入患者中医证型,并且收集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1)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中以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居多。(2)不同本虚证患者的钙磷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检查比较后,发现肝肾阴虚型患者ca最高,为2.184-0.19mmol/L,脾肾阳虚证ca水平最低,为1.95±0.27mmol/L,较肝肾阴虚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较其他三型均无统计学意义。(3)阴阳两虚组P水平最高,为1.944-0.53mmol/L,与其他四证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阳虚组最低,为1.59±0.53mmol/L,与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4)阴阳两虚型PTH平均值最高,为483±178pg/ml,较其他四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PrH值最低,为290±151ps/ml,但较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钙磷代谢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中医证型 血液透析 钙磷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临床发现的输尿管SF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SFT具有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不易与输尿管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34、bcl-2为主要阳性标志物,S-100、CK、NSE、Actin阴性有助于与神经纤维、平滑肌及间皮源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输尿管SF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较独特的病理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生物学行为不肯定,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输尿管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干预手段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150名MHD患者的睡眠情况,并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平均超滤量、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计算PSQI评分后进行分组,将PSQI评分≤5分者归为睡眠质量好组,PSQI评分>5分者归为睡眠质量差组,并进行各因素、各维度的比较。结果结果150名MHD患者中82名(54.66%)患者PSQI总分大于5分。睡眠质量差组与睡眠质量好组在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PTH、Kt/V等指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白蛋白、平均超滤量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以上患者与60岁以下患者PSQI量表中PSQI总分、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时间3年以上和透析时间3年以下的患者在PSQI量表中总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高龄、透析时间长、血红蛋白降低、PTH升高、Kt/V降低更易导致睡眠质量差。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输尿管镜取石术(URS)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8月贵州医大附属医院行ESWL术后采用RLU(A组)、URS(B组)和PCNL(C组)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残石患者共651例资料。比较3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并采用修改后的Clavien-Dindo评分系统来评估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RLU组手术成功率(100%)、清石率(100%)均高于URS、PCNL两组。URS组手术时间为(46±9.1)min,均短于RLU组(54±10.3)min、PCNL组(62±15.2)min。URS组出血量最少(12±5.1)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RLU组(23±2.2)h,明显长于URS组(8±0.6)h和PCNL(11±4.3)h(P〈0.05),3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止痛药的使用无显著差异(P〉0.05)。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21.9%)高于RLU组和URS组,RLU组没有严重并发症。RLU组术后有4例患者发热,明显低于URS组(24例)和PCNL组(21例)。RLU组术后未出现尿脓毒血症,而URS组有11例、PCNL组有13例患者分别出现尿脓毒血症。结论RLU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EWSL失败后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优先选择
  • 简介:研究旨在探讨博莱霉素联合依托泊苷和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方案(BEP方案)对晚期广泛期卵黄囊瘤(YSTs)的治疗作用。1982年7月至2015年12月,共有58例YST患者接受了初步治疗,其中有18例因不能满足手术治疗条件而先行接受了BEP方案新辅助化疗。18例中部分患者是因疾病导致身体虚弱(ECOG评分≥2)而不能承受手术,另部分患者是因病变广泛而失去最佳手术切除机会,本研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 标签: 辅助化疗方案 BEP方案 治疗作用 卵黄囊瘤 广泛期 晚期
  • 简介:目的探讨1470nm半导体激光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采用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28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其中6例为宫颈癌放疗后患者、22例为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患者。全部病例均于膀胱颈3点和9点切开,深达浆膜层;对于膀胱颈5~7点有明显抬高的病例,于5~7点切割至深肌层,使后尿道与膀胱三角区平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6±2.3)min。术后随访12个月。手术前后比较,平均最大尿流率由(7.66±2.15)ml/s增加至(20.47±1.57)ml/s,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24.11±3.58)分下降至(5.36±0.91)分,平均生活质量评分由(4.96±0.79)分下降至(1.07±0.86)分,平均残余尿量由(97.61±62.65)ml下降至(9.48±3.57)ml,所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470nm半导体激光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膀胱颈梗阻和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具有易于操作、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疗效确切等优势;恰当的切割位置和深度是保证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膀胱颈梗阻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 1470nm半导体激光
  • 简介: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全身化疗+膀胱内灌注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6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N0M0,~T3N0M0期)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36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全身化疗及膀胱灌注保膀胱方案治疗,20例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性化疗方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远期治疗指标、生存时间、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膀胱癌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模块量表评分。结果保膀胱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根治组(P〈0.05);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肠梗阻发生率方面低于根治组(P00.05)。术后随访3~57个月,平均29个月,保膀胱组远期治疗指标优于根治组(P〈0.05)。采用KaplanMcic,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保膀胱组多领域优于根治组(P〈0.05)。结论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辅助化疗+局部膀胱内灌注方案治疗T2N0M0~T3N0M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治疗指标优,观察期内生存率相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保留膀胱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9例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对其诊治进行临床总结。结果29例带状疱疹患者发病时间为肾移植术后4~84个月,平均(45.2±30.6)个月,其中术后36个月内发病者为22例(占75.86%)。出疱疹前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感24例(占82.76%),伴轻度发热7例(占24.14%)。23例表现为寻常型(占79.31%),6例为特殊型(占20.69%),4例合并局部细菌感染(占13.79%)。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即可诊断带状疱疹,必要时可取水疱液检查。所有患者均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并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协助抗病毒感染、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及外用炉甘石洗剂辅助治疗,20例给予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4例同时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皮肤疱疹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年内,多数患者出疱疹前感病变部位不适,少数伴轻度发热,疱疹以寻常型表现为主,诊断以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主,治疗上以静脉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辅以对症治疗,可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

  • 标签: 肾移植 带状疱疹 临床分析
  • 简介:自1986年报道了第一例肾脂肪瘤[1],后陆续有报道,但仍较少。本病为良性罕见肾脏实体肿瘤,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典型,易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混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肾脂肪瘤病例并进行文献分析,旨在提高泌尿外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巨大肾 临床诊治 实体肿瘤 放射科医生 生长速度
  • 简介:目的观察环形输尿管支架管改善双J管置入后相关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60例,配对分为双J管组及环形支架管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随访4周,于术前1d及术后4周完成输尿管相关症状问卷(USSQ)、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问卷表(OABSS)。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双J管组与环形支架管组术后4周USSQ中排尿症状评分分别为25.5(10-39)分与13.0(10-21)分、身体疼痛症状评分分别为15.6(8-25)分与9.5(2-17)分、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分别为13.8(8-19)分与5.9(2-13)分、IPSS评分分别为(12.6±2.0)分与(8.6±1.9)分、OABSS评分分别为(6.8±1.5)分与(3.5±1.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应用环形输尿管支架管能明显改善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J管 输尿管引流 环形输尿管支架管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为促进患者康复而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的优化路径,以尽可能地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性应激反应,控制和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死亡风险和医疗费用的多学科医疗模式理念。它引领着21世纪现代外科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康复医疗 多学科医疗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7例病理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男60例,女67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51.65±12.26)岁。pT1期肿瘤患者占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为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5.38cm。总体随访率达94.5%,127例的随访时间为6.4-67.7月,平均(26.6±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115/127)、88%(44/50)、76.2%(16/21)。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18),根治性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的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IgA肾病是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和病理改变,是常见的慢性肾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率的43.8%,高达50%的患者会在20~25年内逐渐进入终末期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持续性蛋白尿是IgA肾病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降低蛋白尿是延缓IgA肾病进展治疗的关键[2]。

  • 标签: IGA肾病 临床观察 厄贝沙坦 来氟米特 治疗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简介:对具有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可引起或加重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采用无抗凝透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出血的发生,所以无抗凝透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而无抗凝透析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凝血,这既影响透析效果,又易造成患者失血。

  • 标签: 抗凝血液透析 临床观察 冲管方法 生理盐水 出血倾向患者 间歇性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通过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一种低度恶性的少见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可确诊,免疫组化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般采用保留膀胱的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利用数据库分析氯离子通道蛋白家族CLCN5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CLCN5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GEPIA数据库中选择TCGA数据验证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情况。用MethHC[JP3]数据库分析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JP]的甲基化水平。用GEPIA分析CLCN5基因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CLCN5相关的蛋白。结果与正常肾脏组织相比,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低表达CLCN5,且CLCN5表达水平越低者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升高,低表达者生存期缩短。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是导致CLCN5转录水平降低的可能原因。结论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生存期相关。目前采用数据库挖掘分析数据可为临床上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参考,为CLCN5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CLCN5 数据库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YMS)基因在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意义,为PCa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GEO(geneexpressionomnibus)数据库下载并分析PCa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2448、GSE16560、GSE17951以及GSE79957,明确TYMS基因在PCa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明确TYMS基因表达与PCa患者年龄、分期、Gleason评分以及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TYMS基因对于PCa细胞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TYMS在PCa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448),高表达TYMS的PCa患者T分期、Gleason评分明显差于低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P值分别为0.002和<0.0001)。低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优于高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P=0.0056)。基于TYMS基因集富集分析表明,TYMS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E2F、MYC)、细胞周期(有丝分裂、G2M检查点)以及细胞代谢(糖酵解)等途径影响PCa细胞增殖。结论TYMS与PCa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PCa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癌 TYMS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1470nm半导体激光局部切除在治疗老年高危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1470nm半导体激光膀胱癌膀胱局部彻底切除的48例老年高危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5.3~92.6岁,平均82.5岁;术后病理证实18例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0例为非肌层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膀胱癌。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3±9.6)min,术中出血(13.6±2.8)ml,术后膀胱冲洗(2.6±0.5)d,留置尿管(7.2±1.5)d,1例发生灌注液外渗,经穿刺引流治愈。随访12~36个月,8例影像学检查复发,2例出现明显肉眼血尿行介入止血治疗。结论采用1470nm半导体激光局部彻底切除治疗老年高危膀胱癌安全,能有效控瘤、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肿瘤出血及相关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危膀胱癌 老年 1 470 nm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对于双侧肾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例双侧肾癌患者(14侧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R.E.N.A.L.系统评分,统计分析R.E.N.A.L.肾肿瘤评分与手术方式选择、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肾功能等的关系。结果14例次手术中,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PN)10例次,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LRN)4例次;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肿瘤分别为6例次、6例次、2例次,行LPN分别为6例次、4例次、0例次;R.E.N.A.L.评分均值LPN组(5.8±1.9)和LRN组(8.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LPN方法的选择有显著相关性(χ^2=30.9,P<0.05),低度及大部分中度复杂肿瘤适合行LPN。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能够对双侧肾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难易程度及手术风险进行较好评估。

  • 标签: 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肾根治性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