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肺癌合并尘肺患者血清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放疗前后含量变化与继发性骨质疏松发生发展关系,以改进临床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肺癌合并尘肺患者30例及30例健康对照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BGP,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BMD,用SMAC技术检测血清ALP、Ca、P等,肺癌患者采用美国瓦里安1800加速器体外照射1f/d,2Gy/f,剂量55-65Gy。结果肺癌合并尘肺患者放疗前BMD、BGP较对照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P增高,P〈0.05。血Ca、P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肺癌合并尘肺患者BMD和BGP改变临床意义:肺癌放疗前BMD、BGP降低,ALP增高,缓解期可逆转与肺癌合并尘肺病情基本一致,尤其是中晚期肺癌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放疗前影响钙代谢,而钙代谢异常加重了病情,因此肺癌合并尘肺患者定期检测BMD、BGP和ALP,在放疗同时注意肺癌患者伴骨质疏松存在风险,以便能够得到早治疗早预防目的,对他们以后生活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癌合并尘肺 骨钙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PTX+AT)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难治性。肾性SHPT行PTX+AT术并随访3个月以上20例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磷、血红蛋白、相关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1)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8例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2例患者术中仅发现并切除3枚甲状旁腺,未行前臂移植。(2)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喉神经损伤、呼吸困难、抽搐等)。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骨痛、皮肤瘙痒、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3)术后各时间点血钙、磷、iPTH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月红细胞压积(Hct)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X+AT对于治疗难治性肾性SHPT疗效明确,是一种安全、经济和有效治疗手段,术前甲状旁腺准确定位及术后及时调整血钙水平是治疗成功关键。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处理。结果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后主要一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例),其次症状为肌痛16例,流感样症状15例,关节痛10例,头痛5例。以上症状均为一过性,不超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2例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唑来膦酸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一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用药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不良影响。

  • 标签: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药物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复位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2月采用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108例,其中多椎体骨折30例,骨折累及椎体后壁24例。局麻下扩张146个椎体,每椎注射2.5~6.5mL,平均4.6mL。根据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球囊扩张程度明显大于椎体高度复位程度,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7mm(33.4%),伤椎中部高度平均恢复2.8mm(丢失高度37.8%),Cobb角平均矫正3.3°,单侧与双侧扩张无显著性差异;疼痛改善程度与复位无相关性。结论PKP球囊在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内扩张会使骨小梁压缩骨折,一般仅能使伤椎部分复位,复位程度与近期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脊椎穿刺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2年。175名患者随机分为两,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口服元素钙500mg(碳酸钙)和阿法骨化醇1W后给予密固达(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输液,并通过骨密度仪记录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肾功能变化、骨折事件发生及不良反应。对照88人,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结果输注唑来膦酸后患者髋关节及腰椎24骨密度较对照明显提高,疼痛较前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损害,连续输注患者无一例腰椎骨折发生,输注后2d内不良反应以低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1例出现房颤。结论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骨折风险,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研究,不良反应包括心房纤颤发生率增加。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唑来膦酸
  • 简介: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诊治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18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25~49岁,平均35岁。左侧8例,右侧10例;均为新鲜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5例,可3例。结论仔细查体及胫腓骨全长X线片可明确诊断,减少漏诊;手术结合早期锻炼治疗Mai-sonneuve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MAISONNEUVE骨折 诊治 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经三种手术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因素。方法经三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7岁,平均36.4岁。AO/ASIF分类,C1型13例,C2型15例,C3型3例。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4例失访,另27例骨折全部愈合,伤口感染1例,尺神经损伤2例。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3]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9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为85.19%。结论三种手术入路各有优缺点,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适用于C1型骨折,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适用于C2型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适用于C3型骨折。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及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责任椎选择对预后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在我院行PVP或PKP病人276例,其中单椎体者204例病人,双椎体者66例病人,三椎体者6例病人,通过术前认真查体及阅X线片、CT、MRI,选择正确责任椎,给予PVP或PKP。结果276例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术后1个月恢复伤前生活,无节段血管、脊髓等穿刺损伤,无肺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选择责任椎,能有效避免手术失败,PVP及PKP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 标签: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 椎体成形 责任椎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各项工作,骨质疏松委员会于2012年8月19日下午在京召开了学会办公会议,刘忠厚主委主持会议,候任主委马远征、总干事郭亦超、副总干事张智海、周惠琼、曲强及学会、杂志办公室人员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就建立学科组等有关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并作出如下决议:一、建立骨质疏松有关学科组。在骨质疏松委员会领导下,根据工作需要和骨质疏松各学科发展,建立相关学科组。学科组设主委1人,副主委1人,委员若干人。

  • 标签: 骨质疏松 委员会 老年学 学会 中国 办公会议
  • 简介: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是由葡萄糖胺聚糖聚集在前交叉韧带胶原纤维间质引起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一种疾病。Kumar等于1999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初步采用韧带切除缓解症状。之后存在多例类似情况报道,但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早期对疾病分类不清,缺乏足够多可靠病理学证据,此病经常与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囊肿混淆。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认识和研究深入,对本病整体认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又有了更加完善标准,本文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黏液样变性 病理生理学机制 疾病分类 膝关节疼痛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合理治疗措施。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感染 腰椎 后路内固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0月,对86例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孑L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28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35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TLIF)23例。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VAS评分。术后优良率都在85%以上。PELD术适于年轻人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MED术适于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miTLIF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或伴有马尾综合征或术后复发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结论临床上应依据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兰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影响。方法在兰州地区筛选出绝经后妇女60人,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SIF)和对照(Control),每人每天服用大豆异黄酮90mg或者同等剂量安慰剂,时间6个月。抽血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钙、磷,超声测定胫骨中段骨密度(BMD)。结果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下降(P〈0.05),血清钙显著升高(P〈0.05),胫骨中段BMD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增加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减少骨量丢失。因而可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

  • 标签: 大豆异黄酮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 简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肾性骨病重要原因,也是加速CKD病程进展和增加病死率重要合并症。严重SHPT是临床医生面临难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CKD导致SHPT治疗新进展。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治疗 高血磷 钙敏感受体激动剂
  • 简介:目的探讨锁骨中段复杂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时,锁定与非锁定固定模式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闭合性锁骨中段复杂骨折(AO/OTA.B3型、C型)临床病例,均使用同一种重建钢板固定。锁定模式固定64例,非锁定模式固定52例。术后随访13—46个月,平均27.8个月。比较两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内固定失效、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结果锁定和非锁定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9周和12.7周(P〉0.05)。两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8.4%和98.1%(P〉0.05)。锁定有3例发生延迟愈合,非锁定为0例(P〈0.05)。两均有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并发生钢板断裂。非锁定有1例螺钉松动拔出,但骨折最终于术后5个月愈合。锁定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94.2分,非锁定平均为93.3分(P〉0.05)。结论对于锁骨中段B3和C型这类复杂骨折,重建钢板采用锁定模式虽然能提供更强稳定性,但在促进骨折愈合、增加骨折愈合率、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内固定失效等方面,与非锁定模式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同时可能导致延迟愈合,故不推荐将锁定固定作为常规选择。

  • 标签: 锁骨骨折 重建钢板 锁定 非锁定 内固定术
  • 简介: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睾酮缺乏越来越常见。近年来研究表明,睾酮水平与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密切相关,睾酮缺乏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增加。睾酮可通过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调节骨代谢,且睾酮替代治疗可以有效增加男性骨密度,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风险。本文回顾最近文献,就睾酮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男性骨质疏松症 睾酮缺乏 睾酮替代治疗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升高。由于骨结构破坏,可引发脊柱退行性变,使椎体高度丢失应力改变及使人体成骨、破骨细胞代谢紊乱,发生脊柱尤其是腰椎小关节退变。但由骨质疏松症引起脊柱小关节退变尤其是腰椎小关节退变原因发病机制文献报道较少,目前认为骨质疏松对脊柱小关节退变与成骨,破骨细胞代谢影响,及发生椎体内微骨折,改变椎体高度及软骨下骨血供应微环境,增加小关节应力,减少其血供营养有关。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脊柱小关节 退变 代谢
  • 简介: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是指脊柱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骨化物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疾病.该病常见于颈椎,在亚洲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男性多见,可与其他脊柱退行性病变并存[1].目前认为OPLL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如遗传、代谢异常及机械应力刺激等.本文就OPLL遗传基因研究做一归纳,并阐述了在机械应力环境下易感基因对OPLL发病影响;此外,本文又简述了微RNA(microRNA,miRNA)在调节OPLL易感基因成骨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探讨遗传因素(OPLL易感基因及miRNA)在OPLL发生机制中作用.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 基因 微RNAS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佳原因、补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2012年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9例(98个椎体),男7例,女21例;年龄62~86岁,平均67.8岁。手术后效果不佳,疼痛仅部分缓解28例,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方面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效果不佳28例患者经过分析原因为漏诊、骨水泥填充不佳、合并椎体附件骨折、术后再骨折、多发椎体骨折、术中定位错误等。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后,4周随访,症状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8例。结论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效果不佳病例,根据发生不同原因采取不同补救措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疼痛
  • 简介:为了加快稿件审理流程,方便广大作者办理汇款手续,《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从即日起开通网上支付宝付款方式,作者可通过网上转账至编辑部支付宝账户进行汇款。

  • 标签: 付款方式 支付 杂志 骨科 编辑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