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老年群中由跌倒引发的损伤与老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预防老年跌倒对维系老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流行病学显示欧美等国居住在社区的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有30%~40%发生跌倒,长期生活在保健机构的老人有近半数的老人出现过跌倒;而日本和中国调查结果则低于20%.老年的跌倒与年龄、性别、种族和功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独立活动能力)有关.跌倒的危险因素存在多因性,其中内因包括:生理学因素、病理、药理和心理因素;外因有老年穿鞋的情况和环境因素.因此,预防老年跌倒需从病史问诊、标准的体格检查和步态及平衡能力检查进行全面的评估;对处于不同类别危险因素的个人,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应是多元干预和个体指导相结合.干预措施包括:①治疗相关疾病;②重新评估并调整所服药物;③纠正不良环境因素并补充有利平衡的辅助支持条件;④针对改善肌肉力量、平衡性和步态实施训练计划;⑤健康教育;⑥医疗保健人员对干预中再次发生的跌倒进行再评估;⑦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保障及时到位的保健能力.

  • 标签: 跌倒 老年人 预防 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群骨密度(BMD)与25-羟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为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4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将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密度正常组,对比各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及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并将骨密度与以上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身高、体重及25OHD均随着骨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骨密度均与身高、体重及25OHD分别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174和0.2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身高、体重及25OHD分别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中的身高、体重及25OHD均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中25OHD的含量可为老年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 标签: 骨密度 老年 高寒地区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地区老年(60岁以上)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期间骨科门、急诊治疗老年患者(60岁以上),共计2457例,其中男性1034例,女性1423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47例,男性235例,女性412例,并按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60岁以上女性骨折发生数明显多于男性,χ^2检验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比男性患者高,在髋部、脊柱、腕部等部位的骨折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χ^2检验,P〈0.01)。结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而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宜区别对待,应引起重视,并加强防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年龄 性别
  • 作者: 陈茜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四川成都 610500
  • 简介:老年发生股骨骨折的风险系数高,且患者年龄大,术后恢复慢,需要加强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那么,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应该怎样进行康复训练呢?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老年人;股骨骨折;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颈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0例病理性骨折患者中,拒绝手术治疗4例,接受人工假体置换6例.术后经病理诊断原发病分别为:肺癌1例,胃癌1例,乳癌2例,结肠癌1例,前列腺癌1例.结果:6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生存时间1.5~20个月,平均7个月,拒绝手术患者生存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论:使用人工假体置换可有效治疗股骨颈病理性骨折,缓解疼痛,恢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病理性骨折 手术治疗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近年文献提及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与骨及软骨组织中钙分布有联系。鳗鱼降钙素能提高骨质疏松病人骨密度亦有不少报告。为此本组采用益钙宁对同时伴有心瓣膜钙化或前列腺钙化的老年骨质疏松症作干预治疗。企望能推迟内脏器官异位钙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钙化 老年人 益钙宁 干预治疗 异位 老年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为了解北方老年骨矿状态和骨代谢是否存在季节变化。方法沈阳市60-75岁老年59,其中男性30,女性29。于3月份(春季)和9月份(季秋)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和尿,分析血浆中钙、磷、甲状旁腺激素、25(OH)D、1,25(OH)2D、骨钙素;尿中钙、磷、脱氧吡啶啉(DPD)。用DPX-L双能X线吸收仪(Lunar,USA)测定研究对象髋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结果男女血浆25(OH)D、钙(经血浆蛋白调整)和磷含量秋季均高于春季,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秋季低于春季。男性血浆1,25(OH)2D含量秋季高于春季(P〈0.05)。女性尿中DPD/肌酐比值秋季低于春季(P〈0.05)。女性股骨径骨矿含量和全髋部骨密度秋季比春季分别高2.5%和1%(P〈0.05)。在男性全髋部骨密度秋季比春季高0.9%,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指标没有观察到季节变化。结论中国北方老年维生素D营养状态、骨代谢和髋部骨矿状态存在季节变化。

  • 标签: 骨代谢 骨矿状态 季节
  • 简介:目的:观察服用三髓粉1~5年对老年骨密度、临床症状及骨折的中长期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收集老年服用三髓粉1~5年前后的骨密度、临床症状和脆性骨折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三髓粉1~5年(平均2.8年)后,临床症状和骨密度均能持续或显著改善,股骨颈平均骨密度增加1.52%,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率由3.7%降至0.9%,下降75.0%。结论长期(1~5年)服用金诺三髓粉对改善骨密度和临床症状仍然持续有效,并可大幅降低骨折率,证明三髓粉是保护骨与关节健康安全有效的辅助食品。

  • 标签: 三髓粉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方法行PLIF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常规多模式镇痛组(B组,n=20)和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组(C组,n=20),记录3组患者术前6h及术后6、12、24、48、72h及1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3、7d及出院时的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额外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术前6h,VAS评分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及1周,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romage评分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及出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麻醉 局部 镇痛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南京市部分老年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方法采用美国ALARAINC公司数字X线骨密度仪,对2009年3月-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2例中老年群的非惯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指骨BMD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并对BMD异常人群填写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骨质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女性比男性在同年龄阶段发生骨质减少的几率高。骨质减少与BMI的增高不呈负相关。结论老年性骨质减少与年龄、性别有关,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低钙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老年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推迟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 标签: 骨密度 老年人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及骨矿含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使用SD-1000型骨矿物仪测量25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结果 ①男性糖尿病患者BMC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BMC均随年龄的增高而降低;②随着病程的增加BMC降低,呈显著负相关;③男性糖尿病患者BMC与体重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女性患者BMI20~25kg/m2组与大于25kg/m2组之间BMC相差不显著;④本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8.04%,其中男性为32.45%,女性为46.15%。结论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慢性并发症。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骨矿含量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我院近6年932例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的治疗方式与住院费用结构,充实我国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费用资料。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的骨科患者资料,对2004至2009年中5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治疗方式及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中股骨颈骨折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2.57,平均住院天数为(22.74±14.12)d,人均总费用为(29835.14±15332.82)元。人工关节置换术占所有治疗方式的73.4%,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年龄明显高于全髋置换,但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全髋置换。2005—2009年股骨颈骨折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变化,人均住院费用平均年增长速度为5.41%。从住院费用的构成比例上看,治疗费(包括手术材料费及内置物费)占61%,药费占17%,手术费占7%,检查费占3%,床位费、化验费及其他费用各占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主要方式,所需医疗费用逐年递增(除2004年),有效控制内置物、手术器械费以及药费是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有效的途径。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治疗方式 住院费用
  • 简介:目的在分析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的年龄差异、性别特征及骨质流失率现状基础上,探讨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的现状与骨质流失的趋势。方法采用BCA-2A型身体成份仪与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北京市某高校1280名中老年教师骨质重指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之间的骨质流失,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的骨质流失,采用回归分析(Regression)建立骨质重流失曲线。结果①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与高知女性骨质重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处于骨质丢失期。②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骨质重高于高知女性骨质重,差异显著(P〈0.01),高知男性骨量峰值高于高知女性骨量峰值。③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和高知女性的骨质重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骨质流失率逐渐增加。④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和高知女性骨质流失曲线在46~55岁斜率最高,且高知女性的骨质流失曲线斜率高于高知男性,高知女性较高知男性骨质流失迅速。

  • 标签: 骨质重 骨质流失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疗效。方法10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钙剂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骨密度增加显著(P〈0.01);疼痛缓解率达82%;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鲑鱼降钙素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疗效良好。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A)患者骨密度的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为病例组,年龄62~86岁,平均(73.50±8.13)岁;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接诊的健康老年男性40名为对照组,年龄63~85岁,平均(72.82±7.77)岁。收集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1-L4)和左侧髋部(Neck区)骨密度测量,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叶酸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密度、叶酸、维生素B1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血清ALT、AST、CRE、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老年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是引起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本文对建筑行业40岁以上近200名中老年女职工进行了骨密度(BMD)测定。根据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年龄及体重/身高^2(kg/m^2)比值等分别进行分组。经过询问病史及必要的体检,以除去患有各种系统疾病者,除去长期服用雌激素及各种钙制剂者。采用国产单光子骨密度(BMD)测量仪测量受检者非优势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并计算出骨密度(BMD)值。结果显示:(1)半室内半室外半体力半脑力组的骨密度(BMD)值即显著高于室内脑力组,又显著高于室由体力组。(2)建筑行业女职工同样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出现骨密度降低。(3)骨密度(BMD)值与体重/身高^2(kg/m^2)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提示人体的骨密度(BMD)值的高低、骨矿告量的多少不仅受年龄、身高、体重等内在因素影响,而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对人体的骨矿含量的多少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骨密度测量 BMD 身高 年龄 结果分析 比值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结果。方法从1990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9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外固定架及多种内固定器材手术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并发症最少的是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论股骨重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常发生导针或防旋钉将主钉向上推移的现象,导致拉力钉在股骨颈中位置偏上,应在定位钻孔时施加外力固定。防止主钉上移。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转子部骨折,普遍伴有大转子粉碎骨折,术中一定要在透视下探人主钉导针,避免形成假道,加重股骨近端及大转子的破坏程度不利于骨折愈合。另外,应注意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螺钉在股骨头内深度不够不能有效固定的问题,拉力螺钉应在股骨颈中下1/3处深及股骨头下0.5~1.0Cm位置,拧入到钉尾靠近骨皮质时要注意,防止原地空转破坏骨BNN道螺纹,降低拉力螺钉的固定力。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9例年龄≥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纳入患者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密度(BMD),根据T≤-2.5,-2.5〈T≤-1.0,T〉-1.0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症组、骨量低下组、正常组;评价各组间tHcy的差异,及tHcy与两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①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之间tHcy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tHcy与两部位BMD均无直线相关(r=0.27,P=0.778;r=-0.086,P=0.374)。结论tHcy与两部位BMD无直线相关,tHcy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可能独立于BMD和其他潜在的骨折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老年男性 相关性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spine,LB)正位(b—k)、髋部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值,统计各部位的T值(T—Score),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T值。结果骨密度下降最显著在50~59岁之间,以T值≤-2为骨质疏松患者,腰部316例(75.0%);髋部Neck251例(58.0%);Ward273例(63.0%);Troch187例(43.2%);有354例(81.6%)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超过80岁患者,100%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结论不明原因腰背疼痛的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丢失率均较高,对这一群体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50~59岁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

  • 标签: 农村中老年妇女 腰背疼痛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的后外侧入路(Gibson),外侧入路(Watson-Jones),及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en),术中术后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91~1999年我科治疗的132例60~82岁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手术入路分成三组,比较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结果:三组合并症的发生率与伤后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与输血量,负重时间,功能评价,脱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以髋关节外侧入路为最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手术入路 疗效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