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将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患者,按照入院的末梢血糖、HbA1c水平不同分成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根、、据血糖控制的目标值不同,了解各组的预后差异。结果无论糖尿病组,还是应激性高血糖组,常规治疗良好率都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血糖控制目标在6.2—8.3mmol/L预后最佳。结论对于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糖升高患者,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在6.2~8.3mmol/L预后最佳。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高血糖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3月82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平分为对照组施以早期肠内营养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施以整体护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血红蛋白、血糖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及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糖尿病昏迷 早期肠内营养 整体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 高蛋白营养素 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
  • 简介: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还可以。我在半年前确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医生建议手术,我没做手术,现采用保守治疗。医生说要少用腿,不能负重,我就不敢坚持运动了,体重迅速增加,可这样对控制糖尿病病情不利。有人建议我游泳,不知游泳对半月板有无损伤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无损伤 游泳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与护理因素。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6例有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总结其住院期间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并分析患儿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47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将所探讨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应用到对其的护理中,观察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结论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体重过大、免疫力低、易躁动等,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几率。

  • 标签: 糖尿病母亲 新生儿 皮肤损伤 因素 措施
  • 简介:目的该研究通过探讨急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旨在为提高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非糖尿病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率、CT梗死灶数、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率、CT梗死灶数、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非糖尿病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呈现正相关,有效控制血糖对于减轻急性脑梗死神经损伤、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糖尿病 临床关系
  • 简介: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反射试验及定量感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结果:在入组患者中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28%,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10%,存在早期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2%,具有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1%,无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6%。结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发生于早期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两者在病变程度间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周围感觉神经损伤(PN)
  • 简介: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该研究中32例糖尿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患者中,在经过血糖控制以及阑尾炎手术治疗以后,得出有27例(84.38%)患者呈甲级愈合;有4例(12.50%)患者呈乙级愈合;有1例(3.12%)患者呈丙级愈合;其中显效率是84.38%.结论就糖尿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临床治疗的重点在于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再给予阑尾炎手术,能够获得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阑尾炎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文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以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从该院内分泌科、普外科以及消化内科于2009年7月—2015年4月确诊收治的1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符合调查条件者79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从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淀粉酶、酮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PH值等方面的改变探讨其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结果7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1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率为15.19%),单纯DKA组与DKA并发AP组之间血糖、三酰甘油以及pH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酮体、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胆固醇的改变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淀粉酶水平的改变在DKA以及AP中均不具特异性,但是其水平越高往往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结论对于DKA合并有血糖、三酰甘油、pH值和(或)淀粉酶改变的患者应密切监视其胰腺的病变。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急性胰腺炎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使用胱抑素C联合尿RBP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文章所选择的糖尿病患者一共135例,纳入的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将其列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组,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单纯糖尿病的67例作为DM组,早期肾损伤的68例为DN组,随机抽取70名同一时段来该院体检的正常人为常规组。分别抽取3组清晨开腹时的血液及尿液为检测标本,检测分析胱抑素C、尿RBP,观察其胱抑素C、尿RBP水平及联合检测的灵敏性。结果研究组胱抑素C、尿RBP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胱抑素C、尿RBP显著高于D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DN组在胱抑素C、尿RBP联合检测下阳性检测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胱抑素C联合尿RBP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早期肾损伤 胱抑素C 尿RBP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62例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31例;其中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未手术期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护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AMI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5.5%(P<0.05)。结论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I,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
  • 简介:选取急诊PCI治疗的心梗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剂量为40mg/d,观察组80mg/d。结果观察组相邻NN之差〉50ms的个数在总窦性心搏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梗急诊PCI治疗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 心率变异性
  • 简介: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胰岛素泵,对照组予普通胰岛素静滴。结果观察组血糖降至目标范围的平均天数,平均使用胰岛素剂量,发生低血糖例数及并发症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胰腺炎使用胰岛素泵能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明显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缩短胰腺炎恢复时间。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胰腺炎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013年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2次/d,连续7d;对照组采用a-糜蛋白酶雾化吸入,2次/d,连续7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沐舒坦组在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咳痰困难,肺部啰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糖尿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沐舒坦 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病
  • 简介:对10例合并缺乏的糖尿病患者急性溶血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应用胰岛素、补液、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所有患者溶血症状在2-3d内得到控制,7d左右血糖平稳下降,血红蛋白回升,网织红细胞下降,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下降,茶色尿消失、黄疸减轻消退。结论合并G-6-PD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在男性、合并感染、应用降血糖药物有发生溶血风险,控制高血糖、减少感染发生、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能够降低溶血的发生率。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G-6-PD) 糖尿病 溶血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对症治疗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抽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均占60例。一组患者单纯使用对症治疗,即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即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以及脑神经功能(NIHS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结果完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对比,实验组明显较治疗前下降,且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为(4.52±1.33)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效果更佳,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 对症治疗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