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病友故事王先生今年82岁,患糖尿病已有二十多年,也有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最近他感觉常常在傍晚和睡觉前头晕胸闷,偶然自动测得血压比较高。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糖尿病 高血压病史 睡觉前
  • 简介: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时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血压 糖尿病 高血压
  • 简介:张艳晴(化名)来到医院就诊,她说:“我患糖尿病5年了,近半年血压又升高,大夫给我戴上高血压病的‘帽子’。我怎样做才能把血压控制好呢?”这个问题她提得很好,相信在现实中,有此类问题的病友为数不少。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0%~80%,糖尿病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主要和主动脉硬化、小动脉阻力升高,肥胖、遗传等有关。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血压

  • 标签: 高血压病 测血压 糖尿病患 主动脉硬化 医院就诊 血压控制
  • 简介:得知糖友网有动态血糖监测的免费试用活动,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得还可以,大都在6.8%左右。但平时自我血糖监测就比较随意,只是想起来测一下,或者感觉可能要发生低血糖才测一下。对于自己平时血糖究竟是什么情况,心里始终没有底。

  • 标签: 动态血糖仪 动态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 自我血糖监测 低血糖
  • 简介:目前临床上监测血糖多采用静脉或指尖毛细血管血,每次检测的血糖只是一个时间点上静态的血糖“图像”,有一定局限性。新近在临床上使用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就是一种佩戴24~72小时,

  • 标签: 血糖动态变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毛细血管血 临床
  • 简介:以往的血糖测量方法(毛细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只能做到通过仪器测量到某一时间段的血糖变化,而无法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因此会对部分患者的无感知的低血糖和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等现象的治疗和预防感到非常棘手。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仪 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 血糖测量 静脉血糖 血糖变化
  • 简介:白白净净的白书记是一所著名学院的团委书记、口齿伶俐,工作认真,事业有成。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次常规的年度体检给踌躇满志的白书记凭空添加了一个新的身份;糖尿病患者。

  • 标签: 测血压 工作认真 年度体检 糖尿病
  • 简介: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或伴发病之,流行状况与糖尿病类型、年龄、是否肥胖以及人种等因素有关,发生率为30%~80%.中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I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压常与肾脏损害加重相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通常是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并存的表现.高血压也可出现在糖尿病发生之前。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心血管病 视网膜病变 流行状况
  • 简介:我患高血压20年之久,患糖尿病也有十余年,长年不间断地服药,控制尚好,但仍期望有朝一日出现一种能根治的良方。当下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层出不穷,有些假药鱼目混珠,让我们这些不懂医药的人真假难辨。近日在某报刊看到一篇“高血压终身服药,是科学结论,还是误人陷阱?”的广告宣传文章,说高血压患者服用了某种降压药后,可以远离降压药,这是真的D-57请问专家,得了高血压,为何需要终身服药?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终身治疗 终身服药 宣传广告 广告宣传 降压药
  • 简介:有许多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在5~10年,平素血压常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之间,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常常2~3天吃1次药,药物也变换不定。随着高血压病史的延长,有些患者会逐渐出现不规律的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比较明显。有些患者会时常感到心悸,心跳“不规律”,自觉“心神不安定”。于是人们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吗?病情会很严重吗?

  • 标签: 高血压病史 心脏病 诱发 降压药物 毫米汞柱
  • 简介:2012年10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血压”;11月14日是第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口号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血压 联合国
  • 简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已知血管紧张素Ⅱ的多数病理生理作用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AT1)受体介导的。氯沙坦(losartan)钾是AT1类新药中的第一种。根据4000多例病人的资料,氯沙坦钾在剂量为50~100mg/日时是一种有效的抗高血压药,而且耐受良好。与ACE抑制剂相反,采用氯沙坦钾治疗的病

  • 标签: 糖尿病人 抗高血压药 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病人 微量蛋白尿 控制血压
  • 简介:血压和糖尿病看似关系不大,其实这两种病经常“如影随形”。在高血压患者中,有20%的人患有糖尿病;而在糖尿病患者中,50%左右合并高血压,可以说,这两种病是一对“难兄难弟”。糖尿病患者因糖代谢紊乱,促使血液和组织中某些成分糖化,会加快、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而高血压患者由于脂肪堆积、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退等,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糖尿病患 姐妹 糖代谢紊乱 血管壁增厚 动脉硬化
  • 简介:国内外高血压治疗指南都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诊断标准,针对临床防治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观念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该研究针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降压治疗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对于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降压治疗
  • 简介: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也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表现。高血压可致肾小球硬化,在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期加速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而纠正高血压可延缓或阻止DN的进展。因此,从保护肾功能的角度出发,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其核心问题是降压治疗,而且要降压达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药物治疗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降压治疗 肾小球硬化
  • 简介:应用实时动态血糖仪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结果:全面记录患者72h血糖参数,及时发现了严重低血糖和高血糖。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能有效解决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的盲点,能指导医生更精准的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 糖尿病 治疗方案
  • 简介:选取已确诊高血压并糖尿病38例,降压治疗情况。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va)26例,钙离子拮抗剂(CCB)23例,B受体阻滞剂12例,利尿剂4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5例,单一用药11例,联合用药7例。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应优先考虑ACEI或CCB类,如用ACEI类出现不良反应,使用ARB类,血压控制不满意,渐加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将血压降至130/85~140/90mmHg,延缓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抗高血压药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案,对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得到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到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时,治疗组患者给予降糖治疗和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降糖治疗和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28%,对照组为68.63%,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压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对照组变化显著性大;另外,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来看,治疗组整体疗效比对照组更好,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降压药选择不影响糖代谢,且对心血管损伤有保护作用,另外选择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临床疗效观察 贝那普利 硝苯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