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6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接受贝那和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照组降压、调脂、降糖治疗同治疗组。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4周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贝那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肾病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提高疗效。

  • 标签: 贝拉普利 银杏达莫 糖尿病肾病
  • 简介:DN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又根据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两组病例分为IDN和CDN,对照组给予贝那(洛丁新)10毫克,一天一次治疗,治疗组再加予口服贝前列腺素钠(德纳)40微克,一天三次,治疗,共四周。结果治疗组IDN患者24h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CDN患者24h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两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贝那治疗DN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贝前列腺素钠 贝那普利 老年 糖尿病肾病(DN)
  • 简介:将5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对照组:应用贝那。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UACR、β2-MG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在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优于贝那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贝那普利 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蛋白尿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对98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贝那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共有29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1.84%;对照组有2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有效率是79.59%。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咳嗽、1例皮肤潮红,不良反应率是6.12%;对照组有2例咳嗽,2例潮红,2例头痛患者,不良反应率是12.24%。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列地尔 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 简介:将118例2型DN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福辛)和治疗组(福辛+LipoPGE1)。比较治疗后6周UAER、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和对照组UAER均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组Scr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③两组BUN、FPG、MPA、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腺素E1和福辛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早期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病人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 标签: 前列腺素E1 福辛普利 糖尿病肾病(DN) 尿白蛋白排泄率 肾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T2DM合并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T2DM合并高血压 左旋氨氯地平 贝那普利
  • 简介:知蜂堂诺宁思蜂胶胶囊,以有“紫色黄金”之称的蜂胶为主要原料,采用获得国家专利的提纯技术精制而成,既保证了蜂胶中有效成分得到完全提取,

  • 标签: 蜂胶胶囊 行业 国家专利 有效成分
  • 简介:主要原料:蜂胶、燕麦粉产品功效:辅助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免疫调节适宜人群:血脂、血糖偏高人群、中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规格:0.35克/粒×180粒/瓶食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

  • 标签: 蜂胶 不适宜人群 行业 调节血脂 调节血糖 免疫力低下
  • 简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若病情控制不理想,则会致使血糖过高,由于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血糖作为能量的来源.只好大量分解脂肪.于是就会产生过多的酮体。酮体是脂肪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由β-羟丁酸(约占80%).乙酰乙酸(占10%~20%)和丙酮(占2%)组成。

  • 标签: 血酮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血糖
  • 简介: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各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所导致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临床应用 利拉鲁肽 新药 降糖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1型糖尿病患者23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11例)和拉鲁肽组(12例),二甲双胍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起始剂量0.25g/次,3次/d,耐受后增至0.5g/次,3次/d;拉鲁肽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鲁肽,剂量0.6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TG、TC、SBP和DBP及血糖的稳定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糖、HbA1c)均显著降低(P〈0.01),体质量、BMI及血浆TG、TC无明显变化(P〉n05);拉鲁肽组降低FPG、HbA1c)的效果与二甲双胍组相当(P均〉n05),但降低2hPG及降低SBP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组(P均〈0-05)。拉鲁肽组患者血糖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P〈0.01)。结论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SBP,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增加血糖的稳定性,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尿病 1型 胰岛素 血糖
  • 简介:将61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子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罗格列和洛沙坦口服。观察6月。结果:治疗组FBG、HbA1c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UAER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HOL、TG、HDL—C、LDL—C、SBP、DBP的改善亦明显(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联合洛沙坦可有效调控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 标签: 罗格列酮 洛沙坦 糖尿病肾病(DN)
  • 简介:选择T2DM患者合并高血糖应激84例,随机分为A组(n=42),B组(n=42),A组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RSG4mg/日,B组不加RSG。结果A组CRP,COR及HOMA-IR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甘油三酯和收缩压较前降低,B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组的体重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应激状态时CRP,COR,HOMA-IR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RSG能减轻T2DM应激状态时IR抗水平,且不依赖于血糖水平,可能与RSG降低炎性因子及胰岛素拮抗激素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急性应激状态 胰岛素抵抗(IR) 罗格列酮(RSG)
  • 简介:选择DPN患者58例,随机分为各29例,治疗组:给予帕司他加甲钴胺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缓解26例,有效率89.7%,对照组症状缓解21例有效率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效果较单纯口服甲钴胺更好,神经病变症状缓解更明显,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依帕司他 甲钴胺
  • 简介:目的观察吡格列对2型糖尿病的血脂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门诊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组均予糖尿病饮食、适度运动,口服二甲双胍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吡格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PG、HbA1c)、血脂(TG、TC、HDL-C、LDL-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及血脂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均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但吡格列在降低血脂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血脂 干预
  • 简介: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在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格列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血脂,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用立妥对2型糖尿病伴f昆合性高脂血症患者治疗2周、4周,观察血脂变化情况。结果:立妥治疗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总有效率为100%,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主,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立妥能迅速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

  • 标签: 立普妥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 简介:40例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15mg/d,进行为期16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也下降0.9%(P〈0.05),胰岛素用量减少12U(P〈0.05)。结论: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使高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二者起协同作用。

  • 标签: 吡格列酮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20例2型糖尿病NAFLD病人给以太罗4mg/d,40周治疗。结果FiG、Fins、HOMA—IR、ALT、AST、ALP和GGT水平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5.64±5.64)的变化值分别与ALIT(60.30±49.16U/L,r^2=0.8535,r=0.9238,P=0.0000),AST(4.15±9.55U/L,r^2=0.5545,r^2=0.7446,P=0.0002),GGT(70.75±70.58U/L,r^2=0.4581,r^2=0.6768,P=0.0010)变化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而和ALP(32.75±33.29U/L,r^2=0.1644,r=0.4054,P=0.0761)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治疗2型糖尿病NAFLD时HOMA-IR下降与肝酶水平下降呈直线相关,随胰岛素抵抗下降的同时可使升高的肝酶水平下降。

  • 标签: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ID) 罗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指数(MOMA—IR)
  • 简介:将1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给予帕司他50mg,3次/d,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64例单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均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分别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4%,对照组为82.8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依帕司他 前列地尔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