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加心理干预,均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于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更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临床中应予重视。

  • 标签: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冠心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背景:盆腔器官脱垂是妇科常见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观点认为慢性便秘很可能是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促发因素之一。目的:回顾性分析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情况,初步探讨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一12月31日1年间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的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电话问卷调查。慢性便秘的诊断参照罗马Ⅱ标准。结果:201例人选患者中,122例接受了电话问卷调查,应答率为60.7%。其中符合慢性便秘罗马Ⅱ标准者35例,患病率为28.7%,病程2-43年。轻度与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合并慢性便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对29.3%,P〉0.05)。结论:本研究中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率(28.7%)明显高于普通成年女性人群(4.28%-9.68%),慢性便秘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便秘 子宫脱垂 女(雌)性 问卷调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对47例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PBC患者平均年龄(57.42±6.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60.0%)、乏力(42.9%)、纳差(41.4%)、黄疸(45.7%)。所有患者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升高,38例患者(92.9%)胆红素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6例患者(62.9%)血清IgM升高,98.6%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47例患者均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早期(Ⅰ、Ⅱ期)占46.8%,晚期(Ⅲ、Ⅳ期)占53.2%,所有患者均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各项患者ALP、AST、ALT、胆红素均显著下降。结论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乏力、纳差和不同程度黄疸,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抗线粒体抗体
  • 简介:本文将我院1995年1月~12月收治的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原学分型、临床诊断、住院天数及转归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文病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并以同期住院的男性病例作为对照组,其诊断分型标准均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女性302例,男性947例。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临床特征分析 女性 病原学 诊断分型 重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同理式沟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2015年12月~2016年l1月收治的3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同理式沟通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分别进行抑郁和焦虑评分。结果在治疗3个月时,研究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4例,治疗6个月时,研究组死亡8例,对照组死亡6例;入院时,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和STAI评分分别为(21.5±4.7)分和(37.5±8.5)分,与对照组的[(22.2±4.4)分和(36.6±9.0)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研究组HAMD评分为(18.8±3.7)分和(13.7±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4.2)分和(18.5±3.6)分],研究组STAI评分为[(27.7±6.4)分和(21.8±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7.6)分和(30.4±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P〈O.05)。结论同理式沟通能让医护人员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有助于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肝硬化 同理式沟通 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