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一般认为非癌症性肝病时AFP含量大多在500μg/ml以下,且为一过性。在一般病毒性肝炎病人,AFP升高者约13%,在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病人可有20%~40%的人AFP升高。从暴发性肝炎恢复的病人AFP升高者可达85%,并提示急性肝炎之后AFP升高的范围可能有预后意义。为寻找鉴别癌性和非癌性AFP的相关因素以及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临床观察慢性重型肝炎117例,动态检测AFP。同时检测TB、Che、TBA、ALT、GGT、肝脏MRI。

  • 标签: AFP 重型肝炎 预后 火箭电泳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MCT)术治疗肝癌过程中采用实时灰阶超声判断凝固坏死范围的价值。方法在PMCT术治疗19例HCC患者过程中,采用灰阶超声全程监测治疗灶强回声范围的最大短轴径(SDT)和最大长轴径(LDn在治疗后1小时和1个月后,再次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测量凝固坏死灶对应的SDc和LDc。结果在18例治疗灶明显增强的患者,治疗时病灶表现出椭圆状强回声,其SDT与1小时后超声造影的SDC1的相关系数为0.64,LDT与LDCI的相关系数为0.73;SDT与一月后超声造影SDC2的相关系数为0.79;LDT与LDC2的相关系数为0.76。1例患者术中治疗灶强回声范围表现不明显,超声造影证实为完全坏死。结论在PMCT术中灰阶超声监测的病灶最大强回声范围与术后超声造影所测凝固坏死灶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治疗时凝固坏死范围的参考;但因它们的相关系数并不高,且有个别病灶强回声表现不明显,故在PMCT术后还应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综合判断其疗效。

  • 标签: 肝肿瘤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 超声造影
  • 简介:肝硬化病人每年约有5%发生食管静脉曲张(EV),1年后有10%~20%由小EV发展为大的EV,2年中EV破裂出血(BEV)的危险为20%~30%,首次出血1周内病死率达25%~50%。现知BEV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发生率仅次于消化性溃疡,治疗棘手,病死率高。BEV首次大出血后如不进行再出血的预防,约4/5的病人将复发而发生大出血。在住院前6周约40%的病人可再出血,仅1/3的BEV首次入院后存活1年,且其病死率随出血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 标签: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再出血 持续出血 肝硬化病人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学优化指标PLT/ALB、CRP/ALB在判断经治疗已达到临床缓解期的克罗恩病患者是否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确诊克罗恩病且经治疗已达到临床愈合(CDAI〈150分)的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镜SES-CD评分是否小于2分,分为黏膜愈合组与非黏膜愈合组。对比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资料及SES-CD评分,通过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黏膜愈合判断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黏膜愈合组患者相比,黏膜愈合组ALB较高,PLT、PLT/ALB、CRP和CRP/ALB较低。其中ALB、CRP、CRP/ALB和PLT/ALB在治疗前后均与SES-CD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在诊断黏膜愈合的效能方面,各指标诊断黏膜愈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如下:ALB(敏感度84.4%,特异度55.8%)、CRP(敏感度81.4%,特异度68.7%)、PLT(敏感度76.7%,特异度56.2%)。当血清学指标优化后使用时,正确指数高于相应的单个血清学指标,其中CRP/ALB诊断正确指数最高,当CRP/ALB〈0.147时诊断黏膜愈合的敏感度79.1%,特异度71.9%。结论血清学指标ALB、CRP、PLT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克罗恩病患者是否处于黏膜愈合状态,但血清学优化指标CRP/ALB的诊断效果最佳,优于单用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克罗恩病 黏膜愈合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 简介: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炎肝硬变主要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而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食管曲张静脉破裂。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出血率增加,因此,早期判断食管静脉曲张存在及曲张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门脉B超检测来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曲张程度。随机选择肝炎肝硬变患者行常规胃镜及B超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结果如下。

  • 标签: 食管静脉 肝炎肝硬变 门静脉内径 B超检查 曲张程度 门脉血管
  • 简介:我们1993~2003年10年间,经临床、内镜与病理确诊胃癌312例,其中268例已经手术治疗,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260例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癌 病理学 肿瘤 胃窦 胃底
  • 简介:肠套叠系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认为发病与肠痉挛及肠管蠕动紊乱有关,80%发生于2岁以下,男比女多2~3倍,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治疗的资料完整的小儿肠套叠50例分析如下。

  • 标签: 小儿 肠套叠 急腹症 发病机理 肠痉挛 病例分析
  • 简介:为探讨昆明地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t,PU)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1973年12月至2000年12月间胃镜检查的80517例经确诊为PU的8398例,分别以其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胃镜分析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胃镜分析 流行病学分析 消化性溃疡 并发症 结果报告 发病
  • 简介:作者对23例已确诊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畸形是小肠出血的前3位病因,分虽占39.13%,21.74%,17.39%;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肿瘤有较大的价值,核素扫描适应小肠憩室出血,推进式小肠镜适应空肠上部病变;对剖腹探查不能发现病灶的病例,术中内镜会有所收获。

  • 标签: 小肠出血 肿瘤 核素扫描 小肠憩室 选择性动脉造影 血管畸形
  • 简介:目的通过对26082例胃镜结果进行分析,寻找上消化道疾病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以期能够更好地防治该类疾病。方法系用回顾性总结、归纳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详见附表资料。结论本项研究验证了胃镜检查的广泛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检出的上消化道疾病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另外,在胃镜检查中,要注意不同部位、多种疾病的诊断。

  • 标签: 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临床特点,为PH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10例PH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以上的患者以非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就诊,12.26%因并发症、合并症或转移症状就诊,3.55%因体检异常就诊;在有病理诊断的病例中,肝细胞癌占70.7%(29/41);HBV感染率为81.61%,男性高于女性(P〈O.01);AFP阳性率为70.5%,HBV感染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者(P〈0.01);2.9%具有血吸虫病史,33.23%有嗜烟、酒史;4.52%具有PHC家族史。结论HBV感染是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嗜酒、吸烟及血吸虫病等也可能是肝癌的风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是减少PHC发生的关键所在;定期对健康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B超、AFP等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 临床特点
  • 简介:本组153例中男71例,女82例,年龄50~92岁,平均年龄68.2岁,患者从发病到超声检查时间为0.5h~10天,多数在3天以内,仪器使用德国西门子Prima超声诊断仪和美国惠普HPImagePoint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多数患者不需特殊准备,随到随查。部分需要空腹或膀胱充盈的患者嘱其下午或次展做好准备再查。检查时根据腹痛情况对其腹部相应脏器进行多方位扫查,尤以疼痛部位为重点扫查区域。

  • 标签: 老年人 患者 急诊 超声诊断仪 准备 膀胱充盈
  • 简介:总结分析1990~1998年我科所做的急腹症手术,发现44例术前不同程度被误诊误治或延诊延治。为吸取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腹症 误诊 误治 原因
  • 简介:目的为提高住院治疗有效率、控制并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9标准对4875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其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结果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心脏病是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疾病。结论针对主要死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住院治疗有效率的关键。

  • 标签: 住院病人 主要死因 住院治疗 死因分析 有效率 肿瘤
  • 简介:腹型癫痫又称内脏性癫痫,属于癫痫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由Mcore于1944年首先报道,常见于儿童,在临床比较少见,以反复突然发生的腹痛为特点,常伴有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现将本院2001-01/2003-12间36例腹型癫痫病人的脑电图检查分析如下。

  • 标签: 腹型癫痫 脑电图检查 诊断 内脏性癫痫 抗癫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