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脑膜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结核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6例结核脑膜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87.5%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52例,好转25例,1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5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脑膜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脑膜的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一、临床病例患者29岁男性,公司职员,因“胸痛半月余”于6.23号入院,无寒战发热及咳嗽咳痰,无咳血盗汗,无关节疼痛及皮疹,伴有腹痛,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感染性病变,左侧胸腔积液,

  • 标签: 左侧胸腔积液 肺吸虫病 化脓性 误诊 感染性病变 肺下叶背段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脑肽(BNP)检测水平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并且经过各种检查及治疗已经明确诊断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2例和肺源呼吸困难患者98例,分成两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发作时血清脑肽(BNP)的检测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值为(1235pg/ml±938pg/ml)、肺源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值为(64pg/ml±48pg/ml),两组BNP值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脑肽(BNP)检测水平对于心源性与肺源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肺源性呼吸困难 诊断价值 脑钠肽 心源性呼吸困难 鉴别诊断 检测
  • 简介:利福霉素注射液(商品名立复欣)为利福霉素的灭菌水溶液,含利福霉素(C37H47MO12)应为标示量的90%~110%.为了评估含利福霉素的化疗方案的疗效,本文总结了264例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标签: 利福霉素钠 治疗 耐多药肺结核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N-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浓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结果预测。方法对200名CAP患者评估临床变量和肺炎严重指数(PSI),同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NT-proBNP,按照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评价这些指标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随着C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1)。死亡患者中NT-proBNP浓度与存活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SI评分组合,NT-proBNP浓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CRP、血沉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NT-proBNP可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测结果有效的标志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PSI NT-PROBNP
  • 简介:结核膜炎在我国仍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治疗上是否常规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尚有争议.我们对80例结核膜炎进行了随机的对照实验,以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否有加速结核膜炎吸收及预防胸膜肥厚的作用.

  • 标签: 强的松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肥厚 治疗方法 药效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腹膜活检对结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自动弹簧活检针对34例临床上考虑为结核膜炎患者进行腹膜活检,并进行病理诊断。结果34例患者均经一次穿刺取出腹膜壁层组织,经病理证实结核膜炎26例、转移性腺癌3例、恶性淋巴瘤1例和大致正常腹膜组织4例,一次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经活检明确腹水病因的诊断率为88.2%。结论腹膜活检对结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腹膜活检 结核性腹膜炎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茶碱缓释片、酮替芬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能明显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IL-4表达水平、升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咳嗽变异型哮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尿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意义。方法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发生VAP分为Ⅰ组(出现VAP,n=62例)和Ⅱ组(无VAP,n=10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确诊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Ⅰ组按照血浆NT-proBNP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因素。结果Ⅰ组血浆NT-proBNP、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P〈0.05);NT-proBNP增高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r=0.502,P〈0.05)、CRP(r=0.513,P〈0.05),WBC计数(r=0.339,P〈0.05)及血糖水平(r=0.31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OR=2.01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VAP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估CAP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浆NT-PROBNP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糖尿病合并结核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结核膜炎24例患者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的结核膜炎26例作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非糖尿病的结核膜炎患者,糖尿病合并结核膜炎患者胸水吸收慢,结核中毒症状缓解时间长。糖尿病合并结核膜炎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胸水吸收快。结论糖尿病合并结核膜炎应坚持两病同时治疗,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结核性胸膜炎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发现结核膜炎。方法回顾分析10例早期结核膜炎发现的过程。结果有活动肺结核或胸膜炎者随着肺部病变的治疗,会相应治愈,若无肺结核者,通过本文总结能引起重视,使预后大为改观。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早期诊断 活动性肺结核 肺部病变 胸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胸腔治疗结核渗出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结核渗出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和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气胸、胸膜反应、血性胸水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胸膜厚度、气胸、胸膜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胸水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膜炎疗效好,能有效增加胸水排出量、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减少穿刺并发症,血性胸水未见增加。

  • 标签: 结核 胸膜炎 引流术 尿激酶
  • 简介:病例报告例1患者老年男性,76岁,本次入院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0年,再发伴发热2天入院。有肾功能不全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常规:WBC16.2×109/L,G89%。肾功:尿素10.5mmoll,肌酐145umol/l。胸部CT提示:慢支并双下肺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0ml+头孢吡肟2g,静推,2/日。3日后患者体温正常,改为生理盐水20ml+头孢吡肟1g,静推,2/日,患者出现言语含糊、词不达意,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标签: 头孢吡肟 精神症状 肾功能不全 生理盐水 药物过敏史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分析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局部处理在治疗结核渗出膜炎中的疗效。方法120例初治结核渗出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导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规则抗结核治疗、胸穿抽液和胸腔内给药,超导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患侧胸部局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分别于治疗15、30及60d查胸腔B超、胸部X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胸水量、胸膜肥厚及包裹的情况。比较治疗15及30d后两组疗效及胸水吸收情况,比较治疗30及60d后两组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缓解,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者56例(93.3%),对照组胸水完全吸收者46例(76.7%),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及60d后,超导组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及3.3%,对照组分别为23.3%及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结核渗出膜炎时,加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早期局部处理,有助于胸水吸收,并减轻胸膜肥厚、包裹等后遗症发生。

  • 标签: 靶位透药 结核 胸膜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干酪型结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酪型结核膜炎病人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全身化疗;实验组应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热、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积液消退程度;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结果治疗4周时,病人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积液消退程度和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技术可减轻腹腔粘连包裹,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肠梗阻及结核化脓膜炎的发生机会,提高好转率及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干酪型 腹腔内注药 利福平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索曲亭对中小量咯血的药物治疗。方法对54例中小量咯血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曲亭,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咯血有效率相当(P〉0.05),副作用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曲亭治疗小-中量咯血有确切疗效,副作用少,适宜于包括有心脑血管病等不能用垂体后叶素的各类中小量咯血病人。

  • 标签: 小量咯血 药物治疗 疗效观察 巴曲亭 垂体后叶素 心脑血管病
  • 简介:严重过敏反应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医生广泛关注,国外对此研究较为深入。Liew等[1]的研究提示近年来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增高,而药物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病死率增高,需引起我们重视。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在药物过敏中最为常见,尤其静脉应用时过敏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但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并不多见,现报告我院一例口服阿莫西林引发严重过敏反应病例,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

  • 标签: 口服青霉素类药物 严重过敏反应 文献复习 阿莫西林 药物过敏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腹水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清CA125在结核膜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2例结核腹膜炎患者、20例癌腹水患者的腹水γ-干扰素、ADA和血清CA125水平。结果结核膜炎组中γ-干扰素、ADA的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癌腹水组,P值均〈0.05,治疗前两者血清CA125之间差异无显著,但经抗结核治疗后,结核膜炎CA125明显降低,P〈0.05。结论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对结核和癌腹腔积液的鉴别有临床意义,可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血清CA125可作为判断结核膜炎抗结核疗效的观察指标。

  • 标签: 结核性 腹膜炎 Γ-干扰素 腺苷脱氨酶-CA125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利迭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中重度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利迭吸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FEV1/FVC、FEV等生理指标与生活质量SQGR评分。结果经过7d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PaO2、FEV1/FVC、FEV等生理指标与生活质量SQG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7d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m及6m后,FEV1/FVC与治疗7d时比较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m后实验组患者SQG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中重度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利迭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 舒利迭 老年患者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