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乳头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收治的一例下呼吸道乳头的临床特点,结合既往文献对22例该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诊断为支气管乳头,行外科手术治疗.复习文献,22例下呼吸道乳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咳痰81.8%、咯血40.9%和呼吸困难36.4%;18.2%(4例)患者误诊为肺结核;位于气管、主支气管的乳头占68.2%(15例);86.4%(19例)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组织病理确诊以及63.6%(14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结论下呼吸道乳头临床表现不典型,咳痰、咯血和呼吸困难多见,易误诊为肺结核,确诊需组织病理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介入治疗在本病诊断和治疗中作用巨大.

  • 标签: 乳头状瘤 支气管镜 气管 支气管
  • 简介:临床肺杂志是面向全国的临床肺科学术刊物。突出“临床”二字,卫绕着当前临床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供临床医生人手一册的读物。本刊为季刊。内容包括:专题论坛、论著、讲座、病案讨论,临床病例总结、临床交流、经验介绍、国外信息、专家论坛、医药信息、事故与教训,以及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等。稿件要求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资料及方法

  • 标签: 临床肺 实验研究 稿件要求 病案讨论 经验介绍 临床交流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结论肺炎性假是肺实质内的增生性肉芽肿,组织结构复杂、细胞成分多样化是其显微镜下特点.由于此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术前误诊率高,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该虽属良性,亦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以肿块切除或肺叶切除为主,术中病理检查是决定术式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外科手术 临床特点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检查前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结核428例住院患者的痰标本留取情况的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以落实。结果痰标本的留取质量显著提高,降低了成本,实现检验、医、护、患均满意的多赢局面。讨论痰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痰标本留取的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痰标本留取 住院患者 结核科 检查前 质控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患者的诊治,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肺上皮样血管内皮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病因不明,以干咳为主,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病理学检查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内皮细胞源性,恶性程度并不低,疗效差。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临床无特异性,极易误诊,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预后差,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其的认识程度。

  • 标签: 肺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 简介:目的总结2011年呼吸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的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和药敏分析实验,应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呼吸共收集致病菌1192株。革兰阴性杆菌945株占总分离率的79.3%: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246株(26.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8株(20.9%);肺炎克雷伯菌181株(19.1%);大肠埃希菌133株(14.1%);阴沟肠杆菌72株(7.6%);粘质沙雷菌64株(6.8%);产气肠杆菌31株(3.3%)。革兰阳性球菌112株占总分离率的9.4%,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5%。真菌135株占11.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几种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85%以上。革兰阴性杆菌中,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70%以上,其他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2011年我院呼吸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

  • 标签: 感染病原菌 呼吸科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 耐药分析 患者 抗菌药物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感染的特点,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的IL-18、IFN-γ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住院的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62例为调查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检测465例入选患JDn$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抗原;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CMV)、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体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病毒病原检测阳性76例,总阳性率为19.2%,依次为RSV28例(7.1%),PIV23例(5.8%),CMV12例(3.0%),ADV7例(1.8%),EB病毒6例(1.5%)。婴儿组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为30.6%(26/85),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18.6%(24/129),-6岁10.0%(10/100),-14岁10.6%(16/151),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春两季病毒的感染率较高。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8、IFN-γ水平较轻症病毒性肺炎组血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占一定比例,重症肺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巨细胞病毒抗体 免疫功能分析 病毒病原学 小儿 血清IL-18
  • 简介:目的分析产ESBLs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肠杆菌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8月分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肠杆菌细菌用梅里埃ATB15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检测ESBLs表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检测的肠杆菌细菌中,ESBLs总阳性率为41.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产酶率分别为42.0%、52.0%和35.1%,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慎用三代头孢。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超广谱β-酰胺酶 耐药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