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风险是"effectofuncertaintyonobjectives",即作用于目标的不确定性效应。由于风险的存在,我们的很多行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采供血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是

  • 标签: 采供组 风险管理 策略
  • 简介: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评价参考系统,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献血员抗-HCV检测策略。方法:使用Chiron的RIBAHCV3.0试剂确认献血员中筛查出抗-HCV阳性和阴性的血清标本,建立抗-HCV参比血清,评价8种国内外抗-HCVEIA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指标。结果:构建了抗-HCV诊断试剂评价质控体系,分别包括24份抗-HCV阳性标本、24份抗-HCV阴性标本及8份用于灵敏度评价的系列稀释标本;8种抗-HCVEIA试剂对参比血清的检测结果Kappa值分别为0.67、0.71、0.75、0.75、0.88、0.79、0.58。结论:自制抗-HCV试剂评价体系更适合各地的试剂评价工作,在制定筛查策略时,双抗原夹心法试剂优于间接法试剂。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 诊断试剂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卵巢肿瘤住院接受手术的良性肿瘤患者41例,恶性肿瘤患者42例及正常受试者4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E4与CA125水平,计算ROMA值以评估患卵巢肿瘤的风险性。结果:卵巢肿瘤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及ROMA值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瘤组CA125水平值高于对照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E4水平及RO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E4≥150pmol/L,CA125≥35U/ml作为阳性界限,则HE4、CA125及ROMA值敏感度分别为83.33%,69.04%85.71%;特异度分别为95.12%,78.0%,95.12%。CA12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HE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ROMA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与CA125、HE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单项检测HE4的临床价值优于CA125。对于单项HE4、CA125检测而言,HE4、CA125联合应用计算ROMA值具有更好的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人附睾分泌蛋白4 糖类抗原125 卵巢肿瘤风险预测模型 卵巢肿瘤 诊断
  • 简介:室间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可以帮助实验室提高检验技术,通过分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克服,从而保证检验质量。全国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EQAS)项目由上海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承担,已连续多年举办,该项目每年上下半年各1次(以下分别称为第1次、第2次),

  • 标签: 室间质量 实验室 全国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后医院相关输血质量控制情况,探讨降低不合格率、提高输血质量的措施。方法:持续改进前后收集分析全市的用血报表,每月由各用血单位输血科整理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输血科接收标本不合格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的人均用血量分别为4.67U,4.08U,3.84U。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分别为42.3%、23.1%和10.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3,P〈0.01)。3组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86%、3.84%和2.8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1)。结论:目前采用的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措施明显提高了全市的输血质量,是促进输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输血 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
  • 简介:目的:对抗-HIVELISA试剂进行动态质量评价,确保使用的试剂符合质量要求。方法:用国家参考品及临界值质控血清对抗-HIVELISA试剂进行考核。结果:抗-HIVELISA试剂有不合格的现象存在,国产试剂符合率优于进口试剂,不同厂家试剂的假阳性率及对弱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存在差别、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盒质量也存在差异。结论:血站定期对抗-HIVELISA试剂盒监测并进行质量评价很有必要

  • 标签: 抗-HIV ELISA试剂盒 国家参考品 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汇集血小板的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等指标及临床输注效果,评价汇集血小板输注有效性。方法:应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通过无菌接驳将混合白膜和一延迟同型血浆混合在一起,进行白细胞过滤,并测定46例汇集血小板的几项特定指标;比较汇集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和出血时间(lvy法)。结果:89.1%(37/46)的汇集血小板的几项特定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汇集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CCI、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集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能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能节约血源,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 标签: 白膜 白细胞过滤 单一延迟血浆汇集血小板
  • 简介:目的:总结我科室2004-2008年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分析查找错误原因并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本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对卫生部临检中心2004-2008年发放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质评样本按要求进行检测并按时回报结果,统计分析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结果。结果:2004-2008年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4项质评样本测试结果准确率为100%,ALT准确率为92%。结论: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重点解决ALT准确率问题,提高实验室总体检测水平。

  • 标签: 室间质量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 准确率
  • 简介: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改良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来评估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实施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PABD实施方案,有效节约血液资源,为临床贮存式自身输血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自愿进行PABD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经过PABD适合度的评估,以评估级别,采用随机法,随机分配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为PABD组,对照组为异体输血组。用改良的质量调整生命年(IQALY)来分析2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预后情况。评估PABD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为临床开展贮存式自身输血治疗提供科学可靠有效的依据。结果:在IQALY的分析应用中,我们将较小的值定义为较为优良的生活质量;用IQALY计算得出值:IQALY试验组=16.67;IQALY对照组=34.00。结论:进行PABD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平均住院天数更少,在手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和感染少,临床医生在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建议考虑这些后续的效应和作用。

  • 标签: 改良的质量调整生命年 贮存式自身输血 择期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珠柱凝集法在临床应用中鉴定血型的准确性。方法:用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和传统试管法分别对我院住院患者22919例抗凝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鉴定血型的准确率达到100%,鉴定结果中Rh(D)阴性为70例,阴性率为0.3%,且鉴定出1例弱D。结论: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将血型鉴定从加样到判读整个过程实现了标准化和自动化,能消除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判定,为安全输血提供了保障。

  • 标签: ABO/Rh(D)血型 血型鉴定 仪器法 传统法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筛查后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并探讨现有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01-2015-06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结果,分别计算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计算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评估。结果:2010-01-2015-06共检测血液标本545761份,确认阳性标本73份,流行率为0.0134%。首次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099%(39/395352),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226%(34/150409)。计算经血液筛查后,阴性血液传播HIV危险度为1∶251889。结论: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率较低,但仍存在经血液筛查残余风险,故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无偿献血者 残余风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