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变化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透析后,体重差异大小分为2组,其中A组差异<2.5kg(35例);B组差异>2.5kg(45例)。在进行1次血液透析前后,分别利用心脏彩超测量所有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A组患者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透析后较A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明显降低,A峰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时,若前负荷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影响左心舒张功能,而对左心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脏彩超 左心室 前负荷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社区进行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某社区142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随机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遵医用药、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社区 2型糖尿病 综合干预 血糖水平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综合评估护理 冠心病 住院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的评估表对血液透析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评估等级,以便能合理安排护士,指导护士给予相应护理,确保患者的透析质量与安全。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242例患者透析次数共计38680人次,结合血净病房现实情况制定评分表格,每次每位患者透析前进行评估,并填写在血液透析单上,根据评估等级护士长分配相应的护士进行护理并给予指导。结果这种评分表更能真实地反映透析当日患者的病情,更能反映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量,同时护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论本文所提出的评估表能够为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了解所负责患者的情况更好地服务,有利于护士长合理安排护士所看护患者的人数,确保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患者评估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甲状腺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和26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都实施超声诊断检测,对其检测结果加以分析对比。结果在实验组有3例胎儿的甲状腺检测值明显较高,对其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后,发现超过了可信区间,有3例胎儿的心率明显加快,同时有1例胎儿的心率明显下降,胎儿出生后,对其促甲状腺激素指标大小进行检测测定,发现有3例胎儿的促甲状腺激素指标大小明显下降,其中有2例胎儿出现了T4值变大和T4临界值显著变大的情况。一共有6例胎儿疑似为阳性胎儿。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采用超声诊断后,有着很好的诊断效果,可以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的甲状腺功能起到很好的检测评估效果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功能亢进 孕妇 胎儿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在中医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信息化动态评估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4个模块。由首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护士长对护士的首诊评估进行评价。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情况及签字。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使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评估 信息系统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为0.15%~1%,是以无序的心房激动伴随其后发生的心房机械功能退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房节律紊乱。本病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导致患者残疾或病死率增加。目前我国房颤人群发病率约为0.61%,按13亿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目前房颤患者数近800万~([1])。房颤因其不易转复为窦性心律,易复发,转复后难维持窦性心律,血栓形成等危险成为临床的棘手问题,也是研究热点。

  • 标签: 心房颤动 术后复发 相关危险因素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预测价值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73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及同期就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非心衰组),根据心电图QRS时限将心衰组分为QRS时限〈100ms组(n=271),QRS时限100ms-119ms组(n=108),QRS时限≥120ms组(n=94)三个亚组。比较心衰组、非心衰组之间QRS时限、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比较心衰组三亚组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LA、LVEDd的差异,分析QRS时限与心脏超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较非心衰组QRS时限明显延长(101.45msvs.94.95ms,P=0.000)、LA明显增大(39.73mmvs.31.07mm,P=0.000)、LVEDd明显增大(51.88mmvs.43.54mm,P=0.000)。心衰组三亚组之间LVEF、LVFS、LA、LVEDd有显著差异(P〈0.05),且QRS时限与LVEF呈负相关,与LA、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及衰竭心脏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QRS时限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方法通过分析脂肪肝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兴趣区ROI明度,创造性的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脂肪肝建立相应的量化标准公式,用以鉴定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结果随机抽选120人,根据B超影像兴趣区ROI明度值进行多点加权计算,并与脂肪肝定性标准对照,观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脂肪肝均可进行有效定量,定量结果表明不同严重程度的脂肪肝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 兴趣区 量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d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侧支循环良好者与侧支循环不良患者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平均达峰时间(TTP)]及出院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9例患者中,多模式CT检查阴性者2例,其中1例随访头部MRI,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者37例。多模式CT检查发现病灶侧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4例,其中11例病灶侧可见侧支循环生成,另外13例患者病灶侧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病灶侧与健侧比较,侧支循环良好患者表现为CBF降低(t=-5.9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4.2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侧支循环不良患者CBV、CBF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27、-14.8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7.26、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病灶侧CBF、CBV、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4.11、-2.34,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与不良患者90dmRS评分分别为(1.3±0.6)、(4.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1),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多模式CT检查对于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脑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本院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进一步落实医院消毒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法及棉拭子法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品等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种监测对象卫生合格率分别为空气合格率81.67%;医疗用品100.00%;物体表面96.00%;医护人员手98.2%;使用中消毒剂96.00%;压力蒸汽灭菌器100.0%。结果显示,本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整体较好,但应加强重点区域及灭菌物品管理监测工作。

  • 标签: 消毒 灭菌 医院感染 效果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对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STEMI的患者200例,应用CHADS2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评分,随访至少1年或至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依据评分高低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估CHADS2的效率.结果CHADS2评分越高,STEMI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越高.结论CHADS2评分是STEMI患者未来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STEMI患者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CHADS2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sTNFR1浓度联合GRACE评分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200名正常人群作为对照。检测ACS(观察组)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血浆sTNFR1浓度,对ACS患者以及正常人群进行GRACE评分,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确定血浆sTNFR1浓度联合GRACE评分评估ACS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ACS患者血浆sTNFR1浓度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56±98.73)pg/mLvs.(274.19±47.64)pg/mL,P=0.004]。ACS患者中低危组43例、中危组65例、高危组92例,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95%、24.62%、36.96%。GRACE评分、血浆sTNFR1浓度、联合使用GRACE评分和血浆sTNFR1浓度预测ACS患者远期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739、0.936。结论血浆sTNFR1浓度是影响AC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浆sTNFR1浓度联合GRACE评分可以有效提高评估ACS患者预后的能力。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浆sTNFR1 GRACE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2%(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2/105)(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预防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增加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于湖北省公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分为3组:妊娠期高血压组(A组,21例)、轻度子痫间前期组(B组,19例)和重度子痫间前期组(C组,20例);另选同期30例正常妊娠者为正常妊娠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收集心功能及左室构型指标。结果A、B和C组左室构型异常例数分别为22.7%、27.3%和50.0%,3组的左室构型异常比例增高,无差异(P〉0.05)。心脏形态:与正常妊娠组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明显增高(P〈0.05);与A组相比,C组IVSTd、LVPWTd、LVDd、LAD和LVMI明显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LVDd明显增高(P〈0.05),A、B和C组3组RWT无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IVSTd、LVPWTd、LVDd、LAD和LVMI有增高趋势,但无差异(P〉0.05)。左室功能:与正常妊娠组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A峰增大(P〈0.05),E/A和RFF减少(P〈0.05),与A组相比,C组的A峰明显增高(P〈0.05),E峰、E/A和RFF明显降低(P〈0.05),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左心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异常,重度子痫前期的左心室壁增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明显。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心脏形态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对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内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走访调查,分析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对高血压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经调查分析后得知,在15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有84例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好,控制合格率达到了56%,同时控制几率和患者年龄之间呈现出反比例关系;与此同时,患患者的年龄、管理方式、病程、高血压类型、日常行为习惯、降压措施都会对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带来影响。结论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应单纯采用药物控制方法进行治疗,应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对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应得到社区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社区高血压 控制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治疗组按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价。结果运动功能和ADL干预后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脑梗死患者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分娩后严重出血产妇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压迫法、盆腔动脉栓塞及子宫切除术,统计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给予单用宫缩剂止血2例,宫腔填塞术治疗23例,6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及1例子宫切除术,均成功止血。结论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其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综合患者生育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产后出血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生育要求
  • 简介:目的评定在冠心病患者中推行优质护理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随机方案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共40例,作治疗组,均接受优质护理方案;同期选取冠心病患者共40例作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并予以系统性随访,观察所有入选患者随访结果,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系统性随访发现,治疗组入选患者SAS评定分数(40.12±6.15)分,对照组(47.99±8.57)分;治疗组入选患者SDS评定分数(41.99±5.10)分,对照组(49.32±8.46)分;治疗组入选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97.50%,对照组67.50%,(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推行优质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

  • 标签: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冠心病 满意率 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