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降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0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被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以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苯扎贝特0.2g,2次/d,疗程1个月.观察血甘油三酯含量及血压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苯扎贝特与降血压药物合用,除显著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外,还明显提高常用降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甘油三酯 苯扎贝特
  • 简介:<正>高血压患者有何临床表现?可造成哪些器官受损?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隐匿,进展缓慢,初期很少症状。约半数患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压升高。高血压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头晕、头胀、失眠、耳鸣、健忘、多梦、激动、心悸,以及手指麻木、肌肉酸痛等。头痛的部位主要在后脑或太阳穴两侧,而且是跳动性的。这是高血压病头痛的特征。不少患者有了症状,发展到出现器官损

  • 标签: 手指麻木 头胀 心室肥厚 脑中风 脑血栓形成 心脏损害
  • 简介:何谓蒙面高血压看到这个标题,请读者不要惊慌,并不是出现了什么新疾病.只是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而已。顾名思义,蒙面高血压就是将自己的真面目掩盖起来的高血压,指那些在医院或诊所检查血压正常,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正常 新疾病 诊所 医院 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更高.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1概念“高血压心脏病”实际上是广义的指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包括:早期舒张功能减退及/或左室肥厚(LVH),逐步发展出现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左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以及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及/或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

  • 标签: 心脏功能 相关性 治疗 高血压
  • 简介:在临床中有一部分病人服了某些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出现咳嗽,甚至剧烈的咳嗽。许多病人不了解该药的副作用,以为自己感冒了或是慢支复发而吃下许多“冤枉”药,却始终止不了咳嗽。

  • 标签: 咳嗽 病人 抗高血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 复发
  • 简介:目的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者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特点,对46例老年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功率谱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老年EH者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BP和DBP之负荷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SBP、DBP负荷值均>30%,老年EH组昼夜血压有显著差异,白天比夜间明显升高,老年EH组之心率变异功率谱中高频指标显著下降(P<0.01)。结论老年EH者昼夜血压有明显差异,且迷走神经活性显著降低。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血压 心率变异性 老年人 动态血压 心率变异功率谱
  • 简介:目的:分析肾实质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实验组(A组)对象为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肾实质性高血压病人,共52例;对照组(B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我院5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两组均作动态血压检测(ABPM).结果:A、B两组之间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则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A组收缩压、舒张压均<10%,B组则>10%,两组间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较少,昼夜节律减弱.

  • 标签: 高血压 肾性 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伴有靶器官的损害,其中肾脏是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一旦发生肾损害后则称之谓高血压性肾病.临床上将高血压性肾病常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和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两种.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节律 靶器官损害 相关性研究
  • 简介:资料与方法观察自2002年6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及分级采用WHO(1998)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男104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71±6)岁,其中60~69岁组50例,70~79岁组40例,80~85岁30例.高血压Ⅰ级29例,Ⅱ级41例,计70例,为高血压组.Ⅲ级50例(并发脑血管病24例,心绞痛13例,心肌梗死6例,心力衰竭4例,肾功能不全3例),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靶器官损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选择11例高血压病(EH)患者24h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求得日间6~22时,夜间22~6时2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描记24hABPM曲线。结果①夜间血压明显低于白天;②动态血压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表明测定24hABPM对EH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高血压病 诊断 并发症
  • 简介:血压病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程的长短与治疗状况和脑卒中关系密切,有效降低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本文对2000年6月到2002年6月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314例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卒中患者在一级预防中高血压病防治情况,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卒中 一级预防 高血压 治疗 调查
  • 简介:我国2000年曾在全国城市,对医院门诊人群的高血压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参加调查的医院有18家,包括1、2、3级医院,调查的门诊病人年龄均≥35岁,共1万名,主要是内科,也有其他科室的门诊病人,但不包括心血管专科的门诊病人。调查的结果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治疗 门诊病人 高血压 调查 医院门诊 配合
  • 简介:目前,美国高血压预防与治疗新指南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已把高血压的危险警戒线提到了120~139毫米汞柱/80~89毫米汞柱。新指南再次敲响了尽早预防高血压的警钟,虽然不推荐“高血压前期”人群采用药物治疗,但建议他们以及血压正常的人们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减轻体重、适量运动等,并制定有利于心脏健康的饮食方案,如减少盐和其它含钠食品的食用量等。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新指南 治疗 预防 血压正常 高血压指南
  • 简介:研究者观察了3634例于1946年在英国出生的不同社会和经济背景的人,分别记录他们儿童时、36岁、43岁、53岁时的血压。经详细分析这些人的出生体重、孩童时的经济状况等因素,结果表明,终生保持理想体重者,

  • 标签: 高血压 预防 理想体重 出生体重 观察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动态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对95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进行夜间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次日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EHL)组(51例)及单纯高血压(EH)组(44例),进行两组的一般状况及24小时动态血压各指标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行LSaO2、体重指数(BMI)、年龄(Age)与24小时动态血压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杓型组33例,占34.7%;非杓型组62例,占65.3%.EHL组24hSBP、24hHR、dSBP、dHR、nSBP、nHR、偶测SBP(cSBP)、偶测DBP(cDBP)与EH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氧血症组中84.3%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EHL组与EH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血压伴OSAS者血压增高的程度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夜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鼾症 夜间低氧血症 动态血压 合并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