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也称退行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增生性或肥大性关节炎,是骨科的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正日益上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上通常要通过多种康复治疗方法来消除或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尽最大限度的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文探讨了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的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法,期望找到更好的方法。

  • 标签: 退行性 膝骨关节炎 治疗方法
  • 简介: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SDHVD)的临床表现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近,比较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多普勒彩超的普及给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现将我院利用多普勒彩超诊断老年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SDVHD)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方法:对118例SDV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高,SDVHD的检出率逐步增高.60~69岁为19.3%.70~79岁36.8%.80~90岁54.5%.≥90岁100%;其病变程度亦加重,并发症增多。其临床改变为:主动脉瓣环或瓣膜钙化占47.5%.二尖瓣或瓣环钙化24.6%.主动脉瓣二尖瓣同时有钙化32.2%,主动脉瓣伴三尖瓣钙化1.7%。61.0%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增龄是SDVHD易患因素,瓣膜环或瓣膜钙化的部位以主动脉瓣最高.其次为二尖瓣。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瓣膜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SDHVD)合并心力衰竭(HF)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8例SDHVD合并HF的患者(SDHVD+HF组)与同期收治的无瓣膜钙化的老年HF患者62例(HF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与HF对照组比较,SDHVD+HF组严重心功能不全比例(III级:19.35%比38.24%,IV级:35.49%比55.88%)及房性早搏(17.74%比38.24%)、窦房传导阻滞(22.58%比50.00%)、心房纤颤(27.42%比52.9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0.65%比48.53%)、房室传导阻滞(33.87%比52.94%)、束支传导阻滞(25.81%比48.53%)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其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退行心脏瓣膜病(degenerativeheartvalvedisease,DHVD)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AMI行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超声检查分为DHVD组(n=30)和对照组(n=39),对比两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PCI治疗情况、PCI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1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周时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浓度。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DHVD组与对照组相比,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更加严重(病变程度评分:8.93±2.61vs7.09±1.99,P=0.047);DHVD组PCI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较对照组差(平均秩次:939.50vs1475.50,P〈O.05);术后l周DHVD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较对照组高(P〈0.05),其余主要心血管事件事件的发生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DH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26%±5.75%眠48.49%±8.26%,P=0.049);对照组和DHVD组E/A大于1.2的患者分别为64.1%(25/39),36.7%(1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33):对照组NT—proBNP浓度高于DH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4.89±101.31)pg·mL^-1(2025.87±108.04)Pg·mL^-1,P=O.038]。结论合并DHVD对老年冠心病AMI患者PCI治疗后近期预后有不良影响。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冠状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80岁以上高龄的急、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施周围血管手术32例次,术后30d内病死率为16.7%(5/30),肢体保全率为71.9%(23/32).其中急诊死亡为27.3%(3/¨),择期死亡为10.53%(2/19).随访24个月,全组生存率为76.7%(23/30),肢体保全率为65.6%(21/32).结论对经选择的80岁以上患者施行周围血管手术是可行的,术后死亡率低,远期效果良好.

  • 标签: 外科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动脉闭塞
  • 简介:2011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4月世界卫生部长级会议发表莫斯科宣言;7月世界银行对中国非传染性疾病(NCD)的形势及应对策略发表研究报告;9月联合国大会NCD高级别会议发表政治宣言。NCD已经成为全球危机,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预防和控制NCD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在内的NCD。NCD正袭击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准备好,有超过1/4死于NCD的人还处于壮年,这些人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目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NCD。

  • 标签: 非传染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联合国大会 价值 责任
  • 简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rotidatheroscleroticdisease,CAD)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重要原因,占到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是老年全身CAD的重要组成部分[1].研究表明,CAD患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以及死亡的风险均增加.通常男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比女性患者要快,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但通常年龄>60岁的老年人会经常出现症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受累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及坏死,其后果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掌握其发病特点与防治原则对于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究在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运用范护理流程降低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80例腰椎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针对40例围手术期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规范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微血栓发生率为2.5%,后经过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患者情况改善;手术前和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明显;而手术后3天高于手术前,但和手术前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的满意率为97.5%。同时对照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结论利用规范护理流程对降低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几率的分析发现,其临床使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帮助院方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规范护理流程 腰椎疾病 围手术期血栓
  • 简介:经中国微循环学会批准,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备案,2013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李延峰教授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做了重要讲话: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进行性发展且缺乏有效治疗的疾病,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最为常见。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神经变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近年来,转化医学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这一新的模式注重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转化,微循环研究结果和神经变性疾病临床预防和治疗之间如何转化,也就成为神经变性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重视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变性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能为最终治愈此类疾病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 标签: 中国微循环学会 神经变性病 专业委员会 转化医学 疾病学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眼周及脑侧的疼痛是很常见的头痛症状,导致这些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呢?多年来,人们误认为是鼻窦炎引发的头痛,并为此而忍痛多年。学习了解头痛疾病,能帮助你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偏头痛、群发性头痛以及其它类型的头痛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头痛疾病 治疗方法 头痛症状 鼻窦炎 偏头痛 群发性
  • 作者: 慎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西城院区),重庆401329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发的脑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位居第1位。其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了解其致病因素,并实施科学的预防,才能尽量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疾病;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近十年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谱构成、治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以循环系统疾病作为出院第一诊断的老年患者病案资料7193例,将老年患者分为4个年龄段,即60~69岁730例,70~79岁1057例,80~89岁3583例,≥90岁1823例;根据出院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即2005~2009年3199例,2010~2014年3994例。按心血管病常用分类法统计疾病谱构成比和治疗结果,分析年龄及不同时期疾病谱构成、顺位及死亡情况。结果7193例老年患者中,总死亡人数182例(2.5%),以8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死亡人数的95.6%。2010~2014年总住院患者平均年龄较2005~2009年明显升高[(84.46±8.91)岁vs(82.38±8.43)岁,P〈0.01]。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各年龄段、不同时期住院和死亡的首位单病种疾病。随着住院患者高龄化趋势的加剧,近5年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而因高血压住院和死亡构成顺位下降。结论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疾病首位住院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高龄患者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上升应引以重视。

  • 标签: 住院病人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脑血管障碍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亲情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12例老干部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夫妻问性格、经济支配权、夫妻性生活、夫妻问感情与子女交谈及子女的孝敬6项因素,其程度分好、一般、不好三个层面。结果:夫妻间经济支配权、性格与子女交谈多少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影响较小(P〉0.05);夫妻间感情、性生活和谐度和子女的孝敬程度对发病影响大(P〈0.05)。结论:应重视夫妻间的感情和性生活的和谐程度,子女的孝敬程度.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 标签: 情感 心血管疾病 脑动脉疾病
  • 简介:慈书平等教授主编的《睡眠与睡眠疾病》一书已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精装本,近100万字,系统介绍了睡眠的生理、病理、睡眠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和常见睡眠性疾病。适合各科医务人员阅读。该书还详细论述了睡眠性疾病对心血管的损害特点、表现和防治,所以也特别适合心血管科医生阅读。定价:110元(免邮资),欲购买者请汇款至:416000湖南吉首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王福军收。

  • 标签: 科学出版社 睡眠疾病 发行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心血管科 军事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