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脑卒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人类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1921年Kraepelin就曾提出,脑卒中患者常常伴发心理障碍及行为异常,然而,直至1977年Folstein等才首次报道脑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是抑郁,并称之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

  • 标签: 卒中 抑郁 发病率 认知障碍 脑白质疏松症 抗抑郁药
  • 简介: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50%-70%的脑卒中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的复发率在逐年上升,脑卒中30天内复发率3%~10%,5年复发率25%。40%[2]。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出院患者 家庭访视
  • 简介:为观察老年脑卒中心电图异常情况,我们于1984年10月~2001年1月对186例脑卒中前后心电图进行了观察.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均为老年住院病人,年龄60~86岁,平均73±8岁.186例中男154例,女32例,第一次脑卒中163例,二次脑卒中23例.本组中有高血压病85例,冠心病72例,糖尿病21例,无其它疾病者8例.1.2.方法:脑卒中前心电图以每年一次干休所老干部体检或近期心电图记录为准,脑卒中后心电图以发病后17天时检查记录为准.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心电监护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异常心电图时随时记录.脑卒中的诊断以头颅CT为准[1].

  • 标签: 老年人 脑卒中 心电图异常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与脑卒中患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和查询病例资料等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门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1363例,其中脑卒中患者82侈0。结果脉压≥80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MAP〈80mmHg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舒张压控制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MAP的增加,脑卒中患病危险程度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1.053、2.987和1.024。以MAP≤75mmHg和≥95mmHg为节点,与≤75mmHg比较,≥95mmHg脑卒中的患病危险程度增加(OR=2.971,95%CI:1.097-8.050,P〈0.05)。结论MAP可以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来预测血压控制不良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AP建议控制范围与正常成人MAP正常值不同。除MAP外,老年和伴有糖尿病也对脑卒中的患病率有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卒中 糖尿病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住院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314例,根据是否合并IS分为NVAF组239例,NVAF+IS组7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各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NVAF+IS组年龄、收缩压、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CHADS2、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NVAF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明显低于NV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是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CHADS2、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及eGFR预测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AUC分别为0.541、0.525、0.577、0.577,CHADS2+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DS2、CHADS2+左心房内径指数、CHADS2+eGFR的AUC(0.621vs0.541、0.585、0.588,P<0.05);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2DS2-VASc、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CHA2DS2-VASc+eGFR的AUC(0.626vs0.525、0.586、0.591,P<0.05)。结论CHADS2、CHA2DS2-VASc分别联合eGFR和左心房内径指数对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预测能力分别高于CHADS2、CHA2DS2-VASc。

  • 标签: 心房颤动 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 心房功能
  • 简介:脑卒中的再发率很高心脑血管疾病,西方人与中国人发病的情况有所不同。西方人冠心病多,因冠心病造成的死亡占死因的第一位。中国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死因是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病率很高。每年新发生脑卒中150万例,由于近年治疗方面的进步,

  • 标签: 脑卒中 降压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 死因 再发
  • 简介: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是中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研究表明,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2]。脑卒中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脑卒中流行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作者: 龙旭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8期
  •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620500
  • 简介: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有突发性头痛、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后遗症中,偏瘫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康复治疗方法中,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脑卒中的针灸康复治疗、康复过程、康复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筛查,研究反复多次心电图检测的方法是否可以提高其筛查阳性率。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既往无房颤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745例,志愿配合加强心电图检测的患者277例作为实验组,行常规检查之外连续4d加强普通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心电图结果。同时期其他无房颤史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4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结果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白细胞计数、TG、国际标准化比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CHADS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vs3.8%,P=0.003)。结论心电图反复多次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阵发性房颤检出率。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卒中 心房颤动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血压
  • 简介: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可降低致残率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我国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本文为该课题的中期总结。

  • 标签: 卒中 康复 急性
  • 简介: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始终.健康教育的效果对于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直接相关,但由于脑卒中病人的特点,使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谈一点我们实施的体会.1.脑卒中病人疾病特点和健康教育难点1.1.疾病特点:由于脑卒中病人多数是老年患者.多伴有偏瘫、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言语困难、老年性痴呆等.因此,病人理解力和记忆力明显下降,由于这一年龄段病人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差、因此,给健康教育带来一定难度,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1.2.家庭原因:由于一些家庭经济原因或子女照顾不够,宣教方面得不到家属的配合,而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病人 健康教育
  • 简介:目前,国内缺血性脑卒中诊治及预防指南,对于抗凝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建议:(1)建议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方面,应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2)提及凝血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等新型抗凝剂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3)推荐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栓塞的预防。近年来研发出很多新型抗凝剂,我们拟对新型抗凝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抗凝药 卒中 因子Xa 维生素K
  • 简介: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6例,对照组19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加用咽障碍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腾岛-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行,应推广普及。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 简介: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部血管 脑组织损伤 死亡原因 血管阻塞 大血管闭塞
  • 简介:高钠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于脑卒中患者时有极高的病死率.现总结我院2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并发高钠血症15例,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高钠血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脑卒中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不仅病情危重,且因患者年老,往往患有多系统疾病。临床收治的脑卒中者常兼发有各型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情复杂、多变,常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等。需要及时了解心电信息、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实施整体护理,能及时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心理动态,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大大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心律失常 整体护理 脑卒中 心血管功能障碍 病情危重 多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ALl)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999年2~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卒中并发ALl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67±8)岁:脑卒中未并发ALI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以及急性期脑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龄、意识障碍、哥拉斯格-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鼻胃管饲、下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等是ALI的重要危险因素;性别、脑卒中类型、病前呼吸道疾病史和有无呕吐无统计学意义。ALI组入院第1天(脑卒中发病第1~3天),ALl的发生率为19%,入院第3天增至81%,第5天高达95%给氧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是判断ALI的重要指标;给氧治疗后,用氧合指数(PaO2/FiO2)反映ALI状况更为准确合理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脑功能损伤严重或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ALI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老年人。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呼吸功能试验 监护
  • 简介: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引起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心理障碍等并发症,严重者窒息。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73%。通常认为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是由于损伤脑干或双侧皮质延髓束,但研究发现,皮质、皮质下核团、皮质下行传导纤维、小脑、锥体外系等部位的损伤都有可能造成吞咽障碍。本文对我院2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住的267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脑卒中损伤部位与吞咽障碍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损伤部位 脑卒中后 吞咽困难 脑卒中吞咽障碍 脑卒中急性期 吸人性肺炎
  • 简介:脑卒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粘血病、心房纤颤、吸烟及酗酒等均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10年来我院内科脑卒中的住院资料,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进行探讨、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1169例脑卒中患者均为1990年1月~2000年3月的住院患者。男性649例,女性520例;年龄22~89(平均69.1)岁,<30岁22例,30~39岁35例,40~49岁77例,50~59岁226例,60~69岁427例,70~79岁306岁,>80岁76例。其中脑出血351例;脑梗死526例;脑血栓1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54例;脑萎缩297例。合并脑疝276例;应激性溃疡115例。1.2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