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2389例应用标准Brace方案进行次极量TET,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17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PVS)340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PAS)109倒,频发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PAS、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共68例。结论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偶发的期前收缩对于TET阳性与阴性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频发的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阳性惠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 简介:有关运动平板试验的分析、报道十分多见,大多是关于阳性率、相关血管、运动中心律失常等的研究.我们曾分析随运动时间的增加,心率上升缓慢与运动量不相符的临床意义.而终止运动后心率迅速下降至基础或低于基础心率未见报道,本文分析8例运动终止后心率迅速降至基础或低于基础心率的典型心电图资料,重点讨论其原因和临床意义.作者单位:271200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 标签: 运动平板试验 心率 心电图特点 终止 临床意义 运动后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heartraterecovery,HRR)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行平板运动试验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例)和非冠心病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静息心率,运动峰值心率,是否伴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平板运动试验后1、2、3、4、5、6、7min的HRR,并以运动后1、2minHRR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与传统ST段压低法比较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1minHRR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心率快速恢复期长于非冠心病组。运动后1minHR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传统ST段压低法。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后1minHRR可作为筛查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心率恢复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
  • 简介:目的以冠脉造影(CAG)为对照,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胸痛、胸闷待查者于1个月内分别先后行TET与冠脉造影术(CA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7.4%,特异性72.4%。结论TET可为选择适合CAG者提供科学筛选,提高CAG的诊断效率,也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及诊疗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后出现的缓慢心律失常能否作为对窦房结功能评价的依据。方法从TET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10例中筛选8例,应用Bruce或MOD—Bruce方案进行TET检查,以①运动中或运动停止后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于J点后80ms测量)且持续1rain以上;②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呈损伤缺血型抬高〉10.2mV为阳性标准,与冠状动脉照影(CAG)结果对照。结果’IET6例为阳性,CAG4例为单纯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狭窄,1例为双支病变,3例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包括2例TET阴性者),缓慢心律失常均发生在运动终止后2min左右,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律。结论TET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的病理基础有着密切关系,与个体的神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能否用来评价窦房结功能尚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冠 状动脉造影 缓慢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并发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平板运动实验的特点。方法71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HP)患者与64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二组敏感性(82.6%,86.5%),阴性预测值(65.2%,75.0%),血压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83.3%,44.19%),阳性预测值(92.6%,62.7%),准确性(82.8%,66.2%),高血压病前期组高于HP组(P<0.05)。HP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发生心电图ST段下移时间比高血压病前期组延迟出现(P<0.01)。其冠脉造影阳性组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前期患者运动试验假阳性率低,这部分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段下移即时出现,且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平板运动试验 心电图ST段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运动试验中,Q-Tc、Q-Tr和Q-Tcd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51例非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和运动后即刻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c、Q-Tr和Q-Tcd变化,及其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Q-Tc、Q-T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76%、83%、81%与69%、88%、89%、77%,与ST段降低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其诊断价值相似;与心血管照影资料对照,上述指标能反映冠脉病变程度:Q-Tcd的敏感度低(58%),而特异性高(94%),其诊断准确性(73%)与其他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故亦有应用价值.结论:运动中Q-Tc,Q-Tr,Q-Tcd与ST段下移标准对冠心病诊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价值 体表12导联心电图 经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冠心病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应用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可疑冠心病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320例可疑冠心病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8例,检出率为11.88%。其中,呈缺血性ST段下移37例,呈弓背上抬1例,同时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检查中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可疑冠心病 胸痛
  • 简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因其最符合人类生理负荷的情况,且具有无创性、安全方便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已知或可疑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和预测。但应了解此项检查容易受到生理性、代谢性、药物等多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有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对TET结果的准确性做出正确的判断。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结果 生理负荷 安全方便 无创性
  • 简介:目的以冠脉造影(CAG)结果作为标准,回顾性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结合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2例行DCG及TET且同时行CAG者,分析DCG及TET对CHD诊断价值。结果12导联24小时DCG诊断CHD的敏感性69.9%,特异性79.9%;TET的敏感性74.2%,特异性73.9%;两者联合时敏感性84.6%,特异性为94.2%。结论DCG与TET的结合,可作为CHD无创诊断的重要方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单项检查明显增高。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QRS时限延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176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定QRS时限和ST段下移值,分析上述指标对冠心病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QRS时限明显延长(87.13±7.47msVS76.52±7.63ms,P〈0.01),而对照组运动前后QRS时限无显著性差异(72.51±6.83msVS75.66±7.42ms,P〉0.05)。以运动中和运动后QRS延长〉3ms、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ram(J点后80ms)作为阳性评定标准,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6%、77.2%,特异性84.5%、70.7%,阳性预测值91.2%、83.8%。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76.3%、87.9%和92.6%。结论QRs时限延长和sT段下移是可靠的诊断冠心病的运动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QRS时限延长 冠心病患者 诊断价值 阳性预测值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TET)阳性患者Q-T离散度(QTd)变化的意义。方法93例受试者根据TET分为阳性组(A组)38例,男/女=13/25,年龄55±8岁和阴性组(B组)55例,男/女=26/29,比较两组TET前后QTd、QTcd的变化。结果运动前QTd、QTcdA组分别为41±15ms和46±18ms,B组分别(38±14)ms和(46±16)m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达次极量运动时A组QTd为(51±17)ms与运动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QTcd为(79±28)ms,与运动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QTd、QTcd分别为(37±16)ms和(51±19)ms,与运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后QTd、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ET阳性与QTd之间有良好的临床相关性。可反映运动负荷造成的心肌缺血。

  • 标签: 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rSB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99例患者接受活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阳性)、高血压病组(18例,冠脉造影阴性)和对照组(25例,冠脉造影阴性),对比分析rSBP和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3minrSBP值[(0.94±0.09)、(0.8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4±0.06),分别P〈0.01,〈0.05。rSB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76.7%、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7%、90.3%、94.2%。结论:斜率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83.3%,联合rSBP和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rSBP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指标之一,联合ST/HR

  • 标签: 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预测
  • 简介: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和年龄相当的正常健康人进行运动前、后的运动耐量连续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ruce方案在Quest型活动平板运动仪上进行次极量或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结果:(1)两组在运动的前3分钟内运动耐量相差不显著;(2)实验组最大运动耐量(7.01±0.11MET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0.14METs),P<0.05;(3)多支冠脉病变者运动耐量<6.5METs.结论:随着病情加重,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下降,运动耐量低于6.5METs时,可能有多支冠脉病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平板运动试验 运动耐量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时运动后心功能及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有心肌缺血症状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于运动前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然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同时分别测量运动前、中、后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计算出QTcd≥50ms为阳性标准。运动试验结束后即刻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次测量EF,以EF下降为阳性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50%为异常。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59.9%、64.1%;以EF下降为阳性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5%、86.36%、84.6%;以运动后QTcd≥50ms为依据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3%、95%。结论运动后EF下降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平板运动试验中QTcd≥50ms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特异而敏感的指标。如将三者结果综合判断,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更有意义。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左室射血分数 QT离散度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其Duke评分对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绝经期女性患者102例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对照,比较TET结合Duke评分对绝经期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等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单独应用TET或Duke评分比较,TET联合Duke评分两项均阳、均阴性的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27.12%比30.50%比44.44%)、阳性预测值(47.56%比46.75%比54.55%)、阴性预测值(80%比72%比90.91%)、准确性(53.92%比52.94%比64.94%)均明显提高(P均〈0.05);但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均〉0.05)。单独应用TET或Duke评分诊断冠心病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绝经期女性运动平板试验假阳性率较高,结合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有助于提高试验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

  • 标签: 运动试验 冠心病 绝经期
  • 简介: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AD)的患者200例,2周内先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两者结合对冠心病检出率的有关指标.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两者结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1.3%(74/81)、70.6%(77/109)、69.8%(74/106)、81.9%(77/94)和75.5%(151/200);83.5%(76/91)、84.4%(92/109)、82.6%(76/92),85.2%(82/108)和84.0%(168/200);98.0%(53/57),100%(143/143)、100%(53/53)、97.3%(143/147)和98.0%(196/200).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明确诊断或排除冠心病.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