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60例,时间为2012年2月-2014年3月,分段随机化法分为2组,2组胃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治疗之后仅接受化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接受放疗与放射治疗,对比2组胃癌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胃癌患者在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其术后2年生存率、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手术后仅接受化疗的对照组胃癌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以及毒副反应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癌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采用化疗的同时,联合放射治疗,可以较好将胃癌的复发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 标签: 胃癌 化疗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的患者中应用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同时张力性水泡形成率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可有效促进局部肿胀消退和疼痛的消除,明显降低局部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 肢体肿胀 甘露醇 低分子右旋糖酐
  • 简介:最近对服用达比加群(泰毕全)的患者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种更新型的血液稀释剂在手术过程或意外的情况下甚少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副作用。在2015年10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这种称为idarucizumab(Praxbind)的逆转剂,这可能会消减达比加群的稀释血液作用

  • 标签: 血液稀释剂 副作用 逆转剂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手术过程 稀释血液
  • 简介: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提呈抗原,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在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现有证据表明,B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以及分泌抗体等作用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近期的研究,对B淋巴细胞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B淋巴细胞 心血管疾病 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肠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和(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组较鼻胃组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和(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肠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和(61±6)g/L,(120±17)g/L和(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肠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和(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预后 鼻肠管 鼻胃管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73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及同期就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非心衰组),根据心电图QRS时限将心衰组分为QRS时限〈100ms组(n=271),QRS时限100ms-119ms组(n=108),QRS时限≥120ms组(n=94)三个亚组。比较心衰组、非心衰组之间QRS时限、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比较心衰组三亚组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LA、LVEDd的差异,分析QRS时限与心脏超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较非心衰组QRS时限明显延长(101.45msvs.94.95ms,P=0.000)、LA明显增大(39.73mmvs.31.07mm,P=0.000)、LVEDd明显增大(51.88mmvs.43.54mm,P=0.000)。心衰组三亚组之间LVEF、LVFS、LA、LVEDd有显著差异(P〈0.05),且QRS时限与LVEF呈负相关,与LA、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及衰竭心脏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QRS时限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一2015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骨科大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DVT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958~11.24,P<0.05);DVT发生率5.97%明显低于对照组17.91%(x2=4.542,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血液流变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对各种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调控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及对照组8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结合,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肝纤维化指标、肝硬度值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IL-17、IL-13、IL-35、leptin、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14.819~29.258,P<0.05);HA、LN、C-IV水平以及肝硬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429~34.561,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有助于化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炎症反应,抑制纤维化进程,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的运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福田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07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增强型反搏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中P-选择素、血栓素B2、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心绞痛改善率、硝酸甘油(NTG)用量减少率、运动耐量提高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P-选择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血清学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缩血管物质水平,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反搏 动脉粥样硬化 康复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稳定表达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45min,再灌注3h的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HIF-1α活化剂DMOG+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MI/R)、HIF-1α抑制剂YC-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YC-1+MI/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LDH)活性,Westernblot检测心脏组织HIF-1α蛋白表达,Evensblue/Tr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及Caspase-3、8、9活性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结果①与MI/R组相比,D+MI/R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增加约4.6倍(P〈0.01),心肌酶CK—MB、LDH的活性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并且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②D+MI/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9.7±0.98)%,明显低于MI/R组的(23.5±1.5)%(P〈0.05),且部分逆转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HIF-1α稳定表达可抑制线粒体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保护效应。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顺铂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顺铂静滴,观察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顺铂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疗效良好,毒副作用低,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顺铂 中晚期食管癌 增敏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进行康复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74例,均为发病1~12个月的初发卒中,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任务导向训练,2次/d,20min/次,5d/周,共12周。观察组另给予12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1次/d,30min/次,5d/周。疗效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站起-行走计时(TUG)测试、膝关节屈曲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评测(KFAROM)。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erg量表和FM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rg量表:(28±9)分比(22±9)分,(29±9)分比(24±9)分;FMA评分:(47±8)分比(36±8)分,(40±6)分比(36±7)分;均P〈0.01],但组间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FMA量表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0.75±0.30)、(4.71±0.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34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MA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UG测试及KFAROM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G测试:(35±13)s比(56±18)s,(53±17)s比(58±18)s;KFAROM:(82±24)°比(60±23)°,(63±23)°比(57±26)°;均P〈0.0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UG测试的差值分别为(21.5±5.0)、(4.6±0.6)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KFAROM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组间差异有

  • 标签: 卒中 康复 康复机器人 任务导向训练
  • 简介:目的判断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mEDICH)能否准确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30d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SICH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86例,死亡组42例,同时采集2组mEDICH评分的各项资料以及发病后30d病死率,绘制ROC曲线,评估mEDICH分值对30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比例低于死亡组(10.5%vs26.2%,P=0.021),mEDICH评分0~3分比例高于死亡组(84.9%vs26.2%,P=0.000),4~8分比例低于死亡组(15.1%vs73.8%,P=0.000)。mEDICH最佳界值为3.5分时,敏感性73.8%,特异性84.9%,ROC曲线下面积0.846(95%CI:0.771~0.921,P=0.000)。结论mEDICH可以较准确地预测SICH患者30d病死率,mEDICH评分〉3分时病死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脑出血 死亡率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血肿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相关酶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突变与脑梗死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病例组,诊断为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用PCR-RFLP方法检测2组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0%和47.0%,对照组分别为76.7%和23.3%(P〈0.01)。病例组TT基因型为20.0%、CT基因型54.0%、CC基因型26.0%,对照组分别为8.3%、30.0%和61.7%(P〈0.01);病例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载脂蛋白A和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C基因型携带者TC及Hcy水平明显低于CT+TT基因型携带者(P〈0.05)。C677T基因发生突变T等位基因可能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3.216,95%CI:1.212~9.120,P=0.012)。结论C677T基因突变与出血性脑梗死发生存在一定关系,C677T基因突变可能是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突变 脑梗死 脑出血 基因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以下简称MMC)及羊膜移植手术对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方法常规手术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并充分止血、泪阜颞侧球结膜下巩膜表面0.3mg/mlMMC溶液棉片放置3分钟,行羊膜移植。术后观察12个月以上,观察复发率。结果101例(121眼)复发6眼,复发率4.95%,治愈率95.05%。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MMC及羊膜移植手术对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有明显作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羊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