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TSH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1~2009.6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病人112例。根据TSH(正常0.27~4.2uIU/mL)水平,分0.27~2.22uIU/mL组,2.22~4.2uIU/mL组及>4.2uIU/mL组,比较TSH、FT4、血脂、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等差异。结果正常TSH范围,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冠脉狭窄积分无差异,与TSH异常组(>4.2uIU/mL)相比,TSH与年龄、总胆固醇、冠脉狭窄积分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06,0.019,0.040)。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

  • 标签: 血清促甲状腺素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在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提高,致死年龄提前,带病生存人数剧增.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可高效再通病变血管,最大限度地挽救濒死与缺血心肌,且创伤小、成功率高,易被患者所接受,己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部分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康复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了解冠心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以动态心电图(DCG)中的SDNN、SDANN、rMSSD和PNN50、LF、HF、Q-T间期变异等指标,对75例冠心病者(A组)和52例正常人(B组)的24h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24hHRV指标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者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 标签: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评定在冠心病中推行优质护理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随机方案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收的冠心病共40例,作治疗组,均接受优质护理方案;同期选取冠心病共40例作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并予以系统性随访,观察所有入选患者随访结果,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系统性随访发现,治疗组入选患者SAS评定分数(40.12±6.15)分,对照组(47.99±8.57)分;治疗组入选患者SDS评定分数(41.99±5.10)分,对照组(49.32±8.46)分;治疗组入选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97.50%,对照组67.50%,(P〈0.05)。结论在冠心病中推行优质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

  • 标签: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冠心病 满意率 SAS
  • 简介: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入选156例冠心病及128例正常体检人员,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心功能(LVEF)并分组为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和射血分数下降组(LVEF<50%),同时对冠心病组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分组,计算各组的心率变异性参数: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的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5分钟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分析比较各组间HRV参数的特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SDNN(96.2±28.8msvs.138.1±27.7ms)、SDANN(79.4±27.1msvs.130.4±28.2ms)、RMSSD(24.3±9.8msvs.31.2±9.3ms)、pNN50(8.5±3.2msvs.12.3±3.9ms)及HF(233.6±95.5ms2vs.292.3±100.2ms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中,射血分数下降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TP、HF均较射血分数正常组患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组间SDNN、TP以及RMSSD、pNN50、LF、H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45岁组SDANN高于55~6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率变异性降低,射血分数下降会进一步加重自主神经的损害。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冠心病与正常群体血液检验中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5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群体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检测并分析其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细化对比的情况下,心绞痛患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的心绞痛患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等指标上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中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血液检测指标上与正常群体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值得关注。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群体 血小板相关参数 心肌标志物
  • 简介: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异常的情志活动.如暴怒、过于激动、恐惧等都可诱发和加重冠心病,甚至骤然死亡。因此,冠心病人注意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自我调节 情绪 精神 中老年人 常见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纳入2013年1月~1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冠心病400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192例,年龄(61.1±10.1)岁.所有患者均行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抽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分析软件分析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与PCI前比较,PCI后冠心病瓜氨酸、皮质酮、钴胺素、D-核糖-5-磷酸、苹果酸、血清素、羟基胆固醇、磷脂、心磷脂、胆固醇、前列腺素F、3-羟基戊基肉碱、1,25-二羟基D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前比较,PCI后冠心病类固醇激素、类固醇、甘油磷脂、亚油酸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PCI前后机体代谢发生改变,代谢产物和相应的代谢通路明显变化,为介入术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冠心病 代谢组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代谢产物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为研究对象,以优质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对冠心病的护理质量,满足住院患者的身心需要。

  • 标签: 冠心病 优质护理 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的疾病表现以及心电图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40名肺心病并发冠心病作为研究的对象,另选取在我院同期就诊的40名单纯肺心病作为研究的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高危因素中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发生率具有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急性或者陈旧性心梗、频发室早或室速、左室肥厚伴劳损等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具有特征性的改变,临床诊断中应当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肺心病并发冠心病 临床表现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脂质的关系.方法:对97例老年冠心病及48例老年对照组成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用高压的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测定.同时对上述两组血清脂质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老年冠心病血清同型半脱氨含量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老年人冠心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脂质呈不相关.结论:老年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测定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冠心病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64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另选无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血脂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随着冠心病病情程度加重,呈逐渐升高的趋势;SAP组、UAP组和AMI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AP组、UAP组和AMI组LDL-C/HDL-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AMI组LDL-C/HDL-C比值高于UAP组和SAP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中,LDL-C/HDL-C比值与AMI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心绞痛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对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疾病史等进行研究调查,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进行监测,并且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实验所选取的80名冠心病,调查的结果显示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脂等有密切的关系,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在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的时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以便于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控制,为今后冠心病的病变治疗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 相关性
  • 简介:现我院将收治的冠心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单纯康复运动锻炼,另一组给予规律性运动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泵功能以及肌肉力量改善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

  • 标签: 运动锻炼 冠心病 心脏泵功能 肌肉力量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组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加强随访 介入治疗 依从性 二级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电图和冠脉CT检查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诊断明确的冠心病行心电图和冠脉CT检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心电图检查均有ST—T改变者,冠脉CT9例有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50%-70%,1例为冠状动脉血管均纤细(各支血管管腔内未见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6例为冠状动脉前降支肌桥。结论心电图和冠脉CT检查均可作为判定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图 冠脉CTA
  • 简介:目的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是超声确定不同组织成分的一个重要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是否可运用此技术通过判断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来预测冠心病危险程度分级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方法60例冠心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0例,合并糖尿病者20例,20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结果各组C-IBS值的测定显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无明显区别,而这俩组与冠心病同时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运用IBS技术通过判断脂质病变的多少,可以区分没有明显斑块形成时的单危险因素、双危险因素在冠心病中危险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高血压 背向散射积分 合并糖尿病 评价 技术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冠心病成为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逐渐增多,老年抑郁症严重影响患哲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冠心病的康复,增加冠心病的病死率。但临床对老年抑郁的识别率低,造成按冠心病常规治疗的效果差,同时浪费了医疗资源: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抑郁症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CHD患者78例,测定其血浆Hcy,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此外选非冠心病29例测定血浆Hcy作为对照。结果:CH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较非冠心病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14.56±6.15)μmol/L:(9.89±3.98)μmol/L.P〈0.01]。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皆较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明显升高[(16.69±7.20)μmol/L、(14.70±5.21)μmol/Lvs.(11.59±4.81)μmol/L,P分别〈0.01、0.05].AMI患者与UAP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无差异(P〉0.05)。3支血管病变较1支、2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明显升高[(18.14±7.14)μmol/Lvs.(il.14±4.99)μmol/L、(i3.43±3.51)μmol/L.P皆〈0.01]。2支血管病变与i支血管病变患血浆Hcy无明显差别(P〉0.05)。血浆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轻度正相关(r=0.375.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其冠状动脉病变越重、病变范围越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半胱氨酸 冠状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