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在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时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ff7月至2013年7月共有48例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根据其术前肾功能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20例)术前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B组患者(28例)术前eGFR≥60ml/(min·1.73m2)。结果48例患者共植入了52个支架,随访24个月,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eGFR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对于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术前已经出现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经皮肾动脉成形术 肾血管性高血压 估测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目的对不同构型的螺旋电极旋入及拔出犬心肌的急性力学行为进行测试,为心肌/电极界面的数字建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用犬麻醉后,开胸直视下暴露心腔,将不同头端构型的螺旋电极垂直旋入心肌,通过特殊设计的力学传感器记录电极头端的轴向及扭转受力情况,对比包括心房、心室共11个位点的差异情况;随即将旋入电极以外力强制拔除,记录受力-时间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排除间断施加力量的影响,电极旋入过程的扭矩曲线接近指数曲线,平均扭矩分布范围为0.0003至0.0015,不同构型的电极有明显不同;拔除位点受力以左心室外膜、右心室游离壁、HIS束区域最大,同时可见到明显的不均质性.结论螺旋电极旋入及拔出心肌的受力情况随植入位点、电极头端构型等而不同;心室的受力明显高于心房,其中最牢固位点分别为左心室外膜、右心室游离壁及希氏束.

  • 标签: 螺旋电极 力学研究 螺旋电极旋入 心肌 起搏 除颤
  • 简介:噬(autophagy)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自体吞噬(selfeating)。20世纪5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在电镜下观察到噬体(autophagosome)结构,从而提出"噬"概念。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种高度进化保守的分解代谢机制,是大量降解和回收利用胞质成分的保守过程,并产生氨基酸、核苷酸及腺苷三磷酸(ATP),实现营养物质再循环,维持自身稳定。

  • 标签: 自噬 心肌肥厚 反向重塑 心力衰竭
  • 简介:噬(autophagy)是一种溶酶体参与的、复杂的分解细胞内蛋白和亚细胞结构的过程。通常,细胞处于“饥饿”或其他应激的情况下,通过降解细胞内蛋白和细胞器为细胞的基本代i射提供能量。基因分析发现,调控噬过程的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从酵母、果蝇到脊椎动物和人都可以找到参与噬的同源基因;并且这些基因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中发挥作用。形态上,噬以细胞内形成空泡样结构为特点,将蛋白、亚细胞结构包裹,或直接与溶酶体结合而降解。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自噬 亚细胞结构 基因分析 细胞内 同源基因
  • 简介:我国临床医生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部实体恶性肿瘤已18年,但随着开展该项目医院的增多,各院手术操作流程不尽相同,影响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同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本文就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部实体恶性肿瘤的手术操作流程做一总结,尽量减少临床操作过程中的漏洞,以期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安全隐患的目的。

  • 标签: 放射性粒子 腹部恶性肿瘤 手术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中或经皮冷冻加^125I粒子植入对局部进展型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经过综合评价被认为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型胰腺癌采用手术中或经皮冷冻加^125I粒子植入方法进行治疗。^125I粒子植入系在手术直视下或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8例患者人院前接受过4—6个周期化疗。治疗后3个月做CT评价肿瘤治疗反应。结果11例患者接受中冷冻,27例接受经皮冷冻,其中14例接受2次冷冻,3例接受3次冷冻。29例在冷冻的同时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9例在术后于超声或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15例(其中13例伴胰周淋巴结或肝转移)患者行区域动脉化疗。CR、PR、SD和PD分别为9例、16例、10例和3例。20例(52.6%)患者出现上腹痛,16例(42.1%)血清淀粉酶升高,5例(13.2%)并发AP,其中1例为SAP,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治疗相关性死亡。随访5—37月,中位生存期12个月,6、12、24和3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4.7%、49.4%、21.8%和5.4%。接受化疗患者的6、12、24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3%、26.6%、0和0,未接受化疗者生存率分别为95.6%、65.9%、19.8%和9.9%,两组相差显著(P〈0.01)。生存期最长的2例分别为31和37个月,目前无任何复发证据。病死29例,12个月内共病死15例。结论对大多数胰腺癌尤其不能手术切除患者,冷冻治疗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冷冻同时或其后加用^125I粒子植入,与冷冻治疗有相辅相成之效。

  • 标签: 胰腺肿瘤 冷冻疗法 近距离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处理。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的50例经腋静脉植入输液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输液港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49/50):手术时间(26±4)min。穿刺次数≤2次为96%(48/50)。中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发生率为0%(0/50)和误穿动脉发生率为4%(2/50),导管异位发生率为2%(1/50),中出血2%(1/50)。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夹闭综合征发生率0%(0/50),血栓发生率2%(1/50),感染发生率为2%(1/50),导管脱落发生率0%(0/50)。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临床需长期静脉输液的常用技术,经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植入为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技术,有利于临床的开展。

  • 标签: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腋静脉 乳腺癌
  • 简介:目的评价EUS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收益疗效。方法4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21例)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20例)。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为1000mg/m^2,1次/周,静脉滴注,连用3周,休息1周;联合组在^125Ⅰ粒子植入后1周行化疗。评价临床受益疗效(CBR)。结果^125Ⅰ粒子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临床受益率为57.1%,达到CBR的中位时间为1周,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周;单纯化疗组分别为25%、4周和15周,两组前2项相差非常显著(P〈0.05),而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US引导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CBR明显优于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

  • 标签: 胰腺肿瘤 内窥镜超声检查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Ⅰ粒子 吉西他滨
  • 简介:目的探讨噬在顺铂心脏毒性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顺铂处理心肌细胞,通过检测LC3、P62观察噬的变化;通过阻断噬,观察心肌细胞经顺铂处理后细胞活力的变化,并通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采用顺铂分别处理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ratcardiomyocyte,NRCM)和H9c2细胞系,观察到LC3-II的增加和P62蛋白的下调,表明顺铂可显著诱导心肌细胞噬。采用噬抑制剂氯喹或3-MA联合顺铂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活力较单纯顺铂处理组显著下调。TUNEL染色结果显示,联合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单纯顺铂处理组显著上调。结论顺铂诱导心肌细胞噬,阻断噬增强顺铂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

  • 标签: 顺铂 心肌细胞 自噬
  • 简介:目的观察感染Ad5-KAI1前后人胰腺癌细胞MiaPaCa-2噬水平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无KAI1表达的人胰腺癌细胞MiaPaCa2,通过感染带有KAI1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KAll使细胞表达KAll,以Ad5-null感染作为阴性对照,亲本细胞为空白对照。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噬小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噬标志LC3颗粒。应用阻断剂PD98059和LY294002干预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I及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AKT、P—AKT的表达。结果以100MOIAd5-KAI1感染细胞24h,表达KAI1蛋白的细胞达(84.97±8.56)%;LC3颗粒从4个左右增加到20个以上;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胞质内双层膜样结构增加;Beclinl表达增加(1.4±0.3)倍,LC3-Ⅱ/LC3-I表达增加(8.00±2.78)倍。P13K阻断剂LY294002预处理细胞后可以有效地抑制MiaPaCa-2细胞AKT的磷酸化(2.756降至1.516),但不能抑制LC3—Ⅱ/LC3-I比值的增加(0.770增加到1.403)。ERK阻断剂PD98059预处理细胞后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MiaPaCa-2细胞ERK的磷酸化(1.637降至0.403),而且可以抑制beclin1蛋白表达的上调(2.377降至1.150)和LC3.11/LC3-I比值的增加(2.225降至0.680)。结论KAIl明显促进MiaPaCa2细胞内噬,它是通过ERK而不是AKT磷酸化途径促进噬的。

  • 标签: 胰腺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自噬 KAI1
  • 简介: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作用10周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内噬的变化情况。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30只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以诱导糖尿病模型,并将26例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数量相当的2组,即糖尿病模型实验组13只和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3只。另外20只大鼠常规饲养2个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正常大鼠对照组和正常大鼠实验组。之后。2实验组大鼠皮下注射艾塞那肽5μg/kg·次,2次/d,每日清晨8点和下午6点在餐前1h给药,2对照组大鼠在同样时间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10周后取胰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中GLP-1R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LC3-Ⅰ、LC3-Ⅱ和p62的表达并计算LC3-Ⅱ/Ⅰ比值和p62的相对表达量,每例胰腺标本均行HE染色以了解病变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实验组有6只出现胰腺腺叶结构破坏、胰腺腺泡细胞萎缩和细胞间隔增宽等病理改变.糖尿病模型实验组11只大鼠有7只出现上述病理改变。2实验组GLP-1R表达高于2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LC3-Ⅱ/Ⅰ比值和p62/β-actin比值大于各组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长期作用于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可上调胰腺腺泡细胞上GLP-1R的表达并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噬流受损.p62蛋白积累,而引起胰腺损伤。

  • 标签: 艾塞那肽 胰腺 自噬流受损
  • 简介:目的比较胃旁路(GBP)与胆胰转流(BPD)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糖尿病GK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BP组、BPD组、饮食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GBP组、BPD组分别行GBP及BPD手术;饮食控制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15g,自由进水;对照组不限食量。记录手术时间、死亡率。每周测空腹体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16周的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GB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min,BPD组为(35±6)min;GBP组大鼠死亡1只,BPD组死亡3只,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前各组大鼠血糖、瘦素及IGF-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大鼠血糖及瘦素均无明显变化。饮食控制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第4周时显著降低,并持续至16周(P〈0.05),但血IGF-1水平无明显变化。GBP组与BPD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而血IGF-1水平开始升高,并持续至16周[血糖:(6.8±1.0)、(6.3±0.8)mmol/L比(13.9±2.6)、(14.1±2.4)mmol/L;瘦素:(16.1±3.3)、(17.2±3.2)pg/ml比(29.4±3.9)、(29.4±3.9)pg/ml;IGF-1:(166.1±8.3)、(142.2±8.2)ng/L比(119.4±8.8)、(109.8±7.9)ng/L,P值均〈0.01],但这两组的血糖及瘦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GBP组大鼠血IGF-1水平较BPD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GBP和BPD均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瘦素的降低及IGF-1的升高有关。GBP在手术时间、死亡率及增加血IGF-1水平等方面优于BPD。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术 胆胰转流术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一词是用于描述不需要外科手术而能机械性地改善心肌灌注的各种操作。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经皮经腔冠状血管成形(PTCA),在该操作中,将动脉内的球囊充气膨胀以扩张动脉管腔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他方法可能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在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共进行了1000000例以上PCI,而2004年英国施行的PCI则超过了62000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血管成形术 心肌灌注 外科手术 经皮经腔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与袖状胃切除(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对病态肥胖患者(BMI≥35kg/m^2)体重控制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减重手术(LRYGB与LSG)的病态肥胖患者48例,进行1年临床随访研究,对比肥胖相关的一般状况及生化指标,观察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病态肥胖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LRYGB组20例,LSG组28例。术后6个月LRYGB组多余体重下降百分比(%EWL)高于LSG组((73±0.04)vs(59±0.05,P=0.03)),术后12个月2组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LRYGB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ISG组((2.42±0.16)vs(3.29±0.20,P=0.006));叶酸水平显著高于袖状胃切除组((15.58±1.99)vs(7.59±1.59),P=0.022))。结论2种手术术后1年随访资料可看出,在单纯控制体重方面比较,2种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肥胖相关疾病及营养状况方面,LRYGB组略优于LSG组。但这只是重度肥胖患者短期的术后疗效,长期体重控制效果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控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病态肥胖 减重 胃旁路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calpain是否通过改变细胞噬水平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建立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H/R)模拟心肌I/R损伤,分为对照组,H组(缺氧12小时),HR组(缺氧12小时后复氧3小时),HR+ALLN组(calpain抑制剂ALLN预处理30min后缺氧12小时复氧3小时),HR+CQ组(噬流抑制剂氯喹预处理30min后缺氧12小时复氧3小时),HR+ALLN+CQ组(氯喹和ALLN预处理30min后缺氧12小时复氧3小时)。检测各组calpain活性,心肌细胞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细胞活力(MTT法),WesternBlot检测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以LC3II/LC31比值作为噬程度指标,以氯喹干预检验噬流。结果缺氧使calpain激活(p〈0.001),心肌细胞LDH释放增加(p〈0.001),心肌活力下降(p〈0.001),同时噬上调(p〈0.05),复氧时calpain活性更高(p〈0.005),LDH量更高(p〈0.001),心肌活力更低(p〈0.001),噬更增强(p〈0.01),而噬流未受阻。ALLN抑制calpain激活(p〈0.001),使H/R心肌细胞LDH释放减少(p〈0.001),改善细胞活力(p〈0.001),这种改善伴随着噬上调(p〈0.01),噬流未受影响,提示calpain有抑制H/R心肌细胞的噬的作用。结论calpain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噬反应而参与I/R损伤。

  • 标签: CALPAIN 乳鼠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 简介:CP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其原因为胰管梗阻。对伴随有腹痛及胰管显著扩张的患者提倡行胰管引流^[1]。目前有内镜下引流及外科引流2种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应用内镜下引流和外科引流治疗CP伴腹痛患者,比较它们的疗效。

  • 标签: 胰管引流术 外科引流 慢性胰腺炎 内镜 随机抽样法 上腹痛
  • 简介: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施行124例胃大部切除,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T2DM)36例。回顾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T2DM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的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给围期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期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介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中应用电视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的体会。方法纳入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老年CABG患者303例,年龄60~84(68.6±7.3)岁。中在电视内镜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197例(ESVH组),采取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SVH)106例,ESVH组与OSVH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在室射血分数、每例搭桥数目、伴发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ESVH组与OSVH组耗时分别是(38.3±8.8)min和(35.5±7.2)min(P〈0.01),ESVH组与OSVH组分别出现皮下血肿8例(4.1%)和2例(1.9%),无显著差异(P〉0.05)。ESVH组术后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脂肪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慢性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OSVH组(2.0%vs19.8%,P〈0.05);ESVH组术后下肢疼痛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OSVH组[(8.4±1.8)vs(13.3±2.8)d.P〈0.001]。结论内镜采集大隐静脉桥创伤小,能明显减少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大隐静脉 内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明确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92例胰腺癌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所有92例均按治疗计划完成手术;中穿刺针出血25例,出血量2—20ml,均顺利止血;误穿胰管2例,经保守治疗未见胰瘘;无误穿胆管病例;穿刺路径经胃肠道55例,术后未见消化道穿孔表现;未出现严重的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安全,可靠。

  • 标签: 125碘 胰腺癌 近距离肿瘤放射治疗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