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癫痫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发作而无副作用,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发作(尤其是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是危险的。癫痫患者有突发意外死亡的危险性(难治性癫痫1/200/年),但是治疗可停止发作,减少这种危险性。在英国,除非预料到有高度复发的危险性,单次无原因的发作通常是不给予治疗的。如果存在诱因就应当避免,因为这样可能足以防止复发。

  • 标签: 癫痫 奥卡西平 丙戊酸钠 吸氧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类型、有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防止误诊。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后,每例均经头部CT、MRI或DSA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观察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54例,首发癫痫表现的发生率为3.04%(321054),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06%(562),脑出血2.46%(11445),脑梗塞2.43%(16547)(其中脑栓塞1.05%,脑血栓形成1.38%,)。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为全身性发作,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塞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死亡率可能较高。结论:首发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3.04%,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和病变大小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为多。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 标签: 癫痫 脑卒中 首发症状 发生率 类型 相关因素
  • 简介:癫痫定义为复发性、无缘无故发作抽搐的趋势。它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许多不同的可能原因引起的潜在临床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单次和偶尔的痫性发作(如热性痉挛)和在急性疾病期间出现的不应该被分类为癫痫

  • 标签: 癫痫 流行病学 临床评价 自然病史 MRI检查 神经心理
  • 简介:自主性和真实性是伦理学的两个原则,它们都强调了向患者说明和解释医疗干预风险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指导临床实践的惟一原则。这两项原则常与更传统的“有益”和“无害”原则相冲突。“告诉”患者可引起焦虑和不确定性,破坏医患双方业已存在的信任关系。

  • 标签: 职业道德 临床治疗 医护人员 病患者 医疗信息 自主性
  • 简介:感染是癌症及移植后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在兴起的更强的化疗和免疫抑制疗法将进一步增加这种危险。随着这些危险人群的增加,对引起感染致病菌的了解至关重要。因为全身不适和发热这些感染的经典表现可能由原发病或排异反应引起,所以对于这些患者的诊断可能比较困难。在这些情况下,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 标签: 癌症 器官移植 细菌感染 免疫抑制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糖尿病会给手术带来很多特殊问题。禁食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困难。这些患者需要基础胰岛素以防止酮症的发生,如果不补充碳水化合物还会发生低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口服降血糖药物,那么禁食的问题不大。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手术 口服降血糖药物 碳水化合物 胰岛素 低血糖
  • 简介:<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心衰年死亡率约30%~40%,心衰是至今为止发病率继续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发现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进行性的、不断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预测心衰的预后并对其发展的过程进行干预,延迟病情进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一些预后差的患者

  • 标签: 预后预测 心血管疾病 病理生理 预后差 最佳治疗方案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伴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名死亡的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原因。结果共有15例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抽搐发作,其中6例患者因尿毒症脑病、7例因脑血管意外、2例因严重低钙血症引起抽搐。尿毒症脑病多发生于反复腹腔感染,透析不充分的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出血多发生于血液透析患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抽搐主要是与中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脑血管意外和严重低钙血症有关。应保证透析充分性。积极纠正急慢性并发症。

  • 标签: 透析疗法 抽搐 病因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904年出生,主因发现右下腹包块3个月于2002年10月入院,无自觉症状,查CEA、CA724偏高,腹部B超和CT均提示右下腹相当于升结肠处软组织肿块,考虑升结肠肿瘤.

  • 标签: 多器官衰竭 肿瘤 治疗 生命体征
  • 简介:<正>此为1998~2001年房颤住院病例。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分别占13.94%、6.42%、79.64%;风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67.88%),其次是高血压及冠心病(13.88%、7.52%)。持久性房颤患者中68.42%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51.94±12.46)mm:(34.96±7.64)mm,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69.40

  • 标签: 心房颤动 持久性房颤 左房内径 阵发性房颤 射血分数 心功能
  • 简介:<正>57例患者分实验组29例,每日静滴丁咯地尔200mg,连续14天;另外28例除不用丁咯地尔外,余治疗同实验组。结果:两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酯(NSE)水平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S-100β蛋白在治疗后第3、7和14天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NSE 丁咯地尔 Β蛋白 烯醇酯 实验组
  • 简介:我院急诊科自1998年至今应用纳洛酮治疗多种原因导致昏迷伴或不伴呼吸抑制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纳洛酮 昏迷 苏醒 治疗
  • 简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7倍。我们综述糖尿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子,探讨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病率增高的机制。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危险因子 并发症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论是否行溶栓或冠脉介人治疗(PCI),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已成为常规,低分子肝素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时间(AC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影响较小,本文采用纤维蛋白肽A(FPA)来分析ACS患者应用抗凝药物前后指标的变化。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凝血功能 低分子肝素 溶栓治疗 纤维蛋白肽A
  • 简介:由于各种症状影响和精神负担以及结核杆菌刺激。大部分结核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患者一个比较痛苦的症状。但是,正常人严重睡眠障碍可以适当吃些安眠药以解决失眠痛苦。但是,结核病患者即使吃安眠药,往往也难以入睡。为什么安眠药对结核患者无效?其原因与患者使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关。

  • 标签: 结核病患者 安眠药 无效 睡眠障碍 抗结核药物 结核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心电图 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 预后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正>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IFN-γ的含量。结果:单独PHA刺激下IFN-γ的水平在正常对照组较慢性肝炎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单独HBcAg刺激下IFN-γ的水平在慢性肝炎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下,慢性肝炎组的IFN-γ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

  • 标签: 乙型肝炎 HBCAG 慢性肝炎 慢性乙肝 免疫功能 病毒感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