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收治30例以特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结果起病时均无头痛、呕吐,首发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眩晕、呕血、抽搐、颈部僵硬感、胸闷。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其首发症状可不典型,有特殊表现,尤其老年人患者应予重视以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首发症状 特殊表现
  • 简介:低血糖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易误诊为脑血管病。因此,正确认识老年人低血糖的神经系统症状,对临床诊治起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收治的37例低血糖症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低血糖症 脑梗死 老年人 意识障碍
  • 简介:激素替代治疗(HRT)适用于控制由于绝经时卵巢停止产生雌激素而引起的症状。绝经在大约51岁卵泡耗尽时自然出现或手术切除卵巢(同时行或不行子宫切除)后出现。由此所造成的性腺机能减退的状态,可引起雌激素靶组织包括脑、骨骼、皮肤、心血管和生殖泌尿系统的相应改变并产生症状。激素受体的浓度和功能在这些器官和系统中不同;同时,遗传学和大体结构的差异可影响雄激素的产生和循环中雌激素的水平。所以,不同女性的绝经症状各异,靶组织对雌激素缺乏的功能性反应不同,对HRT的反应亦有所不同。

  • 标签: 绝经期症状 激素替代治疗 雌激素缺乏 生殖泌尿系统 性腺机能减退 子宫切除
  • 简介:为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环境变化,激素的浓度可以变化很大。它们的浓度经常通过负反馈机制进行调节,这种机制导致系统调控的严密性。在诊断内分泌疾病时,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即使患者具有明显疾病时,其激素水平仍可能处于公开发表的“参考值范围”内。这是因为激素的浓度可能由于其他外界因素而变化,而正常值范围没有将这些考虑在内。因此,由于所测定的激素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功能亢进可能被漏诊。例如,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尽管存在高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的浓度可能在参考值范围之内,虽然理论上后者应该受到抑制;这个事实使我们不能确定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同样,库欣病患者的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能均在参考值范围之内。

  • 标签: 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参考值范围 激素水平 症状
  • 简介:某些肿瘤可以分泌激素,通常称之为“异位”激素。但随着现代分子技术敏感性的日益提高,已经明确这是一个误称;很多组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可以以旁分泌的形式分泌低水平的激素,在局部作为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发生肿瘤时,这些激素和/或其未经处理的前体水平增高,机制尚不清楚,称之为“正位”激素产物更为恰当。

  • 标签: 内分泌表现 分泌激素 癌症 分子技术 生理状态 细胞因子
  • 简介:性传播感染(STI)患者病史的采集与其他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此项工作常常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会令患者和医师感到为难。经验可能会使事情好办些,但如果患者觉得医师或护士也感到为难,则他可能会觉得更难堪。随着STI越来越普遍以及日常活动促使更多人来做STI检查,这些有关的咨询工作已经成为日常的筛选任务。

  • 标签: 检查 感染 传播 症状 男性 个人隐私
  • 简介:性性传播感染很常见;在英国社区进行的筛查研究显示,衣原体感染发病率约为10%,生殖器疱疹为病和衣原体的感染经常无症状;而有症状表现如阴道分泌物常常提示某种致病性弱的(但仍有潜在危险的)感染如念珠菌。性传播感染经常是多重感染,发现一种感染时应立即考虑检查其他性传播感染。

  • 标签: 多重感染 无症状 传播 检查 女性 生殖器疱疹
  • 简介: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气短、胸痛和咳嗽,可伴有咳痰。然而,肺部疾病可产生肺外症状(如肺癌的非转移性表现),非呼吸系统疾病如贫血和代谢性酸中毒也能导致气短。要对任何一名患者做出充分评价需要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本文就直接与呼吸系统有关的问题做一阐述。

  • 标签: 呼吸系统 体征 咳嗽 胸痛
  • 简介:症状脑梗死(SBI)是指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经头颅CT、MRI或尸体解剖发现有脑梗死灶。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多由高血压、动脉粥硬化引起,后者则多为皮质下、丘脑、桥脑区的动静脉畸形或血管瘤以及慢性心房纤颤等所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SBI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有关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 标签: 无症状脑梗死 慢性心房纤颤 动脉粥硬化 动静脉畸形 症状体征 神经系统
  • 简介:乳腺淋巴瘤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乳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肿瘤,其治疗与乳腺癌有很大不同,因此治疗前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为了提高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本文复习并总结了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并对超声新技术在乳腺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超声表现 超声新技术
  • 简介:造血系统对于其他系统疾病过程的反应是相当敏感的。几乎所有的系统性疾病中都可以出现血液学异常,概括性地了解这些血液异常表现的可能性比确切地了解一些罕见血液病更为重要。同时还必须考虑患者正在接受的治疗,因为这些治疗本身可能会引起血液学异常。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以同时或单独出现异常,可以从全血细胞记数、仔细的血涂片观察或血沉的检查中得到一些系统性疾病的诊断线索。

  • 标签: 系统性疾病 血液 造血系统 血液异常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目的描述胰腺转移瘤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23例胰腺转移瘤患者,分析胰腺转移瘤的大小、数量、部位、密度形态、强化特征以及继发征象(胆胰管有无扩张、血管有无包绕、远端胰腺有无萎缩)。结果23例胰腺转移瘤患者共发现肿瘤35枚,其中7例为多发癌灶,16例为单发转移。肿瘤最大径平均3.3cm,主要位于胰体尾。大部分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30枚),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23枚)、等密度(4枚)或明显边缘强化(3枚);5枚转移灶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呈持续强化。仅1例伴胰胆管扩张,2例伴胰管轻度扩张,1例包绕脾静脉。23例中13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结论胰腺转移瘤CT有一定的特征,熟悉其表现并结合病史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老年患者虽然数量较少,但由于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其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标签: 老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临床特点 糖皮质激素 抗菌药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更年期妇女的主要症状及更年期保健意识。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的更年期女性进行当面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583例有效问卷,自然绝经349人,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7±3.4)岁,绝经前66.72%妇女出现月经紊乱,紊乱方式以周期延长、经量减少居多;82.50%(481/583)妇女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最常出现症状潮热57.46%,(335/583),其次失眠50.60%(295/583)。症状程度量化评分(Kupperman评分)达重度者占7.03%(41,583);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的234例因感觉到不适症状在更年期门诊就诊,36例就诊其他科,然后转诊更年期门诊。大专及以上文化组51.27%(101/197)接受了绝经激素治疗,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初中以下及中专、高中文化组。结论调查者中潮热等血管舒缩症状仍是更年期相关症状的主要症状:虽然部分更年期患者有自我就诊意愿,但仍有部分缺乏更年期保健意识,以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明显,需进一步加强更年期知识宣教。

  • 标签: 更年期 KUPPERMAN评分 绝经激素治疗
  • 简介:人们早已观察到,痴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Alzheimer)于1906年介绍首例51岁女性病例时,就描述该患者除了有认知功能损害外,还伴有妄想、偏执观念、吵闹和活动过多等精神症状。但长期以来,有关痴呆精神障碍的研究较少。

  • 标签: 痴呆 行为症状 心理症状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男性(26例)多于女性(7例),平均年龄(52±11)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段。30例有不同程度的胸部不适症状(91%),伴有高血压者13例(40%),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15%),伴有高脂血症者4例(12%),伴有糖尿病者3例(9%)。26例患者应用药物治疗,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和肌桥松解术和(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共随访24例患者,平均随访(2.2±1.2)年。18例患者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多表现为典型与不典型心绞痛症状,通过药物、介入和手术可改善患者症状。心肌桥患者预后通常良好。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4个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及自制调查表进行访谈,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调查共488名,GDS得分〉10分者有39名,经医师评估确诊为老年抑郁症者为33例,老年抑郁症的检出率为6.8%。老年抑郁症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χ^2=2.891,P=0.039);患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概率较高(分别为χ^2=16.588,P=0.001;χ^2=0.238,P=0.017);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较无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更易患抑郁症(χ^2=0.036,P=0.046),有午睡习惯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概率较低(χ^2=4.208,P=0.040);受教育水平高者,患老年抑郁症的概率低(χ^2=2.440,P=0.035);脑力劳动者、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小(分别为χ^2=0.024,P=0.046;χ^2=9.229,P=0.002)。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逐步法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在α=0.05水平上,共有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性别、职业、业余爱好、慢性疾病(心脏病)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业余爱好、慢性疾病、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老年抑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