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DS转化为AML时,化疗常常不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且骨髓抑制相当严重,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出血、感染常成为患者临床死亡主要原因。因此,继发于MDS的AML患者预后差,治疗困难。近期笔者应用地西他滨加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联合半相合淋巴细胞回输,成功诱导缓解1例继发于MDS的AML,并显著缩短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老年人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回输
  • 简介:随着我国急速的城市化和老年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和精神压力增加,高脂过食的不良膳食习惯,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发病率急剧升高,危害人类健康。除了疾病模式改变外.医学模式也发生转变.从既往单纯的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小区医疗服务,患者对医学诊治的需求和期望亦大大增加.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过度拥挤现象——全球性医疗问题被衍生出来。

  • 标签: 床旁快速检测 传统检验室 心脏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1目的通过检测间歇低氧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凋亡率、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探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时间对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HUVECs间歇低氧刺激(1%0,5min;21%0,10min)及常氧(对照组)处理。在不同的间歇低氧暴露时间点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自介素(IL)-6和IL-8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间歇低氧处理12、16、20和24h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低氧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4、8、12、16h各时间点逐渐升高,并于16h达到高峰[(251.40±49.45)ng/L]。间歇低氧处理8、12、16、20和24h的细胞上清液内的IL-8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于20h和16h达到峰值[IL-8:(737.70±31.08)ng/L;MDA:(2.55±0.04)/μmol/L]。结论:间歇低氧刺激可导致HUVECs凋亡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间歇低氧刺激一定时间后达到高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间歇低氧 暴露时间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BALB/c小鼠心肌梗死(MI)后弹性模量与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相关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MI后1小时、24小时、7天、14天和28天,行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检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梗死心肌弹性模量;梗死心脏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llary纤维染色。结果(1)梗死后心肌弹性模量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高的时间依赖性变化。(2)组织病理染色显示,心脏结构与心肌弹性的变化在时间上呈对应关系。(3)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的改变表现出与上述理化参数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小鼠心肌梗死后弹性模量、心肌结构和功能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相关变化且相互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弹性模量 心脏功能 组织病理学
  • 简介:老年患者由于各个脏器功能的衰退及合并慢性疾病,在以肺部感染和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刺激下更易发生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目前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MOFE最重要的基础机制,也是并发MOFE过程的核心环节。现代观点认为,对老年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微循环功能的监测及以微循环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治疗MOFE的新策略。

  • 标签: 老年多器官衰竭 微循环功能
  • 简介: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TTP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TTP经典的五联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系统症状及肾损害。以脑损害为首发表现的TTP容易被误诊为脑卒中、颅内感染等。早期行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好。结论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要注意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精神症状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5例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挫裂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颅脑损伤65例,重型颅脑损伤40例;将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95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和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10±0.03)μg/L、(1.11±0.43)μg/L和(2.60±0.63)μg/L,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伤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 标签: 血清S100B蛋白 脑挫裂伤 早期诊断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达138万,是女性恶性肿瘤的首要死亡原因[1-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基因在近20%乳腺癌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相关[3]。HER2蛋白包括3个区域,即胞外区域(extra-cellulardomain,ECD),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域和跨膜区域。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下,HER2ECD可从乳腺癌细胞表面裂解并游离到血液中,能通过ELISA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HER2ECD表达水平[4]。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胞外区域